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新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3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水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彖:得到水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得不到水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6右图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光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见光,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不见光,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见光和不见光的种子都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三、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6左图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密封袋。

相同条件:温度、水、光照、各3粒完全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空气实验方法:六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都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

让一组种子得到空气,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空气,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得到空气的种子发芽了,得不到空气的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四、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方法:六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都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

一组种子放到温暖的地方,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放进冰箱,叫对照组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

相同条件:空气、水、光照、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温度。

实验现象:温暖环境中的种子发芽了,寒冷环境中的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五、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7我的猜测: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不同条件:阳光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长得绿而茁壮,放在黑暗地方的绿豆芽黄而纤细。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六、提出问题:蚯蚓喜欢有光明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9我的猜测: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10条、吸水纸。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湿度、10条蚯蚓不同条件:光线实验过程:1.把长方形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蒙上麵疵薄膜,盒底部舖上吸水纸。

2. 把10条蚯蚓放在中间,盖好盖子。

3.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蚯蚓向哪一方爬,做好记录。

反实验现象;蚯蚓爬向黑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七、提出问题: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10我的猜测: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10条、干土和湿土。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10条蚯蚓不同条件:土壤湿度实验方法:1.在长方形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2•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

3.5 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看蚯蚓爬向哪边,做好记录。

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湿土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八、改变生态瓶17--18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游上来的次数增多,原因瓶里水少了,氧气也随之减少,小鱼缺氧了;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小鱼游上来的次数减少,原因植物增多,水中含氧量随之增加;3、增加生态瓶里的小鱼,小鱼游上来的次数增多,原因小鱼增多,耗氧量增加,小鱼缺氧。

九、影子方向和长短与光源位置的关系25上实验器材:手电筒一把、长方体木块一个、四开白纸一张。

改变的条件:光源位置。

不变的条件:木块位置、光源与木块之间的距离。

实验过程:1. 先在桌面上铺上4开的白纸,将小木块竖放在白纸上。

2. 用手电筒在距离木块同样远近的地方,从不同角度照射小木块,在白纸上分别画出木块的影子。

实验结论: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物体背光的一面。

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与桌面夹角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光线与桌面垂直)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十、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距离的关系25中实验器材:手电筒一把、长方体木块一个、四开白纸一张。

不变的条件:光源和屏的位置,同一个遮挡物。

改变的条件: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

实验方法:让遮挡物距离光源近、较近、远时分别用手电筒照射遮挡物,观察并记录每次形成的影子的大小。

实验结论: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近时,影子就大;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远时,影子就小。

十一、影子的形状和什么因素有关。

25下实验器材:手电筒一把、长方体木块一个、白纸一张。

改变条件:手电筒照射物体的不同侧面。

不变条件:木块位置、屏的位置。

实验方法:让光源照射物体的不同侧面,观察并画出每次形成的影子的形状。

实验结论: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十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28--29实验材料:三张大小相同的卡纸,一张16开白纸,三个书夹。

实验方法:1. 在三张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同样大小的洞(大小约为一枚硬币)。

2. 每张卡纸间隔15厘米摆放,并使三孔一线。

3. 在第三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4. 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让光射进小孔,发现了什么?(现象:在纸屏上观察到明亮的光斑)5. 将第二或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发现了什么?(现象:不能在纸屏上观察到光斑)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十三、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的关系33实验器材:温度计数支、小镜子数面实验过程:在墙上挂三支温度计,在教室外的同一位置让一面镜子、两面镜子和多面镜子的反射光分别照射不同的温度计,看看温度有什么区别。

实验现象:镜子越多,温度越高。

实验结论: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十四、实验名称:物体吸热能力与自身颜色和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6实验器材: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白色五种颜色纸和五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

相同条件:相同大小的纸袋装、相同的温度计、温度计摆放位置、摆放角度不同条件:纸的颜色操作过程:1、将五种颜色的纸分别做成大小相同的纸袋。

2、五个纸袋中各放入一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同时以相同角度放在阳光下的同一位置。

3、每过2分钟观察各个温度计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4、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物体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颜色越浅,吸热能力越弱。

物体表面越粗糙,吸热能力越强;越光滑吸热能力越差。

十五、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能力的关系37实验器材: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三个相同的温度计。

实验方法:将三个装着同样温度计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和地面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和太阳光垂直摆放的温度计升温最快。

实验结论:物体的吸热本领与它的摆放角度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摆放吸热快。

十六: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十七、实验名称: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模拟实验)50实验材料:小石块、镊子、酒精灯、火柴、烧杯、冷水、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

2. 用镊子夹住小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30秒后,立即放入冷水中。

3. 反复操作几次,作好记录。

4. 根据记录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小石块出现裂缝,烧杯底部有岩石碎屑。

实验结论:冷热作用会使岩石风化。

(破碎)以上模拟实验中,我们用点燃的酒精灯模拟(自然界中的高温);用冷水来模拟(自然界中的低温)。

十八、实验名称:流水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模拟实验)50实验材料:小石块、塑料瓶、水。

实验步骤:将棱角明显的小石块放入有清水的塑料瓶内剧烈晃动几分钟,观察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出现岩石碎屑。

实验结论:流水对岩石具有风化作用(磨圆)。

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岩石和岩石之间、岩石与河床之间、岩石与水之间都有摩擦碰撞,岩石受到这一系列的作用使得岩石越来越小,棱角逐渐被磨圆。

十九、植物生长对岩石的影响。

(模拟实验)50实验材料:石膏糊、豌豆种子、杯子。

实验方法:向杯内倒入一层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种子,再倒入一层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里。

观察豌豆发芽后的石膏。

实验现象:豌豆发芽后,石膏会被撑裂。

实验结论:植物生长会加剧岩石风化。

岩石裂缝中的植物生长会使岩石裂缝增大,甚至崩裂。

二十、土壤成分分析实验52--53实验器材:烧杯、三脚架、酒精灯、滴管、铁盘、石棉网、铁网、一小块土壤。

实验方法:1、把土壤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气泡)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分层)3、用滴管取上层土壤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污渍)(盐分)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砂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包括沙和粉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污渍;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发现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颜色就变浅了。

实验结论:土壤是由小石子、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矿物质构成的混合物。

二^一、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提出一个假设,围绕这个假设设计一个实验。

1、实验名称:雨量大小与土地的侵蚀程度有关吗?58我的猜测: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实验方法:用对比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材料:塑料盒子2个、接水盆2个,水壶2个,沙、水等相同条件:坡度大小、植被情况等。

不同条件:雨量大小。

实验过程:1.两个盒子堆成相同形状的沙山。

2. 一组用喷水强的喷水器向沙山上喷水。

(雨量大)3. 另一组用喷水弱的喷水器向沙山上喷水。

(雨量小)4. 观察哪组的沙山被雨水侵蚀大。

实验结论: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2、实验名称:坡度大小与土地的侵蚀程度有关吗?58我的猜测:坡度大,土地的侵蚀程度就大;坡度小,土地的侵蚀程度就小;实验方法:用对比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材料:塑料盒子2个、接水盆2个,水壶2个,沙、水等相同条件:雨量大小、植被情况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