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13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第十三章蒸汽动力循环装置讲课时间:第十二周周四
2016-5-172
一、概述
蒸汽及蒸汽动力装置(steam power plant)
1)蒸汽是历史上最早广泛使用的工质,19世纪后期蒸汽动力装置的大量使用,促使生产力飞速发展,
促使资本主义诞生。

2)目前世界约75%电力、国内78%电力来自火电厂,绝大部分来自蒸汽动力。

3)蒸汽动力装置可利用各种燃料。

4)蒸汽是无污染、价廉、易得的工质。

一、概述(续)
蒸汽动力循环与气体动力循环的区别
1)水时而处于液态,时而处于气态,在汽化、凝结时定压也定温;
2)水和水蒸气不能燃烧,只能从外界向它传热,需配备锅炉设备,与内燃机比较,这种装置可称为“外燃动力装置”;
3)蒸汽动力装置可利用各种燃料(核燃料、劣质煤、可燃垃圾、太阳能、地热能等)
13-1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
在相同温限内,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最高
卡诺循环
1
2
34
汽轮机
冷凝器
水泵
过热器)
由(锅炉过热器)构成的加热器和冷凝器,实际上就是换热器,通过它们实现了工质与热源和冷源的热量交换。

加热器中,热源的热量通常来自于燃料的化学能,也可以是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冷凝器中的冷却介质通常为水,但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有时也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

13-2考虑不可逆损失时的实际蒸
汽动力循环
膨胀前工质状态相同、压缩
3600−
h
4s
13-3 通过改变蒸汽参数提高朗肯循环的热效率
T 1 T 1
2 提高蒸汽压p 1
但x 2下降且p 太高造成强度问题
2
T 1
T 1
T 平均吸热温度提高,效率提高
但受制于环境温度,不能任意降低,同时,2
T 2T
13-4 再热循环
为什么选择再热循环
•为了提高蒸汽动力循环的热效率,一种方法是从改变循环特性参数入手,另一种方法是从改进循环入手。

•前一种方法在上一节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朗肯循环中提高蒸汽的初压力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但会引起乏汽干度减小,不利于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如何能够克服此不利影响呢?
•一种方法是在提高蒸汽初压的同时提高初温,但此种方法会受到金属材料耐热性能的限制。

另一种方法是从改进循环入手,采用再热循环。

•再热次数越多,再热过程的平均温度越高,热效率相应提高(一次再热可使循环热效率提高2%~4%)
•次数多,系统复杂,投资增加,不利于管理
•实际再热次数很少超过两次。

超临界参数的机组一般才考虑二次再热。

•再热目的是为了提高乏汽的干度,若研发出或有条件使用具有更高耐热性能的材料,则没必要再热。

13-5 回热循环
①难以在汽轮机缸外设计回热水套来实现蒸汽和给水之间的换热
②乏汽的干度有可能变得过低而危害汽轮机经济安全运行
循环中工质从外部热源吸收的热量为
工质向外部冷源放出的热量为(5h =消耗的泵功
)w T 1w q q q −==−
在回热器的混合换热过程中,不涉及作功,若假设无热损失,根据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守恒方程式
2f ,1122j i h c m =+−+∑∑h α
无回热的蒸汽动力循环从外部热源的吸热段:
现代火力发电产中的蒸汽动力装置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回热循环
采用回热并不妨碍采用再热,大型机组既实行再热,也采用回热
相应的负面影响:
系统复杂性增加
初投资增加
13-6 热电合供循环
一、为什么选择“热电合供”?
用户所利用(满足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逆损失太大!
热用户(加热器)中定压凝结放热过程回水在给水泵中绝热压缩过程
系统简单
1、电负荷和热负荷互相影响,即当热能的供应量增加或减少时,电能的生产量也随着增加或减少;
2、它不能同时满足对热力参数有不
13-7 蒸汽-燃气联合循环
为什么选择蒸汽-燃气联合循环?•传统的蒸汽动力循环中液体吸热段的平均
温度较低,从而影响了循环的热效率。

•上一章提到,燃气轮机装置的排气温度较高,若直接排入环境,则损失较大。

•人们想到:利用燃气轮机装置排气的余热来加热蒸汽轮机装置的工质,则可充分利用燃气轮机装置排出的热量。

•这种循环称为蒸汽-燃气联合循环,简称联合循环
第十四次作业
•11-1
•1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