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面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

桥面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

桥面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施工技术规程、质量评定标准与验收办法。

2、河北省高速公路---合同段设计图纸。

3、现场调查资料,我公司建设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科技成果及用于本合同段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情况等。

4、依据《河北省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标准化指南》。

二、工程概况套鹿沟1#大桥,位于承德市隆化县太平庄乡套鹿沟村附近。

左线桥型总体布置为:4×40+4×40+4×40+4×40中心桩号ZK61+593,起点桩号为ZK61+273.0,终点桩号为ZK61+917.5,左幅桥梁全长644.50m,平面位于直线上,桥面横坡为单向-2%,纵断面位于R=18000m的竖曲线上。

右线桥型总体布置为:4×40+4×40+4×40+4×40中心桩号K61+599,起点桩号为K61+279.0,终点桩号为K61+923.5,左幅桥梁全长644.50m,平面位于直线上,桥面横坡为单向-2%,纵断面位于R=20000m的竖曲线上。

本桥共192片T梁,T梁长为40m,高为2.5m,其中边跨边梁32片,边跨中梁64片,中跨中梁64片,中跨边梁32片。

三、施工准备情况1、施工材料(1)预应力钢筋采用φ2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MP a,钢绞线经过试验室外检试验得出钢绞线弹性模量为:EA=2.01*105 。

钢绞线出厂时附有质量证明书,并在每卷上挂有标牌,进场时进行检查:a、外观检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机械损伤、油渍等。

b、力学性能试验,从每批钢绞线中任抽取5%卷(不少于3卷)的钢绞线,各取一个试样进行拉伸试验。

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GB/T5224-95标准的要求,则该卷钢绞线为不合格品;并加倍取样复验。

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判为不合格品或每卷检验,取用合格品。

c、钢绞线进场存放时应防止雨淋,钢绞线原包装都有防潮措施,如包装损坏而裸露,则应用塑料布盖好。

(2)预应力锚具出厂时附有质量证明书,使用前应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并抽取进行硬度试验。

使用过程中应检查夹片有无裂纹及齿形有无异样,不合格品不得使用。

锚具应存放于干燥房间的包装箱内。

(3)波纹管的规格为70mm*25mm,波纹管要核实内径后,方可进场。

2.机械准备情况(1)油泵采用YBZ4-50型2台,千斤顶采用YCW100B型2个.一个出厂编号1#千斤顶配HY64580700331压力表,;另一个出厂编号2#千斤顶配HY64551100672压力表。

(2)灌浆泵1台,搅拌机1台。

(3)其它设备:大砂轮切割机1台,小砂轮切割机2台,11KW电焊机2台等。

(4)准备相关手工工具2套。

张拉设备应定期进行标定,一个千斤顶只允许对应一个压力表,不允许随意使用压力表,而且压力表必须定期进行标定,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必须标定:①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②张拉次数超多300次;③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情况;④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5)预应力张拉前先对张拉机具进行标定和配套检验,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关系曲线,使用时根据曲线确定油压表的读数。

3.人员组织情况项目部主要成员一览表施工人员一览表1.施工工艺流程清孔→穿束→安装锚垫板、夹片、限位板→安装千斤顶、工具锚垫板、夹片→负弯矩钢绞线张拉→孔道压浆。

2、下料(1)用型钢做成框架把成卷的钢绞线夹紧,找出钢绞线的内圈线头,把线头抽出,人工在前面拉,开始放钢绞线;(2)用50米长的钢尺量好下料长度,用粉笔做记号;(3)用砂轮切割机切断;(4)钢绞线下料场地应干净,并防止沾染污泥、油脂等,下料长度误差控制在±10cm。

(5)下好料的钢绞线按筋束位置编好束,以防钢绞线打绞,如不能立即穿束,则需用防水雨布盖好。

(6)下料长度=钢束设计长度+2倍张拉端操作长度+下料误差;3、布管(1)配好每号管道的波纹管接头管数量;(2)用直径大3mm同型的波纹管作接头管,用封箱胶纸密封接头处,因为要浇注墩顶现浇连续段,所以密封十分重要,以防止在浇注现浇连续段时发生渗漏。

4、穿束负弯矩孔道狭小,穿束困难。

穿束工作在墩顶纵接头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将钢绞线端头位置合拢,并用胶带纸缠紧,以利于穿束通过,通过后检查钢绞线是否有交叉现象,并理顺,防止张拉时因钢绞线交叉造成应力集中。

因为负弯矩张拉槽位于T梁翼板下方,在浇注纵向现浇湿接缝时在负弯矩张拉口处预留一段长度为1米的空隙不进行混凝土浇筑,在穿束时将翼板钢筋掰开,用安全吊篮悬挂在翼板钢筋之上,施工操作人员站在安全吊篮上,施工操作人员要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安全带的安全扣要扣在翼板钢筋上。

5、安装锚垫板及夹片当墩顶混凝土强度及龄期达到设计规定要求后,开始准备张拉工作,安装锚垫板及夹片,将工作锚垫板自钢绞线端部套在钢绞线上并推至喇叭管处,对中至口固定,安装完锚垫板后应保证钢绞线外露50cm工作长度;夹片安装,先用胶圈把每付夹片箍在一起,然后沿钢绞线将其推入锚板的锥孔中,用手推不动为止,再用钢管捣实。

