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一.选择题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C ∥AB ,CB ⊥AB ,AB=AD ,CD=AB ,点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则△AEF 与多边形BCDFE 的面积之比为( )A .B .C .D .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6,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31,在第一象限内把线段AB 缩小后得到线段CD ,则点C 的坐标为( )A .(2,1)B .(2,0)C .(3,3)D .(3,1)3.如图,已知AB 、CD 、EF 都与BD 垂直,垂足分别是B 、D 、F ,且AB =1,CD =3,那么EF 的长是 ( )A .13 B .23 C .34 D .454.如图所示,△ABC 中,DE ∥BC ,若,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2015•甘肃武威,第9题3分)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DE ∥AC ,若S △BDE :S △CDE =1:3,则S △DOE :S △AOC 的值为( )A .B .C .D .6.如图,在△ABC 中,AB=CB ,以AB 为直径的⊙O 交AC 于点D .过点C 作CF ∥AB ,在CF 上取一点E ,使DE=CD ,连接AE .对于下列结论:①AD=DC ;②△CBA ∽△CDE ;③=;④AE 为⊙O 的切线,一定正确的结论全部包含其中的选项是( )A . ①②B . ①②③C . ①④D . ①②④7.如图,点P 在△ABC 的边AC 上,要判断△ABP ∽△ACB ,添加一个条件,不正确的是( )A . ∠ABP=∠CB .∠APB=∠ABC C .=D .=10. 如图,△OAB 与△OCD 是以点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l :2,∠OCD=90°,CO=CD.若B(1,0),则点C[中国^的坐标为( )A.(1,2)B.(1,1)C.(2, 2)D.(2,1)11.如图,在ABC ∆中,BC DE //,6=AD ,3=DB ,4=AE ,则EC 的长为(A )1 (B )2 (C )3 (D )412.如图,∥∥,两条直线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 和D 、E 、F .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 .13.如图,AD ∥BE ∥CF ,直线l 1、l 2这与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 .已知AB=1,BC=3,DE=2,则EF 的长为( )A. 4 B. 5 C. 6 D. 8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 , BC=5 .若点M、N分别是线段AC AB上的两个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A. 10 B. 8 C. 53 D. 615.若,则的值为()A.1 B. C. D.16.如图,在Rt△ABC中,∠ABC=90°,AB=BC.点D是线段AB上的一点,连结CD,过点B 作BG⊥CD,分别交CD、CA于点E、F,与过点A且垂直于AB的直线相交于点G,连结D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②若点D是AB的中点,则AF=AB;③当B、C、F、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时,DF=DB;④若,则.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7.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按如下步骤作图:第一步,分别以点A、D为圆心,以大于AD的长为半径在AD两侧作弧,交于两点M、N;第二步,连接MN分别交AB、AC于点E、F;第三步,连接DE、DF.若BD=6,AF=4,CD=3,则BE的长是()A. 2 B. 4 C. 6 D. 8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基本作图..分析:根据已知得出MN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推出AE=DE,AF=DF,求出DE∥AC,DF ∥AE,得出四边形AEDF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E=DE=DF=AF,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根据作法可知:MN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AE=DE,AF=DF,∴∠EAD=∠EDA,∵AD平分∠BAC,∴∠BAD=∠CAD,∴∠EDA=∠CAD,∴DE∥AC,同理DF∥AE,∴四边形AEDF是菱形,∴AE=DE=DF=AF,∵AF=4,∴AE=DE=DF=AF=4,∵DE∥AC,∴=,∵BD=6,AE=4,CD=3,∴=,∴BE=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能根据定理四边形AEDF是菱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一组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依次顺延18.(2015•甘肃兰州,第5题,4分)如图,线段CD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C(1,2),D(2,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线段CD放大得到线段AB,若点B的坐标为(5,0),则点A的坐标为A.(2,5)B.(2.5,5)C. (3,5)D.(3,6)【答案】B【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坐标和相似的有关知识【思路点拔】根据题意:AO:CO=BO:DO=5:2,而位似中心恰好是坐标原点O,所以点A的横、纵坐标都是点C横、纵坐标的2.5倍,因此选B。
