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方路基首件工程实施方案

土方路基首件工程实施方案

路基填筑首件工程实施案经我项目部仔细研究决定,计划定于3月28日开始路基填筑首件工程(K2+020—K2+120)。

一、工程简介路基填筑K2+020-K2+120段处于96区,长100米,土量约1560立米。

二、首件工程实施目的1、验证施工组织程序的合理性。

2、确定合理的上土、翻晒、布灰、碾压等路基填筑施工工艺。

3、取得对后续施工有指导性意义的试验数据。

4、取得路基施工机械设备运转可靠性的第一手资料。

5、通过对首件工程的质量检测,来检验该施工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针对性,以及质保措施是否满足质量标准要求。

三、执行标准和依据1、《启东市江路项目投资协议书》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4、交通部颁布的相关施工技术规5、启东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心相关文件6、启东市江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四、施工组织安排为使该首件工程得以取得成功,我项目部安排精于道路施工的凯同志为现场施工总负责,勇江同志担任技术指导,参与施工的人员有小如、季靖林、黄卫东等。

(组织机构见附图)1、要管理人员总负责人:春蕾施工总负责:凯技术总负责:勇江质检负责人:建试验负责人:黄卫东机械负责人:刚安全负责人:新星i.劳动力配置人数五、质保体系项目经理:春雷项目副经理:施巍萍道路技术负责:勇江质检负责人:建现场负责人:凯试验员:黄卫东质量目标:合格率100%,优良率:98%以上。

六、技术保证措施科学、规、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是做好首件工程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做到: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和岗位责任制,以项目总工程师为主的项目经理部技术责任制,同时建立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技术承包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格遵守施工程序,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坚决执行施工规。

2)首件工程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3)如出现质量问题,遵循“三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4)关键工序设立质量管理点,消除质量盲区。

七、安全保证措施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制定格的安全措施,研究解决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安全管理网络见附图)2)对所有参与该首件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八、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均须统一挂牌上岗,统一着装。

2)对施工现场各生产要素所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保养。

3)对设备进行专人管理,停放整齐。

4)对职工进行“十不”教育,讲究个人卫生,礼貌待人等精神文明教育。

5)特殊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各种机械设备禁非驾驶人员摆弄。

九、具体实施案1、施工程序为测量放样—上土—翻拌晾晒—打网格铺灰—碾压成型1)测量放样:该段原地面处理已完成,准备上土。

首先用全站仪定出路基中桩(整二十米桩),然后用皮尺拉出边桩距离,用小木桩打入地面,一直到上土的顶标高,用尼龙线绕着把边桩串联成一条线,沿着尼龙线打出一条上土的白灰线。

在距中桩位置5米、11米、17米的地用小土堆做成样桩,表面撒一层白灰,以便控制上土的厚度。

2)上土:上土的土预先在取土坑的位置打堆以降低自然含水量。

在上土前原地面上用灰打成格,估算每一农用车上土的量,推算每一格需要装多少车数,然后后面配一台802推土机紧跟其后,根据样桩的高度把上到格的土大致推平。

3)打网格铺灰:根椐上土的宽度、掺拌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段所需的集料干燥重量。

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和所用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根据路基填筑的掺拌厚度和预定干密度及灰剂量(再掺加2%),计算每平米所需灰重量,确定每车灰的摊铺面积及卸放位置,将集料运至施工现场。

根据计算的灰纵横间距,在已初步排压并找平好原地面上按照计算好的格面积用灰打出格网,同时划出摊铺灰的边线,灰运输卸放后,用人工将灰均匀摊铺,灰摊铺完成后,表面均匀,并校核灰(一前进行消解)用量。

4)碾压成型:对拌和完毕的混和料用二轮压路机进行碾压,以消除潜在的不平整,后用平地机找平,接着用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

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中心碾压即先边后中,平曲线段,由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碾压,最后碾压至压实度合格为止。

2、质量检测1)测量在原地面处理前和处理后均需对地面标高进行测量,并整理数据,绘制断面图。

此项工作由测量员负责。

2)原材料检测在施工前须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灰在进场前进行钙镁含量测定,达不到三级灰不允进入施工现场使用。

此项工作由试验员负责。

3)掺灰施工所使用灰须在使用前一星期进行消解,以保证其有足够的伏期,上灰时须根据每车装运灰量计算好每车灰的铺筑面积,采用人工进行铺灰,人工铺灰必须均匀,灰土采用路拌机或旋耕犁翻拌,翻拌时人工及时开挖样洞,观察是否满足设计厚度。

在翻拌结束后,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正负两个百分点时及时进行碾压,碾压要求:先轻后重,先外后,先慢后快。

在终压结束后,通知工地试验室进行检测。

此项工作由现场施工员负责。

4)成型质量检测在碾压前,须先进行灰剂量的检测,在达到规要求后再进行碾压,如达不到规要求,则通知施工班组进行掺灰处理,在灰剂量检测合格后马上进行碾压,碾压须一次到位,在接施工班组通知后,须立即对该段进行检测。

施工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进行抽检,在自检不合格的情况下,一律不得进行报检,以保证一次抽检合格率100%。

标准试验: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重型击实试验)原材料试验:灰原材料(钙镁含量)须达三级灰以上土壤(塑性指数及有机质含量)现场质量检测试验:含水量(酒精燃烧法或烘干法)灰剂量(EDTA滴定)压实度(灌砂法)5)打网格铺灰:根椐上土的宽度、掺拌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段所需的集料干燥重量。

