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练习题1、名词解释1、法约尔桥:是指管理机构中如何解决职权等级关系条件下,既能保持统一指挥又不影响系统信息传递和协同动作的一种管理方法。
由法国企业家法约尔设计出一种“跳板”,也叫法约尔桥。
2、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3、6W法:即what-什么、where-何处、when-何时、who-谁、why-为什么、how-怎么样的关于决策问题的诊断方法。
4、静态效率:指技术和偏好保持不变时的效率。如果偏离静态效率引起一个更快的技术变化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它们就会产生高于满足静态效率的条件时的消费者满足水平。5、混合经济:指既自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在这种经济制度中,库尔侧结构既有分散的方面又有集中的特征。
相应地,决策者的动机和激励机制是经济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接受上级的指令,同时,整个经济制度中的信息传递,也同时通过价格和计划进行。
6、新自由主义:是在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调市场主导、主张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产权私有化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全球化的理论和思想体系。
7、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8、行政职能:是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
9、行政决策: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行行政目标从多种有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10、行政责任:是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11、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12、管理层级: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
13、行政国家:行政国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多于1948年提出的。
行政国家首先是一种国家公共行政职能现象,其次是一种国家公共权力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公共事务管理现象。
14、福利国家:是种国家的形态,其政府在人民的经济和社会福利等行政事项,扮演著推动和改革的关键脚色。
就消极面言,旨在企求消除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痛苦;就积极面言,则在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易言之,福利国家是以具体合理的政策,全力推动国民最低生活保障及增进国民福利为主的国家。
15、首长制:亦称部长制或独任制,指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16、委员会制:亦称集体制或会议制,指行政权力交由若干人组成的集体共同负责,并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17、管制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的职能。
18、发展职能:即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启发、诱导创新的意愿和积极性,促动、推进发展和进步的行为的职能。
19、现代社会行政职能的扩展:在现代国家中,政府的行政功能较之传统行政得到了大大的扩展。
国家行政机关事实上已经涉足相当多的立法功能、司法功能和检察功能,即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20、诺斯悖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认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21、路径依赖:指人类的制度变迁有惯性,惯性的力量会使政府对某一种制度的依赖不断强化,从而形成制度变迁的阻力。
22、公共选择理论:一般认为,广义的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但更为准确的说,是一种“新政治经济学”。
狭义的公共选择理论将公共选择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即把官僚看成是理性的供给模型,关注的重点是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因而被称为“官僚经济学”。
23、行政决策枢纽系统:也称为行政决策中心,是指领导、组织整个决策活动和最终从事抉择方案的领导核心。
24、政府绩效的“三大E模式”:政府绩效由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益(effectiveness,又译效能)三部分构成。
25、公平优先论:公平是个人“天赋权利”具体化。
这种权力不适用于市场交换,不能用后天源自市场竞争的金钱作为衡量的尺度。
市场竞争导致的个人收入的巨大反差,是对个人权利的直接侵害。
26、效率优先论:效率是竞争的产物,竞争与市场相联系,市场则与“天赋人权”的自由权力相联系。
27、效率与公平平衡论: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主张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即以最小的公平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率结果。
28、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所解决的问题是重复出现的那类决策,又称之为常规决策或重复性决策。
29、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所解决的问题是不能重复出现的那类决策,又称之为非常规决策或非重复性决策。
30、战略决策:是指那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
31、战术决策:是指为解决某一具体管理问题或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所作出的决策。
32、经验决策: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而言的,主要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过着说凭经验进行决策。
33、应为行政责任:行政责任在性质上是政府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权、开展国家行政活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所承担的责任。
这种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均表现为政府及其官员有做一定事情得义务,即负有应为行政责任。
34、不应为行政责任:行政责任在后果上规定政府及其官员有不超越行政权限、不实施非行政管理、不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责任。
这种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均表现为政府及其官员有不做一定事情得义务,即负有不应为行政责任。
2、简述1、简述马克思•韦伯的公共行政思想;韦伯对组织管理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为此,韦伯首推官僚组织,官僚制在19世纪已盛行于欧洲。
