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宏观人口经济学
萨缪尔森认为,经济适度人口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收入 达到最大值时的人口规模。在人口不多不少正合适的那一 点,会使实际工资或实际收入保持最高水平,处于该点的 人口称为“最优人口”。由于总产量并不是平均分配,任 何最优人口分析必须考虑收入的分配。 ◎静态经济适度人口: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某一时点 的特殊条件下,达到假定经济目标时最适宜的人口规模。 该定义强调经济适度人口是处于某一定时点的人口,并强 调技术水平等其他因素不变。该状态是静止状态,对于这 种静态经济适度人口,又可分为纯粹静态和比较静态两类。 纯粹静态是指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考察人口的一种 人口学变动的经济效应。比较静态是指技术、资本、人口 年龄构成等其他因素中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可以用 两种不同的趋势来比较人口某一变动的效应。
◎人口质量与人口再生产模式:人口质量不断提高促使 父母通过少生育子女使自己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父母 对子女的培育更注重质量,故培育费用也日益增长。这 些都会会促进人口控制,有利于人口增长趋于稳定。 ◎人口质量与消费:人口质量提高会提升消费水平,使 社会消费需求量变大,并改变消费结构,使生存资料的 比重下降,而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比重增加,并逐渐 占据主要地位。消费水平也会通过身体素质、文化水平, 教育水平和劳动技术水平等影响人口质量。
返回目录
2、静态经济适度人口: ◎经济适度人口 :早期的适度人口理论主要从经济上寻求 目标,范围很狭窄。索维把目标范围扩大,从政治、社会 乃至军事上确立达到适度人口的目标,但使用最多的还是 经济适度人口。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在分析人口经济效应 时,把经济目标作为确定人口数量的标准,以此讨论人口 与经济之间的适宜关系,这就是经济适度人口论。 西方人口经济学家在讨论经济适度人口时所用的标准 较多,但多数认为把人均产量作为福利指标和最大化目标 较为适合。为了克服“产量”计算单位不同而不便于计算 这一困难,有人主张用人均收入作为计量标准来讨论经济 适度人口,因为人均收入是用货币单位计量。但在用人均 收入指标时,既要结合产量指标,如人均产量指标,还要 注意考察通货膨胀,剔除其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
法国人口学家 索维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适度人口理论。 他认为适度人口是 “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 定目标的人口 ”。这个定义提出两个条件,一个是讲适度 人口是在达到 “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强调在不同目标 模式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适度人口;另一个是讲达到目标 的“方式”或者说达到目标的途径应该是为社会所接受的。 在索维看来,这两点就成为当代适度人口理论探讨的 课题:① 究竟给适度人口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是经济 目标,还是其他目标;②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式达到适 度人口,是通过控制人口增长,还是鼓励人口增长,或者 是通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去达到适度人口,等等。这些 都是需要根据情况具体研究的问题。 索维又认为,“适度人口 ”作为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 只不过是为使用方便而已。人口学家可把它作为一个过渡 性的工具使用,就像数学家使用虚数一样。
第三章 宏观人口经济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 适度人口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城市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一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
一、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人口增长与劳动力资源及就业 ◎人口增长与劳动效率 ◎人口增长与储蓄、投资 ◎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人口增长与消费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
返回目录
3、人口波动与经济增长: ——长波理论:康德拉季耶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 平均长约 50年的长期波动, 1930年库兹涅茨提出大体 以20年为周期的长波理论。伊斯特林认为,人口和劳动 力也存在增长长波,经济条件变动引起人口变动,人口 增长长波、劳动力增长长波与经济增长长波相联系。 ——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长期波动有以下特点: 第一,长期波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无论波动 周期多长,在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演变的过程中,充满 着各种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复杂过程。 第二,长期波动是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演变的时间 序列趋势。人口长波和经济增长长波本身表现为各自独 立演变的时间序列,人口长波是自我形成的,经济增长 长波也有本身形成原因。既要分析人口变量与经济变量 相互影响的特点,又要分析它们各自演变趋势的特点。
◎不变因素假设: 在对适度人口作静态分析时,往往确定 一个目标,讨论人口变动和这个目标之间的关系,除人口 变动和这个目标之外的其他因素都要假定为不变条件。 索维假定下列因素不变:①物质资源,包括过去掌握 的物质资源和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②技术水平,它对福 利水平有很大影响。③产品的分配,为简便而假定是平均 分配或者假定分配比例不变。④国内经济稳定,工时不变, 充分就业,没有国际贸易或移民。⑤年龄构成,每个人的 生产率都一样,需求量也都相同,即人与人之间在产量和 消费量上的没有差别或差额不变。 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将这些因素暂时不予考虑,然后 讨论人口变动对某一目标的影响。事实上,人口和许多因 素几乎是同时在变动,且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然而,在作 理论分析时,一般都要假定某些因素暂时不变的。
