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哲学第五课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
哲学第五课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
C.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都起作用
D. 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意识的反作用
2.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
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
B 都强调了( )
A. 物质的决定作用
B. 意识的能动作用
C. 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 物质的反作用
3、伟大的红军长征,培育了伟大的长征 精神,这一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 强大的精神动力。这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探究:“港珠澳大桥”的规划是如何变成 现实的?
规划
实践
现实
表现二 :人 能够 能动地 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
指导
人的 实践
把
观念中 的东西
变成 现实中 的东西
对其理解要注意以下两点:
(1)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 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表现一:人 能够 能动地 认识世界
1、 意识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人建鸟巢和鸟筑巢有什么本质区别?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 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复制”当前,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 够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不同于动物的消极适应性)
嫦娥六号点火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断句 1.这苹果不大好吃 2.男人离开了女人就恐慌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人的 意识对象主要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 自觉选择的
老师以5G的速度讲, 学神以5G的速度记, 学霸以4G的速度瞅, 学民听着听着掉线了, 学渣压根就没开数据连接, 学沫一上课就屏蔽了老师的声音, 学水全程处于飞行状态。
故事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判断分析: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
神是万万不能的。”
精神不是万能的,说明意识来自于客观事物,没有 客观事物就没有意识。意识的反作用受制于物质的决定 作用。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 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 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 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 般地活了下来。
A
C.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D.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4. 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才具有反作用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云亦云 在一个小镇的集市上,一位卖枣的老翁高 声吆喝:“买枣啦,买枣啦,大枣小核,小枣 没核!”这吆喝还真灵,一会儿他的枣就卖完 了。旁边一位卖核桃的小伙子见此情景,也学 着老翁大声吆喝起来:“买核桃啦,买核桃啦, 大核桃小仁儿,小核桃没仁儿!”可结果呢......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 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
(二) 意
(强调意识在“认识世界”活动中起的 作用。只停留在对事物认识阶段,没有
识 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
的 作 教辅书P35
用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怎么做)
(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 发......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 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 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不同于动物的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 高明。 ——马克思
(1)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 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认识,形成了计划、草图,而 蜜蜂再灵巧,也只是本能地去修建蜂房,而不会先形 成对蜂房的认识再去建筑。
(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在 于人的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性和创造 性,能够指导人们顺利地开展实践活动。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 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 想
补充:如何认识从主观出发、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 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就是从主观出发。从主观出发主要 表现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从主观出发还有其他表 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 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教条主义又叫本本主义,它 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经验主义是从 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把个性当成共性,把偶然性当 成必然性,二者的共同错误就是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 地的客观实际,因而也就做不好工作。
• 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必须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 经验主义。
1.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B 从哲学上说实因为(
)
A. 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又是对物质的反映
B.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客观物质起促进作用
(
能
动 作
(强调意识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起的作 用。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引起了物 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用
)
归纳 重点记忆: 1、意识的能动作用内容
2、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教辅书P37
[ 知识误区 ]
1. 意识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2. 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3. 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要在意识指导下进行实 践;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 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 沉,丧失斗志。所以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结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 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 重点记忆
1、人 能够 能动地 认识世界(反映)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条物区 意2件。分识)。:的意世能识界动活上作动只用的有、主尚主动未观创认能造识动性之性是物、人,意能而识够没的认有反识不作世可用界认三的识者重之。要 2、人 能够 能动地 改造世界(反作用) (1)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 观事物的发展,
(1)由于世界的无限性,人类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 制约,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有尚未认识之物
(2)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客 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扩展和加深。
——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3)就每个个体及每一次认识而言,认识是有限的;但就整个 人类的无限发展和认识的总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4. 网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铁杵能磨成针,
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怎么努力
也没用。”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A. 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B.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