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基本操作兰亭镇谢建华1—1种子发芽实验(一)一、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实验二、器材:(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每组)水1杯、滴管1个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2种子发芽实验(二)一、实验内容:整理分析实验记录的信息二、器材:(每组)实验后发芽的和不发芽的种子、放大镜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略。
1—4蚯蚓的选择一、实验内容: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二、器材:(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
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一、实验内容: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二、器材:(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规范操作要点: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操作建议: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一、实验内容: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二、器材:(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
2—1光和影一、实验内容: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二、器材:(每组)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2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1、活动1要控制手电筒到木块的距离不变,只改变照射的角度和方向。
这个活动难度较大,教师要演示实验和记录的方法。
其中,手电筒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才能看到影子。
2、活动2中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手电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改变木块到手电筒的距离。
3、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在屏上用铅笔画下实际的影子,再把结果画在课本上。
2—2阳光下的影子一、实验内容: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二、器材:(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
四、操作建议: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一、实验内容: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二、器材:(每组)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28-2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1、每张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15厘米左右,并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2、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一、实验内容:光的反射实验二、器材:(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3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同时将手电筒和小镜子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在活动2时,提示学生使用小镜子。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自制潜望镜1个。
2—5光与热一、实验内容: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实验二、器材:(每组)小镜子5面、温度计1支、白纸1张。
三、规范操作要点: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
四、操作建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
2、镜子的反射光斑调整集中到温度计的玻璃泡部位。
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5、靠近温度计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验1——一、实验内容: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的实验二、器材:(每组)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学具中有)对折做成的纸袋各1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1、把不同颜色和材料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操作建议: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实验2——一、实验内容: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关系的实验二、器材:(每组)黑色纸袋3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按照与地面水平、垂直、与阳光垂直这三种方式摆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操作建议:除了摆放时的角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讲解原理,但要求学生都要做)一、实验内容:设计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二、器材:(每组)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4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四、操作建议:1、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2、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3、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实验内容:展示并检验太阳能热水器二、器材:(每组)自行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1个、温度计1个、冷水1小桶。
三、规范操作要点:1、各组展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2、在各组热水器的瓶子中装好相同温度的冷水200毫升;3、各组同时将热水器放到指定的场地中;4、每隔5分钟测出水温并如实记录。
四、操作建议:1、教师事先对活动日期、场地的选择、布置、划分、活动的程序、方法等方面要作充分的考虑和准备;2、比竞赛更重要的是每个组的自我评价和各组间的交流、反思和改进。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实验内容:探索岩石变化原因的实验二、器材:1、(每组)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2、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实验1——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
(注意捏的方法)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
实验2——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
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部分,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
3、取出砖块观察,并与原砖块进行比较。
四、操作建议:1、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盖熄灭,盖两次为好。
2、摇晃瓶子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最好是砖块明显变小为宜。
3—4土壤中有什么一、实验内容:寻找土壤成分实验二、器材:(每组)一些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小铲子1个、塑料盒1个、报纸1张、放大镜1个、塑料杯、镊子1个、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签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52到53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三个步骤的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做沉积实验时,土壤倒入水中时应该先观察一下,再搅拌静置、观察。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实验内容:雨水对土地侵蚀模拟实验二、器材:(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5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
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
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
五、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喷水器可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的饮料瓶替代。
3—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一、实验内容:探索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二、器材:(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有植物生长的土壤若干、报纸2张、塑料薄膜2张、小铲子1个、脸盆或水桶2个、喷水器2个(孔有大小之分)、水2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1、喷水器喷水的高度要相同,喷水的量也要相同。
2、作为对比实验,实验时不能再动土坡的模型,而且只能改变实验计划中所选的那一个条件。
3、实验后观察、比较的重点是土坡被侵蚀的程度(被侵蚀的土壤的多少、所接的水的多少和清澈程度、土坡的变化情况等)。
五、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2个喷水器可分别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或大孔的饮料瓶替代。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一、实验内容:河流对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二、器材:(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大饮料瓶1个、杯底侧边扎孔的塑料杯1个、高10厘米的木块1块、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测量、记录。
四、操作建议:倒水是要保持带孔塑料杯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即保持河道中的水量和水的流速基本一致,无较大的变化。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一、实验内容:设计和建造模拟家园二、器材:(每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喷水器1个、水1瓶、小泡沫块10块左右、小草4棵左右。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63到6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交流、实验、观察。
四、操作建议:实验前的设计和交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将目标明确指向设计的意图、目的。
4—1我们的小缆车实验1——一、实验内容:安装一辆小缆车二、器材:(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两大盒铁垫圈(五金店买)。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70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进行安装。
四、操作建议:1、拴绳线的位置一般在车头的正中,否则小车容易跑偏。
2、绳线的长度应约等于桌子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