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
定义
胆囊癌是发生于胆囊的实质性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中老年病人,男:女的发病比例为1 : 3, 多发生于胆囊底部,粘膜有明显肿块,与慢性胆囊炎、瘢痕组织不易区别,有时呈宽基的息肉状。
易经胆囊床侵犯肝组织,并常波及邻近脏器和组织。
病理生理
胆囊癌好发于胆囊体和底部,发生于胆囊管少见。
可分为肿块型和浸润型。
其病理组织类型以腺癌为主,占80%~90%左右,未分化癌10%左右。
鳞癌及鳞腺癌5%~10%。
胆囊癌发病生长迅速,易早期扩散,其转移途径有3种: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浸润,手术时发现已有淋巴转移者25%~75%;其半数以上癌瘤可直接播散到邻近器官,其发生的频率依次为肝、胆管、胰、胃、十二指肠、网膜、结肠和腹壁;血行播散者不到1/5(13%-19%)常累及肺、骨骼和肾脏。
大体形态观察所见可分四型:
1. 浸润型最多见,约占60-70%。
早期癌只限于壁内,以后广泛浸润,胆囊壁呈弥漫型增厚、变硬,并常侵犯周围组织与脏器。
2.乳头状约占20%,为乳头状物,瘤质较软,向胆囊腔内生长,影响胆囊排空,肿瘤表面常发生坏死、溃疡及出血,并引起感染。
此型较少发生转移,预后也较好。
3.胶质型约占8%,肿瘤细胞粘液性变明显,呈胶冻样,肿瘤较松软,容易破溃。
胆囊壁常有广泛侵润。
4.混合型较少见。
此外,当肿瘤充满胆囊时可呈充满型。
病变广泛累及肝脏未能分清胆囊壁者,则成巨块性。
胆囊癌按其分化程度不同有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之分。
各组织类型中未分化癌及粘液腺癌恶性最高,发生转移快。
乳头状腺癌恶性度最低,较少发生转移,预后好
疾病症状
胆囊癌的症状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
1、右上腹疼痛。
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
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
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
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或者转移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引起胆道梗阻所致,肝脏分泌的胆汁不能顺利排入
肠道,进而反流入血表现为皮肤粘膜黄染,多数伴有难以缓解的皮肤瘙痒,尤以夜间为重。
4、发热及消瘦。
25.9%的病人出现发热。
多由于继发胆道感染所致。
晚期患者常伴有消瘦,甚至出现恶病质
5、右上腹肿块。
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胆囊癌晚期则可有肝脏肿大、肝占位、腹水、等表现
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为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2、CT扫描:CT扫描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超声检查。
但对于已经超声检查发现高度可疑胆囊癌的患者,增强的CT检查是有必要的。
胆囊癌的CT 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②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腔内;③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
3、核磁共振检查(MRI):MRI一般不做为胆囊癌的首选或者必要检查项目,只是在需要判定病变是否累及肝脏或者当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时可以考虑做MRI。
其准确率与CT相似,但具有无射线损伤的优点,可以多次重复检查。
4、实验室检查:当胆囊病变出现癌变时一般会伴随着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升高。
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2
5、Ca19-9、Ca724、Ca153等)是否升高有助于对胆囊癌进行定性诊断,但早期的癌变可能并不表现出升高,或者当合并有其它消化道疾病及某些肿瘤时该检查会有假阳性结果出现。
肝功能检查一般表现正常,仅在有胆道梗阻时会有相关的异常表现。
疾病诊断
早期症状极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
多数病人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相似。
对40岁以上女性病人,有长期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史,若疼痛性质从阵发性发作转变为右上腹持续钝痛,且进行性加重,局部触及胆囊肿块,进行性黄疸,消瘦明显等情况出现,应考虑胆囊癌。
易与肝癌、胰腺癌及胆管癌等相混。
当超声检查发现胆囊有占位性病变或者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时,结合临床表现做进一步的化验及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胆囊癌。
疾病治疗
手术治疗
早期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案。
只要患者一般情况许可,应尽可能争取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并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扩大的清除手术。
对于晚期胆囊癌的治疗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认为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扩大切除手术其远期生存率无明显提高。
药物治疗
目前已知的化疗药物对胆囊癌的疗效均不理想,针对消化道肿瘤的药物可以做为选择参照。
免疫增强类药物可做为胆囊癌的重要辅助治疗用药。
放射治疗
针对局部残余或者复发的病灶,放射治疗可以控制其生长速度,相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其它治疗
中医中药及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帮助提高生存质量。
并发症治疗
晚期胆囊癌患者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
定期进行B超等检查是早期发现胆囊癌的关键,对已发现的胆囊病变要密切观察其变化,必要时及时采取措施解除病变是可以明显降低胆囊癌的发生率。
护理.
1、饮食护理
囊癌晚期患者应该在饮食方面有一份合理健康的计划,并且要根据
病情以及医生的指导,摄入对疾病康复有帮助的食物。
一定要禁忌
辛辣、油腻以及烟酒等具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清淡饮食为主,
多食易消化吸收附带营养类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果,这
样不仅能够帮助胆囊癌晚期患者调整自身的免疫能力,还有助于体
内毒物质的排
2、心理护理让胆囊癌晚期患者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虽然胆囊
癌到了晚期,但并不是无法医治的疾病,因此适时的调整好精神状态有利于胆囊癌晚期的顺利治疗。
了解胆囊癌晚期患者心理需求,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让胆囊癌晚期患者感受到来自大家的关爱,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
3、生活护理胆囊癌晚期患者应该以卧床休息为主,保证胆囊部位不被压迫的情况下,进行卧姿的调整,避免一个动作对皮肤造成磨损现象,建议以左侧卧或仰卧位为主。
4、日常护理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娱乐方式进行注意力的转移,鼓励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转移不良情绪,自我调理心态,如练气功、散步、听科普知识,做到动静结合。
5、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胆囊癌的护理要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值得警惕的隐患苗
胆囊炎一旦发展成为慢性胆囊炎,就面临着新的隐患—癌变,这个隐患一不为很多人所知,二是恶变隐匿,及至“原形毕露”时,绝大多数人已失去根治的机会,即使进行手术,预后也很差。
并非所有的慢性胆囊炎都会癌变,但确有一些慢性胆囊炎有较高癌变的可能。
认识了解这些特殊情况,就是预防这种隐患的第一步。
1、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
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率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的29.9倍,说明结石刺激因素在癌变中的重要作用女性患者。
慢性胆囊炎患者男女之比约1:3,我们自己的统计,胆石症的发病率,不论何年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进入老年组后差别尤甚
2、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
3、老年患者。
50岁以上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70%~85%,平均年龄为62~65岁
4、大结石。
随着胆石体积的增大,胆囊癌的发生率相应升高,直径大于3厘米结石者比小于1厘米者胆囊癌的发生率高10倍
5、瓷瓶样胆囊。
即胆囊壁钙化,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它是慢性胆囊炎的终末阶段,瓷瓶样胆囊癌变率高达22%
6、并有胆囊息肉样改变的胆囊炎。
息肉≥10毫米者癌变率高达23%。
伴有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者更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