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答题格式

现代文答题格式

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一、记叙文部分(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二)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整体】象征:1、形象表现……感情。

2、深刻、含蓄,引发联想。

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征(之情)衬托:陪衬突出+对象+特征。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情节跌宕起伏。

欲扬先抑:造成落差,使+对象+特征更突出形象更丰满;更鲜明抒发……之情;行文曲折。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虚实相生:激发读者对……的想象。

内容丰富,增强+对象+表现力。

以小见大:用小材料表现重大主题,化抽象为具体,(三)修辞(片断)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夸张:夸大(缩小)+鲜明突出对象+特征,表达……之情。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烈表达……之情。

引用: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对偶:1、句式整齐,有音乐感。

2、概括力强。

反语:说反话。

讽刺,揭露+对象+本质双关:言在此意在彼,增强……之情。

幽默风趣。

(四)记叙六要素(五)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描写+对象+特征(性格)(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使景物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富于美感。

(九)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1、暗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十)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内容(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结构(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十一)标点的作用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二)某句话的某个词可以换成另一个词吗?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十三)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1、直接表明观点、态度。

2、真实。

3、作为线索。

第二人称:1、亲切,便于抒情。

附:4)怎样理解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文中词语的含义”是指词语在文章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语本身的在词典中的释义。

语境义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所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紧密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特定含义。

解答好这类试题的步骤是: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

其次分析语言环境。

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析语言环境除了联系上下文之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题目考查的重点词语在文中出现的地方。

二是要注意文章中相关的提示性词语,如“这就是”、“因此”、“所以”等等使用了修辞或象征手法的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应找准几个解释点,紧扣文章中心,一点一点解释,最后综合起来。

(5)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怎样分析某些句子的含义?“句子的含义”,一般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其方法是:A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B抓关键隐隐约约连用几个相同词性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理解整句含义;C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D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义。

E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F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G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H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这主要指那些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怎样分析某些句子的作用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请看例题:“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对“作用”的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的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地位来看,说明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一句话、一段话在开头、中间、结尾时的作用。

如果在开头,内容上:开篇点题(主题或话题),或抒发一种情感。

结构上:引出下文,统领全文,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情节做铺垫。

如果在结尾,交代结局、真相,表现作者态度。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呼应开头。

如果在中间,通常是承上启下,为后文铺垫、伏笔。

(6)合理想象人物的表现,写一段文字。

首先要符合上下文情节,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然后根据特定的情境确立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联系学生自身,读感受。

仔细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中心,从文中生发出来。

(7)记叙文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第三人称可以写得从容自由,无所顾忌。

(8)线索记叙的线索有:以某个人物为线索的叫人线;以某一事物为线索的叫物线;以某一事件为线索的叫事线;以某个景物为线索的叫景线;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叫情线。

阅读一篇文章,怎样才能迅速地找出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多次阅读全文,再次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最后要还应该注意文章中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

4、开放型试题(1)评说类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答案多元化,一般不设惟一答案,允许和提倡答题者有个性化的认知。

所评论的问题大多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但是,在方法、技巧上还应该注意适当的点拨。

①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

即尽量客观地看待事物,实事求是地评价其作用和影响。

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的本质、主流。

②注意抓住要点,一语中的,可以分为几点来讲,这样会显示思路的清晰;但不提倡面面俱到,尤其是脱离重点的泛泛而论。

一般来讲,评论不宜过长,要考虑时间、篇幅等因素。

③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明,它不同于仿写,不必刻意追求文采。

(2)心得体会类这类试题的解答,要注意命题者所设定的具体要求,然后紧密结合阅读材料谈体会,谈所受到的启示。

另外要注意确定切入点、即在要求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体会真切、认识深刻的一点来谈。

(3)联想、想象类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所写内容是非现实的,而是通过答题者的思维再创造的。

它虽然是主观性极强的试题,但是无论是联想还是想象,都应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即合于情理。

(5)探究问题类这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在这里指的就是思考。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是离不开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和准确把握。

无论是探究主旨或是写作特点方面的问题,都离不开这一点。

其次,探究的结果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6)比较类这类试题是近年来出现的比较新的题型。

解答这类试题,也需要注意整体感知,除此之外,要注意比较的“点”,即从哪些方面作比较。

有的试题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则需要自己去确定。

如果是后者,要注意从宏观上去感受,切入点要明确。

(7)实践、运用类要注意审题,明确问题的内容,然后注意它和选文有怎样的联系。

一般来讲,运用类试题与选文的联系是一种“远距离”接触,既结合选文内容,又不受其制约。

(这考点很含糊,是说相关典故名言的拓展吗?或是提供与主题相关材料,进行探究,或是与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结合起来)(8)感受类感受类试题的特点是与选文结合得比较紧密,无论是提出建议、陈述理由,还是谈认识说感想,都有一个源自选文的“触发点”,或者从全文的角度设题,或者是从局部内容设题。

因此解读原文就显得十分重要。

谈感想,往往要“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自己的生活”,不要面面俱到,只谈一点,谈明白、谈深刻,切合题意就可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