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3.下列受灾体的损毁,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的是()A.人员伤亡B.社会失稳C.资源破坏D.文物古迹损坏4.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财产的损失而言具有的特点是()A.滞后性和隐蔽性B.长远性和超前性C.广泛性和间接性D.滞后性和地域性5.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关于其灾害危害程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D.很难确定6.读“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孕灾环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环境。
(2)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造成损害的________变化。
(3)灾情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由图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_________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充分条件;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灾情的形成是该三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5.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B.财产损失C.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6.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生命线工程,易受________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 A.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B.洪涝、干旱、冻害、风暴潮、病虫害C.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D.地震、病虫害、滑坡、泥石流、风暴潮8.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的因素排列正确的是(C)A.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C.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D.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二、综合题10.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
据图回答问题。
(1)描述1950~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受灾区经济发达,人口多,灾情严重。
抗灾能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低。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要减轻灾害损失,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基础达标】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和81%的强烈地震都发生在4万千米长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为条带形如马蹄,也称“马蹄形地带”。
深海中的大地震往往带来海啸,对地处“马蹄形地带”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这是比地震还可怕的一种灾难。
据此回答4~5题。
4.该火山地震带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其他板块”不包括()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5.由于地震多发,该地带的陆地地区还易多发()A.海啸B.风暴潮C.滑坡D.台风6.读“热带气旋图”,该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旋在西北太平洋上称________,在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称________。
(2)A、B、C三区域中,A区域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最大风速、最强暴雨出现在____________区域,C区域称为________区。
(3)该气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______________。
(4)该气旋灾害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造成。
(5)对此类气象灾害的探测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C.春旱、暴雪、沙尘暴D.洪涝、寒潮、泥石流2.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四川盆地B.云贵高原C.东南丘陵D.华北平原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B.山崩C.滑坡D.泥石流4.影响该灾害强度的因素是()A.①处的物质组成B.②处的光滑程度C.①处的体积和质量D.②处水流的大小5.右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6.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C)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7.下图所示我国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综合题9.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甲乙气象灾害名称发生季节灾害特点(2)丙、丁两地区相比,容易发生旱灾的是哪一地区?为什么?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基础达标】3.下列人类活动能“放大”灾情的是( )A .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B .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救援C .在洪水高风险区开垦耕地D .修建水库,避开断层 4.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 )①减少人自身的易损性 ②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易损性 ③工程措施减少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④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5.读下表,表中灾害发生造成死亡人数的变化说明( )发生时间 灾害地点及灾情摘要 1556年 陕西华县8.0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1920年 宁夏海原县8.5级地震,死亡约24万人 2008年5月12日 四川省汶川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逾6万人A.人类的抗灾能力越来越强 B .自然灾害的强度越来越小C .人类已能控制灾害的发生、发展D .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小6.读“某次震级为里氏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问题。
总人口 /万人建筑面 积/万m 2地震中灾后死 亡人数 /人伤亡人 数/人经济损 失/亿元倒塌建 筑/万m 2A 127 8 119 746 34 762 176.310 3 187 789 187B 16 168 837 1 487 3.462 34 163 77C 0.23 362 56 0.00 087 217.2 32(1)此次地震中城市A 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 和乡村C ,试分析原因。
(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
(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
【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2010年6月19日,图示干流发生70年一遇的大洪水,据此回答5~6题。
5.诱发和加剧此次洪灾的主要人为原因最可能是( C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泥沙在河道中淤积 ②河流坡降大,泄洪能力强 ③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加重灾情 ④河流下游多低洼地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6.此次洪灾最严重的危害表现为( D )①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农作物被毁 ②冲毁道路和桥梁,使大量水利设施遭到破坏 ③使所有沿河村镇受到严重破坏 ④诱发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地震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别。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灾情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灾害强度越大,灾情越小B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大C .灾害强度越小,灾情越大D .抗灾水平越高,灾情越大 8.下列情况中,灾害最严重的是( )A .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抗灾能力强B .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抗灾能力弱C .经济发展水平低,防灾抗灾能力弱D .经济发展水平低,防灾抗灾能力强二、综合题9.读“某地区不同年份地理环境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1965年到2008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两图中地表环境稳定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易发生自然灾害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 么?(3)若乙图中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东西两岸易损程度高的是哪岸?阐述判断依据。
(4)乙图中要减轻自然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0.读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1960~1998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 时段1960~ 1969年 1970~ 1979年 1980~ 1988年 1989~1998年 灾害事件/次数16 29 70 53 经济损失/亿美元504 969 1 538 4 793 保险理赔/亿美元67 113 310 1 069(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次数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从保险理赔金额的变化中,能够反映出在抗灾、防灾过程中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正在不断增强。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基础达标】1.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7.5次,洪涝灾害5.8次,台风6.9次,冷冻灾害2.8次,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A .种类多B .频率高C .分布范围广D .地域差异大2.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 也十分艰巨。
读图,与其他地区相比,a 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 .洪涝B .台风C .泥石流D .干旱3.与东南部相比,西北部牧业灾害具有重大的风险和更重的灾情是因为西部地区( ) ①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 ②经营粗放,靠天养畜 ③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④农业受灾体脆弱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读下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①~④所属灾害带正确的是( )A .①属于东北灾害带B .②属于海洋灾害带C .③属于青藏高原灾害带D .④属于西北灾害带5.图中①~④所属灾害带的主要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A.①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B.②是台风、风暴潮、赤潮C.③是洪涝、旱灾、病虫害D.④是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读材料,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