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完整版)
《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4.拜:授予官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 亮为丞相。”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制作
5.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6.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 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7.起:起用,起用人任以官职。《战国策·秦策二》: “起樗(shū)里子于国。”
5.改:改任官职。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制作
1.兼:同时掌管,兼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领:兼任,兼任较低的官职。《晋书·谢安传》“又 领扬州刺史。”
3.署:代理,暂时担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4.权:暂代官职。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 官~知,三年一易。”
2.去: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后汉书·张衡传》: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制作
3.转、调、徙:调动官职。 转:《后汉书·张衡传》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 令。”
调:《汉书·袁盎传》 “调为陇西都尉。” 徙: 《后汉书·张衡传》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 辄积年不徙。”
【徙边】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服刑。《汉书·陈汤传》 “其免汤为庶人,徙边。 4.补:补充缺职,【候补】等候补充缺额;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制作
1.贬:降职。《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谪:①动词,被罚流放或降职。范仲淹《岳阳楼 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② 名词,被罚罪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 “徙谪实之初县。”
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 胁服夺其官”。
4.出:离开京城外调。屈原《九歌·国殇》“出不入兮 往不反。”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制作
5.罢、免:罢免、罢黜、免去官职。《汉书·贡禹
传》:“免官削爵。”
6.黜、废:废弃不用。 柳宗元《封建论》“有罪得以
黜,有能得以赏。”《管子·明法解》“不胜其任者废
免。”
7.放:放逐、流放。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
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
制作
8.擢[zhuó] 、拔:提拔,选拔。《汉书·赵充国传》: “擢为后将军。” 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9.入:进入朝廷。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 “出征入辅,幸不辱命。”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制作
10.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 爵位。
11.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 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 的意思。
12. 陟(zhì) :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 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 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 曰“黜”,升官曰“陟”。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制作
1.迁:①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史记·贾谊 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② 放逐、流放 。 柳宗元《封建论》“然后掩捕而迁 之。” ③ 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 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制作
5.行:代理(官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行备武将军。”
6.主:掌管。《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 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7.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田单 列传.第二十二》“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 临菑市掾。”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制作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
任、委派”的意思。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制作
1.乞骸骨:因年老请求退职。 2.致仕:官员退休或辞官归家。 3.下车:官吏到任。《后汉书·张衡传》“衡 下车,治威严。” 4.知:管理 。《国语·勾践灭吴》“吾与之共 知越国之政。”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学生抄写红色部分 分类掌握
四川省四川省安县中学
李兴旺
制作
1.征:①召,征召。《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2.辟[bì] :征召;《晋书·谢安传》 “初辟司徒府,除 佐著作郎。”
3.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 官职。《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彧(yù郁)荐嘉。” (彧: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