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本科心理学考试试卷多套汇编附答案《心理学》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根据曹雪芹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他们的形象,这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想象。
2、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3、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自我行动。
4、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品质称为意志的自觉性。
5、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这种需要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自我提高需要所派生出来的。
6、品德是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7、气质主要反映心理活动在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征。
8、看书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记号,重新阅读很快就能发现,这是利用了知觉特征中的选择性。
9、思维的敏捷性是指个体能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是个体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10、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上呈现综合化、实用化、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趋势。
1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12、看见红颜色觉得温暖,看见蓝色觉得清凉,这在感知觉中是一种联觉现象。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个人教学效能感P356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2、道德评价P244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
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
有助于道德信念的形成。
3、群体P387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沟通个体和社会的桥梁。
4、趋避式的动机冲突P169在意志行动中,同一个目标对于个体来说既能满足某种需要,同时也可能构成威胁,一个目标对个体同时具有吸引与排斥两个方向的作用力,此时个体所形成的矛盾的心理情境,就是趋避动机冲突。
5、人类的学习P272是广义的学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感知有哪些基本规律?P102一、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感觉的适应3.感觉的对比4.联觉5.感受性和练习二、知觉规律1 .知觉的对象性2 .知觉的整体性3 .知觉的理解性4 .知觉的恒常性2、信息提取的基本条件是哪些?P109信息的提取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
有两种形式,再认和回忆。
1、信息的保持是否巩固。
2、提取信息的线索是否适当。
3、什么是能力?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P188)1、能力是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得活动能够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P192)2、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个体的实践因素。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如何进行创造性教学?1、教学理念上要从注重“学”转变为关注“问”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问题感兴趣,认真对待和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在布置作业时,体现注重问题和创新的内容,教师可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或者运用发散性思维去学习或练习,并且明确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或产生不同答案。
2、教学气氛上要激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传统教育中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气氛,许多时候没能激发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发展创造性,相反却可能阻碍了学生潜在创造力的发挥。
3、教学过程上要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一,加强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其二,加强方法指导。
其三,训练学生元认知的监控水平。
5、简述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P165意志与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知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知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
其次,意志对认知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6、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1、设情境。
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他手段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求速度。
教师安排学生的思维活动,但有时间安排。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P2271.从真正意义上抓素质教育。
2.承认个体发展的多元化。
3.加强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自我意识倾向:我们可以把不良自我意识倾向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一是过分突出自我,二是过分压抑自我,三是自我意识不完整。
2、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无意注意主要是受外部事物的刺激作用不自觉地产生的,它缺乏目的性,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常会导致学生上课分心,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有意注意是学习活动中应该具备的一种必须的注意状态,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第一,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第二,激发学习动机。
要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第三,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与转化规律,对于工作和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谈谈你对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的认识。
P377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知识学习,并将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整个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都应积极努力,共同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1、优化社会环境。
包括:①提高教师社会地位②深化教育改革;③提高培训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感;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⑤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心理素质。
另外,政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完善学校管理,包括:①优化学校环境,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②端正领导作风,要在学校里实行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尊重每个教师的人格和情感。
③健全激励机制,对教师实行科学、规范考核与评估,应建立合理适度的竞争机制。
④密切人际关系,包括学校的干群关系和同事关系。
⑤开展健康休闲,包括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娱乐等健康休闲活动。
3、重视自我维护,包括:①树立科学观念;②进行身体锻炼;③学会科学用脑;④丰富业余生活;⑤扩大人际交往;⑥善于调试情绪。
总之,大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维护和促进意义重大。
《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创造想象2、当知觉条件在一定生活方式上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3、记忆策略包括:注意策略、解释策略、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
4、意志的坚忍性是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的意志品质。
5、在心理学中,气质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个人的“脾气”或“秉性”。
6、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
7、迅速和有效是思维的敏捷性两个重要指标。
8、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9、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10、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
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
11、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12、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基础,感觉、知觉与意识,学习、记忆与思维,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动机与情绪,个别差异,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等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
13、看见红色觉得温暖,这在感知觉中是一种联觉现象。
1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可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15、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环节。
16、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7、情绪这一心理现象最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内部的主观感受或体验、认知解释和独特的神经生理基础。
18、1985年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包括成分性智力、经验性智力和情景性智力。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有意注意P90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长时记忆P113是对经过深入加工的信息的记忆。
保存时间长且记忆容量巨大。
3、从众P400是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的表现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4、一般教育效能感P356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5、人类的学习P272是广义的学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感知有哪些基本规律?三、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感觉的适应3.感觉的对比4.联觉5.感受性和练习四、知觉规律1 .知觉的对象性2 .知觉的整体性3 .知觉的理解性4 .知觉的恒常性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明确意义,激发兴趣2、重视演示,准确示范3、具体指导,确定模式4、设问质疑,引导思维5、拓宽范围,充实提高3、什么是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可以有哪些途径?(1)、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
包括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性和社会性。
(2)1、阅读。
阅读是人格发展的基本手段。
2、体验。
体验是主体亲历对象并引起相应的心理变化的活动。
3、交流。
交流是指人们在社会人际关系中与他人所发生的联系、沟通。
4、静思。
每个人都会有内心的痛楚或内疚。
5 、另外,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言行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性、感染性和矫正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保障。
4、简述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一、创造性学习是经心理学界长期探索而提出来的二、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三、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四、创造性学习倡导的是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五、创造性学习者擅长新奇、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六、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的是创造性学习目标5、学生良好的情绪表现在哪些方面?1、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及表情。
良好情绪还表现在:2、面部表情3、体态表情4、言语表情6、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1、表征问题。
个体运用相关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
2、设计方案。
3、执行方案4、评价结果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什么是自我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P227)(1)、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