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材料氯气探究实验题1: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氢硫酸)C(溴化亚铁溶液)D(碘化钾淀粉溶液)E(混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F(水)H(紫色石蕊试液)(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是:;;;(2)Ⅰ中b瓶内宜加入的液体一般是。
关闭Ⅰ中的活塞,在选取试剂正确且适量的前提下,制取氯气时c中的液面不明显上升,估计可能的原因是。
检查原因的简单方法是;怎样检验这一部分装置的气密性。
(3)用图示的Ⅱ或Ⅲ代替Ⅰ是否可行?。
简要说明理由。
(4)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a、怎样证明氯气已充满了整个装置b、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B ;C ;D ;E ;F。
(5)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G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F的作用是。
(6)在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
(7)若将H处的烧杯中的溶液改为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的现象为(选填标号)A、有白色沉淀B、无现象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消失(8)G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氯气产生,此时应该怎样操作;装置Ⅰ中的现象是;装置Ⅰ的作用是。
(9)实验完毕后如将F中的溶液逐滴滴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①是由于。
②是由于。
简述怎样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红色褪去原因是①或是②;(10)若将F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不但有NaClO还有NaClO3,其物质的量比为2:1,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
2.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
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试回答:(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可用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_________(3)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B.Cl2C.CO2D.HClO(4)据“北方网”报道,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
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16万人被紧急疏散。
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A.NaOH B.NaCl C. KBr D. Na2CO34. 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
下述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请回答:⑴出A、B和C的化学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⑵依次写出A→D和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写出由F→H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①②③④⑤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
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B.饱和食盐水式 C.浓硫酸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
下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溶解度/g MPL0温度/℃(3)本实验中制取氯酸钾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实验现象原因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MnO2+ 4HCl(浓)MnCl2+ H2O + Cl2↑ 2NaCl + 2H2SO4(浓)+MnO2MnSO4+ Na2SO4+ 2H2O+ Cl2↑6 HCl(浓)+ KClO3KCl+ 3 H2O+ 3Cl2↑(2)饱和食盐水装置漏气检查原因的简单方法: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靠近各接口处,漏气则试纸变蓝。
检验这一部分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从c中向容器内加饱和食盐水,当c的下端浸入液面下且c中的液面高于b瓶内液面,并长时间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
(3)Ⅱ可行,Ⅲ不行。
Ⅱ与Ⅰ原理相同,而Ⅲ中因c瓶口密封,体积不能改变,增大压强会有危险。
(4)a、观察当整个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说明氯气已充满整个装置。
b、B: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C: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深红棕色。
D:溶液变蓝。
E:生成白色沉淀。
F: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5)C + 2H2O+ 2Cl2 == CO2↑+ 4HCl↑向G中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6)生成的HCI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剩余的氯气又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又起漂白作用,使红色褪去。
(7)B(8)关闭Ⅰ处活塞。
现象是:Ⅰ处b瓶内液面下降,c中液面上升。
作用:贮存多余的氯气。
(9)①是由于:F中的酸中和了氢氧化钠溶液而是红色褪去。
②是由于:F中的HClO氧化漂白使红色褪去。
向褪色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红色又出现,说明是原因①而不是原因②(10)7:32、答案:(1) (3分)或(2)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共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 (3分)(3) (2分)(4)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2分) (5)产品易受潮解 (2分)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2)(其他既能防止产品潮解又能防止尾气污染环境的合理答案均给分)3、(1)氯气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布条不褪色,通过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布条褪色。
(2)碱性(NaOH )Cl2+2NaOH NaCl+NaClO+H2O(3)Ca(ClO)2 C4、答案:⑴ NaI NaClO AgI⑵ 2I— + ClO— + H2O == I2 + Cl— + 2OH— I2 + 5ClO— + 2OH—== 2IO3—+ 5Cl— + H2⑶ 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4H+⑷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5、[答案](1)分液漏斗;B。
(2)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过滤。
---红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黄绿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