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套课件335P)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套课件335P)
夸父逐日(明刊本《山海经图》)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 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
余光中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黄帝擒蚩尤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 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 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 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 尤。
蚩 尤 砖 图
应龙
《弹歌》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诗 经
采诗
《汉书·艺文志》: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 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删诗
《史记·孔子世家》: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 ,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 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 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 端也。”
黍离
❖ 《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 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 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 作是诗也。”
❖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 的作品。
诗经中的名句
❖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象的解释, 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 社会的愿望。
《山海经》
❖全书18卷,约31000字。 ❖山经5卷、 ❖海外经4卷、 ❖海内经5卷、 ❖大荒经4卷。
《山海经》地图
精 卫 填 海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 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 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 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 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雅
❖ 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
❖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 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 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 ,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
❖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 颂祖先的功业的。
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献诗
❖《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 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
❖朱熹《诗集传》:“诗”是“诸侯 采之贡于天子”。
按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
❖风 ❖雅 ❖颂
风
❖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 谣。
❖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 、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 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 大部分是民歌 。
❖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 1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神话
❖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 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 过人民的幻 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 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
❖ 神话通 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 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 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
先秦秦汉卷
先秦秦汉
❖ 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 2,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上古期 的。 ❖ 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
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 期也已经形成了。
❖ 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 作的主体和接受 对象,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中国文学的这个基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荇菜
孔子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夫妇人伦
❖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 乾坤,《诗》始《关雎》,……夫妇之际, 人道之大伦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上古期:先秦两汉 (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 (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 (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诗经·邶风·击鼓) ❖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 1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 1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关 雎
关雎
❖ 山西长子县城西25公里处,海拔1646.8米的发鸠山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刑天(从明刊本《山海经释义》)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 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 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 卒布土以定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