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10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1、小明平时学习很用功,每次考试都(胸有成竹)。
2、小华学习语文就是( 叶公好龙 ),只在嘴上
说说,并不真的喜欢。
3、小东在作文的结尾硬加上一段不必要的文字, 真是(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1有哪些“滥竽充数”的行为, 课下与同学交流。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
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 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 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
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这个成语比喻表 面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它,甚至是畏惧它。
滥:失实的,假的。
竽:古代吹奏的乐器,像笙, 有三十六簧。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 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想一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 竽充数呢?听课文朗读,在课本上 划出答案吧。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 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 吹给他听。
请用总是说一句话吧。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是 怎样滥竽充数的呢?
请用“不要……而要……”说一句话
露间弄 出的虚 马考作 脚验假 。,经
终不 究住 会时
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
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 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 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 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 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一副会 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 一样多的俸禄。
俸禄: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 各级官吏的报酬 。
装 模 作 样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 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 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 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胸有成竹 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
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 及在四季中的变化。他对竹子非常熟悉,闭上眼都能想出竹子的样子,一有 时间就在家里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远近闻名,许多人千里迢迢地赶 来请他画竹。
晁补之是文同的知心朋友,常和文同喝酒赏竹,最爱看他画竹。有一位 年轻人想向文同学习画竹,先向晁补之请教文同画竹的秘诀,晁补之说:当 他画竹时,已经心里面有竹的影子了,这就是他独到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