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PPT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PPT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
②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④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13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 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 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此话对 吗?为什么?
7
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在运动呢?P31中间虚线框
8
机械运动的载体—— 宏观物体 化学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 生命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人脑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9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 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 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 离不开物质)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10
◆单项选择题
1、《坛经》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 ( )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未正确处理好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 质
3
4
预习:
运动
规律
1、含义
1、含义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规律的特征
3、特殊的运动(静止) 3、方法论要求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按客观规律办事
5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的含义
• 社会运动 • 生物运动 • 化学运动 • 物理运动 • 机械运动
结论: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但要正
确认识事物,还必须承认静止的存在。
14
回乡偶书(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探究: 近来人事半消磨。 1.你从诗中看到哪些东西在 唯有门前镜湖水, 运动?
春风不改旧时波。 2.哪些东西相对没有变化?
复习: 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2、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
1
情境导入: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者不 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 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 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 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 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 去告彼时的我吧!”
21
3.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
D 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 4.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
D、神创论观点
23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
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前者是唯物主义观点
B、前者承认物质运动是绝对的,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
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C、两者都正确说明了物质和意识关系
B
D、两者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关系
24
8、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 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 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18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 特
看到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 鲁 看到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芝诺 :“飞矢不动”
看到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观点。 19
回忆: 1、含义
运动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特殊的运动——静止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 化和过程
运动的基本形式
6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事 物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运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 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不运 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0
练习:
C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永恒性
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
“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
C 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2
5、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主体 B、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
D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6、毕而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
观点属于(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A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的观点
15
3、相对静止
1)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 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 某种特殊的运动。
两种 情形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性 质-基本不变
16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 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 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 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 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 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 就去告彼时的我吧!”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如此荒唐?
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17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
②特点不同: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