【题目星级】★★★19.(2015•安徽省,第9题,4分)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CD上,点G、H在对角线AC上.若四边形EGFH是菱形,则AE的长是[()]A.2 5 B.3 5 C.5 D.6考点: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分析:连接EF交AC于O,由四边形EGFH是菱形,得到EF⊥AC,OE=OF,由于四边形ABCD 是矩形,得到∠B=∠D=90°,AB∥CD,通过△CFO≌△AOE,得到AO=CO,求出AO=AC=2,根据△AOE∽△ABC,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连接EF交AC于O,∵四边形EGFH是菱形,∴EF⊥AC,OE=OF,∵四边形ABCD是矩形,∴∠B=∠D=90°,AB∥CD,∴∠ACD=∠CAB,在△CFO与△AOE中,,∴△CFO≌△AOE,∴AO=CO,∵AC==4,∴AO=AC=2,∵∠CAB=∠CAB,∠AOE=∠B=90°,∴△AOE∽△ABC,∴,∴,∴AE=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运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 (2015山东济宁,10,3分)将一副三角尺(在中,∠ACB=,∠B=;在中,∠EDF=,∠E=)如图摆放,点D 为AB 的中点,DE 交AC 于点P ,DF 经过点C.将绕点D 顺时针方向旋转角,交AC 于点M ,交BC 于点N ,则的值为( )A. B. C. D.【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D 为Rt △ABC 的斜边上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CD=AD=BD=AB ,再由∠B=60°可知△BCD 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可得∠DCP=30°,且可求∠DPC=60°,因此tan30°=.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可知∠PDM=∠CDN ,因此可知△PDM ∽△CDN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因此是一个定值.故选C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相似三角形,旋转变换二.填空题1.(2015·贵州六盘水,第14题4分)已知0654≠==ab c ,则a c b +的值为 .考点:比例的性质..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可用a 表示b 、c ,根据分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由比例的性质,得c=a ,b=A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利用比例的性质得出a 表示b 、c 是解题关键,又利用了分式的性质.2. (2015·河南,第10题3分)如图,△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BC 上,DE//AC ,若DB=4,DA=2,BE=3,则EC= .23【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DE ∥AC ,∴ECBEDA BD =,∴EC=23432BD BE DA =⨯=⋅.3.(2015•广东梅州,第14题5分)已知:△ABC 中,点E 是AB 边的中点,点F 在AC 边上,若以A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需要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AF=AC 或∠AFE=∠ABC .(写出一个即可)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开放型.E C DBA第10题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或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进行解答;由于没有确定三角形相似的对应角,故应分类讨论.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AEF∽△ABC,∴AE:AB=AF:AC,即1:2=AF:AC,∴AF=AC;②∵△AFE∽△ACB,∴∠AFE=∠ABC.∴要使以A、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AF=AC或∠AFE=∠ABC.故答案为:AF=AC或∠AFE=∠ABC.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找出对应的角和边.4.(2015•广东佛山,第13题3分)如图,在Rt△ABC中,AB=BC,∠B=90°,AC=10.四边形BDEF是△ABC的内接正方形(点D、E、F在三角形的边上).则此正方形的面积是 25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由已知可得到△AFE∽△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边对应成比例即可求得EF的长,进而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解答:解:∵在Rt△ABC中,AB2+BC2=AC2,∵AB=BC,AC=10.∴2AB2=200,∴AB=BC=10,设EF=x,则AF=10﹣x∵EF∥BC,∴△AFE∽△ABC∴=,即=,∴x=5,∴EF=5,∴此正方形的面积为5×5=25. 故答案为25. 点评:主要考查了正方形基本性质和比例线段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找到相似三角形并根据其相似比列方程求解.5. (2015·河南,第22题10分)如图1,在Rt △ABC 中,∠B=90°,BC=2AB=8,点D ,E 分别是边BC ,AC 的中点,连接DE. 将△ED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为α.(1)问题发现① 当︒=0α时,_____________=BDAE;② 当︒=180α时,.__________=BDAE(2)拓展探究试判断:当0°≤α<360°时,DBAE的大小有无变化?请仅就图2的情况给出证明.(3)问题解决当△EDC 旋转至A 、D 、E 三点共线时,直接写出线段BD 的长.(1)【分析】①根据题意可得DE 是三角形ABC 的中位线和BD 的长,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得AE 的长即可求解;②根据旋转180°的特性,结合①,分别得到AC 、CE 、BC 和CD 的长即可求解.1分)ECDBA (图1) E DBA C(图2)(备用图)CBA②2.……………………………………………………(2分)【解法提示】①当α=0°,如解图①,∵BC=2AB=8,∴AB=4,∵点D ,E 分别是边BC ,AC的中点,∴DE=121=AB ,AE=EC,,∵∠B=90°,∴AC ==,∴AE=CE=∴AE BD ==;②当α=180度,如解图②,由旋转性质可得CE=5,CD=2,∵AC=BC=8,∴25485254=++=++=CD BC CE AC BD AE .(2)【分析】在由解图①中,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到CBCDCA CE =,再观察图②中△EDC 绕点C 的旋转过程,结合旋转的性质得到CBCDCA CE =任然成立,从而求得△ACE ∽△BCD ,利用其性质,结合题干求得AC 的长即可得到结论.第22题解图③(3) 【分析】解:5………………………………………………………………………(10分)【解法提示】当△EDC 在BC 上方,且A ,D ,E 三点共线时,四边形ABCD 为矩形,∴BD=AC=EDC 在BC 下方,且A ,E ,D 三点共线时,△ADC 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D=8,∴AE=6,根据AE BD =2可求得BD =5.图④图⑤第22题解图6.(2015·黑龙江绥化,第21题分)在矩形ABCD中,AB=4 , BC=3 , 点P在AB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