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Ⅱ断块山
【拓展延伸】 [断层构造的实践意义] ②断层线处岩层断裂,往往有地下水出露,故寻找水源应在断 层处。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学以致用】 要求:阅读学案材料,小组合组完成下题。
C
读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开发石油、天然气应在 B 处寻找。 ②开发地下水打水井应在 A 处寻找。 ③修筑铁路隧道应该选择 B 处。
④如果在图中C处修筑水库,请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不合理。C处为断层构造,岩石破碎不稳定,水库易渗漏。
判断以下山地形成属于哪种类型?
褶皱山
断块山
【课堂小结】

皱 褶皱构造 山山 地

地质构造
形 成断
块 断层构造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山岭
构地貌
谷地
【限时训练】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应选择在乙,因为背斜适于修建隧道,背斜上拱岩层有良好的 支撑作用;地下水顺岩层渗流到岩层两侧,利于保持隧道的干 燥。
哈尔滨工程大学(纸拱桥)
虽然主材料是纸,可桥的质量 却不是“纸糊的”。
背斜 ——找石油、天然气
向斜—储水构造
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巨大的山系 呢?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B A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 ),属于向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F 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 与图中③处相似的是( CDE )(不定项选择)
A.渭河平原 B.长江三峡 C.泰山 D.庐山 E.华山 F.汾河谷地
【限时训练】
3、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科 迪 勒 拉 山 系
板块构造学说
要求:阅读课本73页最后一自然段和图4.10,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冰岛
亚欧板A块



洲D
太平洋B板块
板C


印度洋E板块

南极洲板F块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板块张裂
板块 相撞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相 撞
大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相 撞
裂谷、海洋、海岭 东非大裂谷、 红海、大西洋
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海岸山脉、岛弧链 太平洋西部岛弧
海沟
安第斯山脉
Ⅱ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
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
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判断错对:岩石发生破裂就一定形成断层.
形 地堑
如 渭河平原 、 汾河谷地 。
成 地 形
相对上升的岩体A— 山岭或高地,
地垒
如 华山 、 庐山 、 泰山 。
断层面
陡崖,如华山山坡大陡崖
2、断层的分类
(1)断层位移以水平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 地 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2)断层位移以垂直为主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①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向__斜_ __;地貌名称是____山__地____。
②乙地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__谷_ 地。。
③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_乙___处为好,其中_丙___处 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地垒)。 如 华山、 泰山、 庐山。
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地堑)。如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断层构造:修隧道、水坝等 大型工程一般不选在断层处
Ⅱ断块山
【拓展延伸】 [断层构造的实践意义] ①断层处岩石破碎,岩石不稳定,水库易渗漏,故铁路、公路、 桥梁、水库等的建设应该避开断层处。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2020/8/14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
雁荡山——东南第一山
黄山——天下第一奇山
喜马拉雅山——最雄伟的山脉
富士山——沉睡的活火山
阿尔卑斯山脉——滑雪胜地
乞力马扎罗山——赤道雪山
安第斯山脉——南美洲脊梁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褶曲 形态
背斜
向斜
褶皱示意图
岩层 岩层新
构造地貌
形态 老关系 未侵蚀 侵蚀后
向上 中间老 拱起 两翼新
山岭
谷地
向下 中间新 弯曲 两翼老
谷地
山岭
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
1.从岩层的形态判断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
向斜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
岩石受力破裂,能否形成断层,关键是看两侧的岩体是否沿断裂面发生明 显位移(即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若只发生破裂而没有位移,则只能 是断裂构造而非断层。
断层示意
Ⅱ断块山
【合作学习】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断层图示
断层判断
①岩层受力发生破裂 ②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相对下降的岩体B— 谷地或低地,
山地的类型
褶皱山
断块山
火山
Ⅰ褶皱山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 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水平岩层在地壳巨大挤压力的作 用下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从弯曲的形态来 看可以分为背斜和向斜。
Ⅰ褶皱山
【合作学习】 要求:根据课本73页第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中心新两翼老
背斜
向斜
新 老新 老
向新斜

Ⅰ褶皱山
【活动探究】 要求:结合课本73页第二自然段,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甲地是向斜;乙地是背斜。
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乙地是背斜构造,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甲地是向斜 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背斜成山
向 斜 成 山
实际情况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背斜顶部受张 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 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 岭。形成了所谓的地形倒置。
Ⅰ褶皱山
【活动探究】 要求:结合课本73页第二自然段,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课程标准】 以山地为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学习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山地的类型,掌握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 ②方法技能: 利用地理图片,正确判断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 ③情感价值: 树立事物是不断运动、不断发展变化的地理思想。
山脉不仅在我国是地形的骨架,对于整个地球表 面的地表形态来说,山脉也是陆地的骨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