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自读课文的方法、策略。
2.抓住细节描写适当做些批注,欣赏人物形象。
3.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
略读:理解如何安排文章情节的。
品读与批注:感受人物的品格,突破重点。
析读与探究:文章的主题,难点突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亲子合影配乐欣赏
2、相对于现代设计美观、造型奇特的建筑,台阶很不起眼,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东部的乡村,小小的台阶却要凝聚父亲一生的心血。
二、课前抢答,检测预习情况
凹凼(dàng)黏(nián)尴尬(gān gà)等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三、自读明方法
1.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自读课文?
巧借阅读提示和旁批
2.指导如何运用阅读提示和旁批
3.圈点批注阅读方法微课观赏
四、初读品父亲
1.例句批注点评示范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批注:生活艰难,能吃苦耐劳。
)
2.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父亲的细节(例如:父亲的草鞋、脚、目光、笑、头发等)
3.选择1-2个最令你感动的细节做好圈点,尝试批注,说一说这是一个_______的父亲?(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五、再读悟人生
“父亲访谈录”请探寻台阶上的足迹,问出你心中对父亲最大的疑惑,读懂父亲的心声。
(允许有个性化的表述。
)
(小组合作探究,挑战赛式交流展示)
六、思读懂作者
1.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父亲的形象?
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给编者的信 2.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3.教师寄语
请同学们放下内心的浮躁,涵泳在父亲馨香的美德中。
继承传统弘扬美德不忘初心
七、拓展阅读
《父亲的“城池”》
八、好书推荐
课外寻找李森祥的其他作品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短篇小说集《台阶》、中篇小说《村野子弟》、长篇小说《传世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