二、人口质量质量与人口再生产模式 ◎人口质量与消费
三、人口波动与经济增长
1、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人口增长与劳动力资源及就业: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的 关系,数量上是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关系,实质 是消费者人口和生产者人口的比例关系。劳动力通过劳 动适龄人口与总人口连结,在一定范围内有弹性变化。 劳动人口只有被足够的生产资料吸收,才能就业。人口 增长速度超过生产资料增长速度,就无法满足进入劳动 年龄人口的就业要求,人口增长速度应适宜,以使劳动 力人口总供给量和劳动力需求量相适应,实现充分就业。 ◎人口增长与劳动效率:人口增长过快,意味劳动人口 过多,劳动人口与生产资料的数量不相适应,没有足够 的生产资料供他们使用。这样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和 充分的利用,不仅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还会导致劳动 生产率的下降,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尔和胡佛模型:I=S=αY-βP(参数β的符号是正号)。储 蓄依存于国民收入Y和人口P,并决定投资I。 假定投资I由劳动资料Ic和福利支出Iw构成,而且只有前者才能 带来产品增加。福利支出又是由Iwc和Iwi两个因素组成,而它们都 与人口因素相关:I=Ic+Iw=Ic+(Iwc+Iwi)。 在此式中, Iwc为现有人口所需要的福利支出,Iwi为增加人口 所需要的福利支出。为了备齐学校及其他资本, Iwi必将大大超过 Iwc。因此,人口增长率越高,福利支出的增加也越不平衡。结果 将导致增产的资本比例变小,从而使经济增长受到阻碍。 索维的人口增长模型:当人口不断增加,为使增加人口与现有 人口保持同一生活水平而需要的投资称 “人口投资”,为提高整个 生活水平的投资称“经济投资”。利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可将这些 概念量化为模型:S=pV+yV。 在此式中, S为储蓄率, p表示人口增长率, y为人均产品生产 增长率,V代表边际资本产出比率。pV为人口投资率,yV为经济投 资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所需要的 资本形成也就越多,该模型说明了伴随人口增长所需要的资本量。
返回目录
3、动态经济适度人口: ◎技术进步的影响 :动态经济适度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 内,对于特定的经济目标,人口数量或人口密度的变动是 最适宜的或最有利的。该定义强调的不是某一时点,而是 一定时间段,强调的不是静态人口数量,而是人口变动, 即人口增长或缩减。索维主要从技术进步和生产率两因素 讨论动态经济适度人口。由于技术进步使人们可生产更多 产品,加上必要的社会安排,就能养活更多人口。因此, 技术进步有助于生活水平和最高人口都趋于提高。 但是,技术进步的作用并非绝对,要区分技术进步的 四种类型:一是不增不减的技术进步;二是直接增人的技 术进步,即通过扩大就业提高适度人口;三是间接增人的 技术进步,该技术存在间接增加人口的可能性;四是纯粹 减人的“ 粗放型”技术进步,如就耕种一块土地而言,工 具或生产组织改进将减少所需的劳动力(适度人口)。
◎人口增长与储蓄、投资:当人口增加时,会导致储蓄 减少。人口增长的数量和人口投资的数量成正比,人口 投资和经济投资保持合理的比例,才能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投资不能长期排挤经济投资,否则最终不利于提高 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阻碍 储蓄和投资,给劳动生产率乃至经济增长带来负效应。 ◎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及其分配:如果人口增长有利于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二者比例更合理、将有利于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国民收入以较快速度 增加。如果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均 国民收入则趋于增加。国民收入的分配,一部分用于积 累,一部分用于消费,二者此消彼长。用于消费的份额 随着消费人口的变化而变化。人口增长过快,若不降低 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就要消费更多的国民收入,用于 积累的份额就会减少,社会扩大再生产能力将下降。
◎人口增长与消费:社会总人口的消费需求同人口数量 成正比例发展。在消费品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 的多少决定着消费水平高低。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与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成正比、与人口数量成反比变化。随人口 增长,交换的规模必然相应扩大。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人口增长使有才者的绝对数增 多,通过提高全体劳动力素质起到收益递增作用而促进 经济增长。对增加人口进行的投资不会再增设那些陈旧 设备,与设备更新一样,人口投资有提高生产力的效果。 生产率提高引起人口迅速增长使人口年龄年轻化,通过 接受教育可提高其对现代技术的适应性。发达国家劳动 力不足,促进了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开发;发展中国家却 面临一般劳动力过剩和缺乏现代化优质劳动力的困境。
返回目录
2、人口质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人口质量与劳动力资源:人口质量从身体素质和智力 水平两方面影响劳动力资源。从身体素质看,人口质量 为全部人口的平均身体强健程度;从智力水平看,它既 与先天生理因素有关,又与后天教育训练有关。先天的 因素对智力水平的作用也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才能 表现出来。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主要手段。 ◎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通过教育提高人口质量,可为 国家培养在科学上有发现、发明,在生产技术上有创新、 变革的科学研究和设计队伍;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 方法的技术队伍;善于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既懂 技术又懂经济的管理队伍,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 发展,并改进经济管理方式,使社会生产效率和效益更 高,并能提高人均国民收入,最终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