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和所用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根据路基填筑的掺拌厚度和预定干密度及灰剂量,计算每平米所需灰重量,确定每车灰的摊铺面积及卸放位置,将集料运至施工现场。

根据计算的灰纵横间距,在已初步排压并找平好原地面上按照计算好的格面积用灰打出格网,同时划出摊铺灰的边线,灰运输卸放后,用人工将灰均匀摊铺,灰摊铺完成后,表面均匀,并校核灰(一前进行消解)用量。

6)翻拌晾晒:使用旋耕犁和铧犁将铺好的灰进行拌和。

拌和时随时检查拌和深度,确保拌和深度20CM。

另外在拌和过程中,随时检查含水量,并根据实际情况,洒水,调整含水量,以保证混合料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的±1%围,然后再进行湿拌直至混合料花色一致。

7)碾压成型:对拌和完毕的混和料用二轮压路机进行碾压,以消除潜在的不平整,后用平地机找平,接着用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

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中心碾压即先边后中,平曲线段,由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碾压,最后碾压至压实度合格为止。

2、质量检测1)测量在原地面处理前和处理后均需对地面标高进行测量,并整理数据,绘制断面图。

此项工作由测量员负责。

2)原材料检测在施工前须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灰在进场前进行钙镁含量测定,达不到三级灰不允进入施工现场使用。

此项工作由试验员负责。

3)掺灰施工所使用灰须在使用前一星期进行消解,以保证其有足够的伏期,上灰时须根据每车装运灰量计算好每车灰的铺筑面积,采用人工进行铺灰,人工铺灰必须均匀,灰土采用路拌机或旋耕犁翻拌,翻拌时人工及时开挖样洞,观察是否满足设计厚度。

在翻拌结束后,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正负两个百分点时及时进行碾压,碾压要求:先轻后重,先外后,先慢后快。

在终压结束后,通知工地试验室进行检测。

此项工作由现场施工员负责。

4)成型质量检测在碾压前,须先进行灰剂量的检测,在达到规要求后再进行碾压,如达不到规要求,则通知施工班组进行掺灰处理,在灰剂量检测合格后马上进行碾压,碾压须一次到位,在接施工班组通知后,须立即对该段进行检测。

施工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进行抽检,在自检不合格的情况下,一律不得进行报检,以保证一次抽检合格率100%。

标准试验: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重型击实试验)原材料试验:灰原材料(钙镁含量)须达三级灰以上土壤(塑性指数及有机质含量)现场质量检测试验:含水量(酒精燃烧法或烘干法)灰剂量(EDTA滴定)压实度(灌砂法)检测频率:灰剂量:每2000平米一次至少6个样品。

压实度:每一作业段或不超过2000平米检查6次以上。

含水量:随时检测及观察压实度要求:≥96%施工技术案1.道路工程概况本路段道路总长3329米,路幅总宽度为远期规划为60米,分布形式为:3米(绿化带)+2米(人行道)+5米(非机动车道)+3米(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10米(中央绿化带)+12米(机动车道)+3米(分隔带)+5米(非机动车道)+2米(人行道)+3米(绿化带)。

近期规划宽度为40米,分布形式为:3米(土路肩)+12米(机动车道)+10米(中央绿化带)+12米(机动车道)+3米(土路肩)。

2.土路基施工总流程详见附图3.道路工程施工图施工说明本标段道路工程施工作业根据合同文件中列出的及在施工过程中由监理工程师签名变更的满足设计要求的总体图、标准图、构造图及表格、资料、说明。

本标段围在进行地基处理前,沿线道路两侧先开挖临时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沟原则上设置在路基坡脚线外,同路基排水永久性边沟重合,若受地形条件限制某些道路段暂不能开挖,则采取合理法布置开挖临时排水沟,与附近河浜相接,排水沟纵坡有地形条件及测量而定,排水沟断面尺寸及纵坡要满足排水要求,同时在地基处理围四适当布置横向排水沟与道路两侧纵向临时排水沟相接通,为此我们视现场施工场地情况进行格分段布置。

4.道路工程测量及施工监测本工程沿线比较长,为5328米,且工程围有大小4座管涵,4座桥梁,以整个道路平面及断面上来看有竖曲线、平曲线,原地貌高低不平,所以对整个工程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开工前,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作为测量基准点,在使用前进行了校核,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沿桥、路线以设计导线点为依据布设附合导线,并经监理复核后用于施工。

后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导线点经过水准复核,沿线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并经闭合,可以用于本工程施工。

复测导线点、水准点和相邻标段的导线点、水准点闭合。

为保证施工质量,填土前在清除耕植土后的原路基上根据图纸要求设置沉降观察点,并根据图纸要求作好沉降观察记录,特别是在高填土路段施工时要及时复核沉降观察点的沉降原因、对所有测量记录及成果资料妥善保管,所测设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按规规定进行复测。

5.路基处理施工前要仔细勘察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清除耕植土面积,制定密的施工计划,安排施工期及施工机械设备,从而保证施工连续性,施工时采用推土机清除表土并且集中堆放,使用挖掘机挖装土,自卸式翻斗车运输至施工区域外的土卸点。

按设计或施工要求围和标高整平场地,凡在施工区域,影响工程质量的软弱土层、腐植土、草皮、耕植土及不宜作填土和填土料的农田淤泥,应区别情况,采取全部挖除或设排水沟疏干,换填土等法进行适当处理,视现场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