6、安装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垫板、夹片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同轴对中。

7、负弯矩钢绞线张拉在T梁预制施工时在张拉槽口前25cm距离地方,预留一个直径为7cm圆孔,主要为了在负弯矩张拉时,安装吊装千斤顶的吊绳。

张拉时,千斤顶悬挂在吊绳上,进行负弯矩张拉操作。

钢绞线采用两端对称张拉,预应力施加顺序:0 → 20%δk → 40%δk → 100%δk(持荷5min) → 卸荷(1)千斤顶回油完毕,拆卸工具锚,换束重新安装锚具、设备。

(2)做好张拉记录,张拉完毕后,严禁碰撞锚具和钢绞线。

(3)灌浆前用手提砂轮切割机将工作锚外多余的钢绞线切除,钢绞线外露量应不小于30mm。

再用水泥浆封裹锚头。

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单股张拉控制力为:P=193.9KN,计算时预设锚阻损失为张拉控制力的 2.5%。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按照下面公式进行计算:△L=P×L/Ar×Eg式中:△L —预应力筋伸长值。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KNL —从张拉端至计算界面的孔道长度,mm Ar —预应力筋截面面积,㎡ Eg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Gpa平均张拉力P =P ×[μθμθ+-+-kl e 1k l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KN 即 伸长值公式为:△ L=(P ×L/Ar ×Eg)×[μθμθ+-+-kl e 1k l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这里取9°;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一般为0.0016;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一般为0.288。

计算时将预应力钢绞线分为OA 、AB 、BC 、CD 四段分别进行计算: 以T1为例: OA 段平均张拉力:Pp= P=193.9KN理论伸长量ΔL= 1*139*2010.2*193.9=0.0014mAB 段平均张拉力:Pp= P=193.9KN理论伸长量ΔL=1*139*201 1.193*193.9=0.0083mBC 段平均张拉力:Pp= P ×[μθμθ+-+-kl e 1)kl (]=()()KN e 3.1890.15710.288+587.10016.019.1931571.0288.0+587.10016.0=⨯⨯-⨯⨯⨯- 理论伸长量ΔL=1*139*201 1.587*189.3=0.0108mCD 段平均张拉力:Pp= P ×[μθμθ+-+-kl e 1k l )(]=()()KN e 1.1880.15710.288+367.80016.019.1931571.0288.0+367.80016.0=⨯⨯-⨯⨯⨯- 理论伸长量ΔL=1*139*2018.367*188.1=0.0563m最终钢绞线理论伸长量为:ΔL=2*(AB+BC+CD+DE )=0.1536m 。

(后附负弯矩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9、负弯矩钢绞线张拉力计算按照设计要求负弯矩张拉采用15.2mm 钢绞线,每孔5股钢绞线,锚阻损失为控制张拉力的2.5%。

控制张拉力 fk=1860*0.75*139*1.00*1=193.9KN 10%初张拉力 10%*fk=1000.9125*10%=19.39KN 20%张拉力 20%*fk=195.3*20%=38.78KN 10、压力表值计算负弯矩钢绞线张拉用千斤顶和压力表已检测(见附件)(1)1#千斤顶配HY64580700331压力表, 线性回归方程:Y=-0.2266X+0.0119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①10%fk=19.39KN时:P=4.41MPa②20% fk =38.78KN时:P=8.82Mpa③100% fk =193.9KNP=43.95Mpa(2)出厂编号2#千斤顶配HY64551100672压力表,线性回归方程:Y=0.2228X+0.5071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①10%fk=19.39KN时:P=4.83 MPa②20%fk=38.78KN时:P=9.15MPa③100%fk=193.9KN时:P=43.71MPa11、孔道压浆孔道压浆宜采用水泥浆,水泥浆强度不低于50Mpa,水泥浆的技术要求如下:水灰比宜为0.4~0.45,,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超过3﹪,拌合后3h的泌水率控制在2﹪,水泥浆的稠度宜控制在14~18s之间。

压浆前,应对孔道清洁处理。

波纹管道必要时应冲洗以清除有害材料对孔道内可能发生的油污等,可采用对预应力筋和管道无腐蚀作用的中性洗涤剂或皂液,用水稀释后进行冲洗。

冲洗后,应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将孔道内的所有积水吹出。

并观察有无串孔,如有串孔几孔应同时压浆。

水泥浆拌制至入孔道的延续时间,视气温情况而定,一般在30~45min 范围内。

水泥浆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

对于因延迟使用所导致流动度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通过加水来增加其流动度。

压浆顺序宜先压注下层孔道。

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压浆采用活塞式压浆泵,压浆的最大压力为0.5~0.7Mpa;压浆应达到另端饱满和出浆,出浆的稠度应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为保证管道注满水泥浆,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不小于0.5Mpa的一个稳定期,这个稳定期不宜小于2min。

水泥浆凝固10分钟后,方可拆除止浆嘴。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物温度不得低于5℃,当气温高于35℃,压浆工作应在夜间进行。

压浆后应及时检查压浆的密实度,如有不密实及时处理和纠正;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取不小于3组试件,标准养护28d,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水泥浆质量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