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魅力课堂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信息平台,同时实践性地培养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所需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办事的能力等。
根据现阶段学生比较关注时尚元素,我尝试着把信息技术课堂与时尚元素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所有获。
[关键词] 信息技术时尚元素教学效果魅力课堂
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对教师来说是种挑战。
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但往往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一次与学生不经意的对话,让我感慨万分:在设置网页音乐背景的知识教学中,为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范例中设置了小沈阳的那句“不要疯狂地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
本以为此举会轰动全场,谁知下面只有冷冷的几个笑声。
“老师,‘传说’已经过时了,就连‘寂寞’也早就不流行了。
”接着便是一句感叹,“老师,你out了!”哭笑不得之余,我想:要加强课堂魅力,还需与时尚同行。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时尚与教学相结合的几点认识与实践。
一、如何做名有“魅力”的教师
(一)辩证地看待初中生的时尚元素。
所谓时尚是指走在前端的流行元素的综合体。
初中生追求时尚原因大致有二:一方面是愉悦心灵,另一方面是提升形象。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时尚感兴趣、
想追求,说明了他们的心和年龄一样年轻。
如果人不追求时尚,就会在某些方面落后。
中学生应恰当地追求时尚,提倡追求有益的“时尚”。
热爱生活,就应该追求生活。
作为初中生更应该如此,不断地接受新的事物,才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节奏,不断进步。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
”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要适当地帮助他们追求适合的时尚,教育他们在时尚中学习知识,因为良好的素养才是根本。
(二)懂得“入戏”式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时尚元素为切入点,找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情境引入课堂知识,并在课堂中参考时尚节目的活动安排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新知识。
当课堂上引入的时尚元素需要进行语言与行为上的配合时,教师要懂得“入戏”,灵活变换角色:时而是激情洋溢的主持人,时而是烦恼的杂志社老板,时而是情绪低糜的游客,时而是有点疯狂的追星族……记得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评委老师对一名参赛者的评价是:她的课上得像场选秀节目!听众对此议论纷纷。
结果该选手获得一等奖,这个结果也许是对教师“入戏”教学最好的肯定。
当前选秀节目可谓火爆,这无疑为我们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题材。
二、与时尚同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对信息技术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不仅在技术场面上,
更应该提升到艺术层面上。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把课上到艺术层面上,我正在探索的路上。
下面我谈谈本人比较有心得的一节教学实践课——七年级下册《设计封面》供大家交流。
1.激情引入。
小游戏“连连看”引入课题——让学生将缺少杂志名的封面与合适的杂志名连接起来。
“连连看”是学生的时尚小游戏,它的特点是简单而又大众化。
在轻松的游戏中,学生了解杂志封面的组成及合理布局的重要性。
2.范例选材。
以设计《知音漫客》的封面为例开展教学。
看漫画也成了初中生的时尚。
漫画画面精美,大多具有教育性。
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从天线宝宝谈到樱木花道,再聊到喜洋洋与灰太狼。
结合漫画形象,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导他们要开朗,要有执着的信念不轻言放弃。
3.任务设计。
老师角色为“烦恼的杂志社老板”,各小组为热情的杂志社编辑部。
杂志社出现金融危机。
老板正为出版哪种杂志而烦恼,请同学们帮忙设计出几种杂志的封面,并用简单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该杂志,由同学们预测哪份将是季度最畅销杂志。
学生设计过程中大多用到了当前的时尚元素。
然后,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要
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在教学过程中,我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焦点,用广阔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有效性教学。
新课改下的魅力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认为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关注学生的时尚元素,以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自主自愿地围绕在课堂知识周围的活动。
为有效激活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我提倡与时尚同行。
[参考文献]
1.方健华《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育科学研究》2005.12)
2.刘复兴《中国教师》(北京师范大学 2008.1)
3.[美]斯蒂金斯董奇《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10.第四版)
4.刘先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保定学院学报》2008.4).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淡溪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