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先两汉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先两汉文学二、课程性质:必修三、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从上古到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并探讨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使学生较详细深入地了解重要的文学现象、作家及作品。
3、培养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为以后中国文学史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作业。
五、课程学时与学分:3学时/周,共计48学时;学分:3学分;六、考试方式:闭卷七、教学容要点与学时分配:先文学(共30学时)概说(2学时)第一章上古文学(4学时)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上古文学的特点第三节中国古代神话思考题: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神话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3、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4、神话的分类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重要名词:劳动说神话山海经第二章《诗经》(6学时)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第二节《诗经》的容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思考题:1、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2、《国风》反映的主要容及其艺术特点。
3、《豳风·七月》的容及其叙事艺术。
4、《风·蒹葭》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风雅颂变风变雅赋比兴四家传诗六义第三章先历史散文(6学时)第一节散文的源流第二节《左传》第三节《国语》第四节《战国策》思考题:1、简述先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2、《左传》叙事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重要名词:甲骨卜辞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编年体国别体第四章先诸子散文(6学时)第一节诸子散文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二节《论语》和《孟子》第三节《庄子》第四节《荀子》和《非子》思考题:1、诸子散文勃兴的原因。
2、《孟子》的文学特点。
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百家争鸣寓言语录体第五章屈原与楚辞(6学时)第一节楚文化与楚辞的形成第二节屈原的生平第三节《九章》《九歌》第四节《离骚》第五节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思考题:1、楚辞诞生与楚文化的关系。
2、《离骚》的容与独特风格。
重要名词:楚辞九章九歌骚体诗屈宋汉文学(共18学时)第一章汉散文(1学时)第一节斯、《吕氏春秋》第二节汉代政论文思考题:1、汉代政论文产生的原因及作用。
2、汉代政论文的特色。
重要名词:政论文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8学时)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著述第二节《史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思考题:1、简述《史记》进步的历史观。
3、《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史记》的叙事艺术。
重要名词:纪传体本纪世家班马第三章汉赋(3学时)第一节汉赋的兴盛与发展第二节汉赋的著名作家及影响思考题:1、汉赋兴盛的原因。
2、《七发》的特色及其在汉赋发展中的作用。
重要名词:汉赋抒情小赋七体枚贾第四章汉乐府民歌(3学分)第一节乐府概况第二节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第三节《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思考题:1、简述“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含义及流变。
2、汉乐府民歌的文学成就。
3、《陌上桑》中描写女性美的艺术手法。
4、《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持色。
重要名词:乐府相和歌辞鼓吹曲辞第五章五言诗的产生及《古诗十九首》(3学时)第一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二节东汉文人的五言诗思考题:1、《羽林郎》的艺术特色。
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成就和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先两汉文学阅读书目一、必读书目(13种):1、《中国文学史》(先两汉部分)袁行霈等主编,高等教育1999年版;本书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之一。
全书视野开阔,叙述严谨,注释周详,语言简洁晓畅,观点清晰鲜明。
撰写者全面吸收了近现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在准确介绍文学史知识的同时,提出了新问题、找到了新视角,为学生指出进一步研究学习的门径。
书后附有文学史年表、研修书目,是高校文科学生必读的好书。
2、《中国文学史》(先两汉部分)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1996年版;本书认为文学的性质是人类情感的审美表现形式,以此为立足点来考察文学的发展演变,有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3、《先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本书补充了作品选中没有选取入的一些重要作品,并对作家生平、贡献、影响以及和作品有关的一系列文献进行了选录,是深入全面解先文学史的必备资料。
4、《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本书补充了作品选中没有选取入的一些重要作品,并对作家生平、贡献、影响以及和作品有关的一系列文献进行了选录,是深入全面解两汉文学史的必备资料。
5、《中国神话传说》袁珂著,中国民间文艺1984年版;本书收集了从天地开辟到始皇统一中国这一时期的神话资料,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整理成神话,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
6、《朱自清说诗》朱自清著,古籍1998年版;本书对《诗经》的思想容和艺术特色作了深刻的分析,资料丰富、语言通俗。
7、《诗经选》余冠英注译,人民文学1956年版;本书共选取《诗经》106篇作品,精心加以注释。
特别是翻译,朴素流畅,传达出了原诗的风味情调,历来为读者喜好。