韦伯提出的官僚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
韦伯把人类行为规律性地服从于一套规则作为社会学分析的基础。
他认为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的存在,是组织概念的本质所在。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韦伯将社会所接受的权力分为三种:法定权力、传统权力和神授权力。
韦伯认为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是在习惯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
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效率较低,不宜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人们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是非理性的,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只有提供了慎重的公正的法定权力才能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2、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政策主张;新公共管理的政策主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改造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改造的直接目标包括:a .提高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工作效率;b .增加政府的各种计划、项目的有效程度;c .通过职能转移,缩小公共部门及其人员的规模,削减政府的预算开支;d .丰富和改善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e .增强公共服务对公众需求的反应力,使公众更加容易获得公共服务;f .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使公共权力内部化的机会最小化;g.完善公共机构的责任机制,使公共机构及其主管人员更好地对政务官和议会负责。
②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政府首先有必要引入“企业家精神”,改造行政文化,进而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应对或应变能力的政府。
同时,有必要借鉴企业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管理原则、管理技术,包括吸收企业的管理人员来改造政府,以克服政府管理的弊端,提高行政绩效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
③建立顾客驱动制度。
建立顾客导向制度是开创民主行政研究和服务型政府的基础。
为了实现顾客导向制度,公共部门有必要提出明确的服务标准,向顾客做出服务承诺,实行顾客意见调查,以实现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目的。
④引入竞争机制。
为了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公共产品,降低行政成本,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有必要在公共部门推广信息技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高政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政府内部广泛实行绩效管理,明确规定公共机构应达到的工作目标,并且创造诸如量化绩效评定、签订短期就业合同、直接给予物质奖励等等合用的方式和技术方法,对最终的工作结果予以评价,同时奖励那些达到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的机构及其人员。
⑤重视行政结果。
主张公共行政研究和政府管理的重点应当转向“结果”而非“过程”。
有必要从传统的重视工作过程和投入的行政价值取向,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行政价值取向。
其目的在于实现由规则驱动型组织向任务驱动型组织的转变。
⑥推行社会合作。
政府应当满足于充当“领航员”的角色,除必须由公共部门单独承担的职能外,许多传统的管理职能,大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来实现。
为此,公共部门首先必须改变行政理念,打破政府部门对公共资源的垄断,广泛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通过诸如公开竞标、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等方式,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同时实现有效的监管。
3、简述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
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 ism)①成为显赫的西方经济学思潮,继而演变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多极化格局孕育了其世界影响的政治基础,全球化浪潮加速了其向各国各地的传播。
一一一一、、、、新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基本主张基本主张基本主张探究新自由主义的的的的基本主张基本主张基本主张基本主张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
当前,思想界和学术界已就新自由主义的的的的基本主张基本主张基本主张基本主张达成基本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1)市场统治。
将“自由”企业或私有企业从政府或国家的任何束缚下解放出来,不论这将造成多少社会损失;对国际贸易和投资更加开放,要实现资本、货币、服务的自由流动。
(2)削减支出。
削减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的公共开支;削减穷人的“安全网”,弱化“福利国家”功能;在削减政府作用的名义下,放弃对铁路、桥梁、供水系统的维护。
(3)放松管制。
提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激进观点甚至认为,应减少任何可能影响利润的政府管理,包括放松对工作环境安全的规定。
(4)强调私有化。
主张推行生产资料所有制领域的全面“私有化运动”,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投资者,包括银行、主要产业、铁路、收税公路、电力、学校、医院,甚至供水。
(5)确立个人责任。
抛弃“公共物品”或“共同体”的概念,代之以“个人责任”。
提出个体在经济乃至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与“终极责任”。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新自由主义者认为,这些国家要取得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率,就必须放开市场;因为市场机制本身能够高效的自由发挥作用,故要取缔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任何干预;放弃国家所有制,将国有企业私有化,接受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者在发展中国家鼓吹的主要理论是反对国家干预,倡导市场自由化、企业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