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第五课经济政治与社会_课件

5第五课经济政治与社会_课件


我国三大产业发展变化图表
我国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年份 比重 产业
第一产业
1978 28.1
1998 18
2008 11.3
第二产业
48.2
49.2
48.6
第三产业
23.7
32.8
40.1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比重是:三、二、一
我国的产业结构比重是:二、三、一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东部地区 形成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带,珠三角、 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成为拉动经济发 展的增长极,但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 落后。
பைடு நூலகம்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10倍,实现从温饱 不足到总体小康;
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 到53.7%左右;
外贸规模从世界第32位上升到第一位,外汇储 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3.82万亿美元;
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国家平均水平,科学技 术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总结: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 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探究活动之二: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 什么是“新三步走”战略部署?
邓小平的“三步走”和新“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 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比 1990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意义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时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经济实力: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
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良好 政治文化: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民主权利更加充分,
中关科技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标志
中关科技园区建于20世纪80年 代,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这里汇集了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十所 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上万 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几十万科技 人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园 区已成长为中国高新技术的孵 化器和创新基地,引领着中国 高新技术的发展,被誉为中国 的“硅谷”,成为我国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标志。
公民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更高,充满活力和安定团结 的国家 国际关系:更加对外开放,更加具备亲和力、为人类 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全面小康的特点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 阶段;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是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的 家庭经济状况,过上不愁吃、不愁穿,并略有结余的生活。 现代意义的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达到丰衣足食。
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 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关系 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 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 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 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 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 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 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
经济增长(量)≠经济发展(量+质) 经济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的经济增长
会出现“只增长不发展”现象。
经济发展越快越好吗? ——速度并不决定一切,如果靠牺牲环境来换取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不可取的。因为将来我们要 花更大的代价来恢复环境。
所以,我们要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各领 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 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环境友好型社会: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 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 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 的资源使用效率比过去大幅度提高。但是,还 存在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增 长的问题,资源匮乏、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已 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
前五年:战略决战 2012年到2017年,为建成小康社会,要举行五年战略决战。
后三年:三区扫尾战 “十九大”以后到2020年底, “三区扫尾战”。包括: 第一、西南地区,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西南等 省市 第二、西北六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 西部地区 第三、老少边穷地区
硅谷:是高科技公司云集的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谷地的诗意名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就是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 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 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思考: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不是一回事? 经济发展是不是越快越好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赋予新内涵
总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关键之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外延式
的发展道路,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实现增长, 存在忽视内涵式发展的问题
主要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长方式 (粗放型)
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 内涵式发展道路 (集约型)
关键之二:调整经济结构
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 1、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划分: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 现代化。
新“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 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之路: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
发展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住宿餐饮+交通
运输+商业+教育+卫生+体育+文化;新兴服务业:信 息传输+银行保险+科技服务
要转变这种现状,就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 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 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课外拓展
请观察你身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生态失衡等现象,收集有关资料,自制 一份主题为“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从 我做起”的小报。
社会永续发展。——《十七大报告》
(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 18世纪—19世纪 落后的农业国 鸦片战争后 开始艰难的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 工业化速度明显加快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工业化步入了快车道
高速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技术进步缓慢,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 对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视不够(突出)
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 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 实现新的要求”。“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 条 件的变化,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9年到2002年,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个阶段2002年到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个阶段2012年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GDP从占世界1.8%升至12%,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要 在保持东部继续发展的前提下,推动 东中部地区崛起,实现东北地区振兴, 开发西部地区,从而形成东中西互动、 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公共发展的区 域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缩小城乡差距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家在生活中有过下面浪费资源的现象吗?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警示?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
资源
环境 破坏
生态
树立科学发展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以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走一条科技 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 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 业化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