8、《楚辞直解》董楚平、俞志慧著,文艺1997年版;这两本书以直解方法,贯通诸家说解,益以新知新见,皆用今语注出,正文大字,注释小字,夹注于正文之中,便于阅读,省去了翻阅注释的麻烦。
9、《史记评议赏析》兆琦著,人民1985年版;本书对司马迁的思想观点如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等进行了分别论述,容详实,条理清晰,同时对〈史记〉中的重要篇章从思想和艺术方面作了赏析,适合初学者使用。
10、《孟子译注》金良年著,古籍1995年版;本书对经文的解释大体参考岐、朱熹、焦循三家注释而断以已意,并有“段意”对一章的要略作提示,适合中等水平读者。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有必要对其稍作了解,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周易》六十四卦的容。
11、《老子·庄子》王弼、郭象注,古籍1995年版;《老子》王弼注与《庄子》郭象注是了解道家思想的权威著作,但本书文字艰深,难度较在,只需对重点篇章稍作涉猎。
12、《先散文艺术新探》谭家健著,首都师大学1995年版;本书论述了先散文在语言艺术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二、一般阅读书目(18种):1、《中国古代神话》袁珂著,中华书局1960年版;2、《古代神话选释》袁珂选释,人民文学1979年版;3、《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古籍1980年版;4、《诗集传》(宋)朱熹集注,古籍1980年版;5、《诗经译注》程俊英撰,古籍1985年版;6、《诗经的文化阐释》叶舒宪著,人民1994年版;7、《论语直解》卫中著,文艺1997年版;8、《论语今读》泽厚著,文艺1998年版;9、《孟子译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10、《庄子今注今译》鼓应注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11、《老子注译及评介》鼓应注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12、《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13、《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1958年版;14、《易经译注》黄寿祺、善文撰,古籍1989年版;15、《孔子思想体系》蔡尚思著,人民1982年版;16、《庄学研究》大华著,人民1992年版;17、《庄子哲学及其演变》笑敢著,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版;18、《庄子与中国文学》宋效永著,教育1995年版;19、《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编辑部,作家1957年版;20、《屈赋研究论衡》沛霖著,教育1993年版;21、《汉赋研究》龚克昌著,文艺1990年版;22、《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徐兴海等主编,人民1995年版;23、《史记文学成就论稿》可永雪编著,教育1991年版;24、《古诗十九首集释》隋树森著,中华书局1957年版;25、《汉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人民文学1984年版;26、《中国文学发展史》(先两汉部分)大杰著,古籍1997年版;27、《先文学论集》胡念贻著,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版;中国古代文学(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二、课程性质:必修三、教学目的:1、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关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3、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对待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他们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及作业五、课程学时与学分:4学时/周,共计64学时;学分:4学分。
六、考试方式:闭卷七、教学容及学时分配:晋南北朝文学(共24学时)概说(1学时)第一章建安文学(3学时)第一节操和丕第二节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和蔡琰第四节建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思考题:1、如何理解“建安风骨”。
2、操的文学成就。
3、蔡琰《悲愤诗》的容、特点。
4、植一生遭遇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
重要名词:建安七子建安风骨三第二章正始文学(2学时)第一节阮籍及其《咏怀诗》第二节嵇康思考题:1、正始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2、阮籍《咏怀诗》的思想艺术特点。
3、嵇康《幽愤诗》容、特点。
重要名词:正始之音竹林七贤第三章西晋文学(1学时)第一节陆机和太康诗人第二节左思和琨思考题:1、左思《咏史八首》的思想艺术特点。
重要名词:陆左思风力玄言诗第四章渊明(4学时)第一节渊明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诗的艺术价值第三节诗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思考题:1、如何评价渊明的隐居及思想?2、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重要名词:田园诗第五章南北朝乐府民歌(2学时)第一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容第二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思考题:1、试说明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与艺术的差别。
2、比较《木兰诗》与《西洲曲》。
重要名词:子夜歌鼓角横吹曲第六章南北朝诗歌(4学时)第一节灵运及其山水诗的诞生第二节鲍照及其乐府诗第三节朓和新体诗思考题:1、比较大小山水诗的异同。
2、鲍照的文学成就。
3、山水诗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特点。
重要名词:大小体阴何元嘉三大家第七章北朝诗(2学时)第一节北朝诗坛的概貌第二节庾信思考题:1、庾信的遭遇与其前后期诗风变化之关系。
重要名词:宫体诗徐庾体第八章南北朝骈文(2学时)第一节骈文第二节散文思考题:1、江淹《恨赋》的艺术特点。
2、《水经注》描写山水景色的特点。
重要名词:骈文水经注伽蓝记第九章晋南北朝小说(3学时)第一节小说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第二节志怪小说及《搜神记》第三节志怪小说及《世说新语》思考题:1、志怪小说的特点。
2、志人小说的特点。
3、《世说新语》与“晋风度”。
重要名词:志人小说志怪小说世说新语搜神记第十章晋南北朝文学理论(自学)第一节《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文心雕龙》第三节《诗品》思考题:1、晋南北朝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繁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