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综合实验探究专题

高中化学综合实验探究专题

综合实验探究[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3.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装置图。

4.各部分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评价型实验题评价型实验题包括的题型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物质性质探究型、组成成分探究型、物质制备和应用探究型等,该类试题一般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给出实验的流程,其实验流程与考查内容一般为1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液体加热装置2.3.4.题组一物质制备探究型1.[2013·山东理综,30(1)]TiO2既是制备其他含钛化合物的原料,又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白色颜料。

实验室利用反应TiO 2(s)+CCl 4(g)=====△TiCl 4(g)+CO 2(g),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备TiCl 4,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

装置E 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前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________、加装药品、通N 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

反应结束后的操作包括:①停止通N 2 ②熄灭酒精灯 ③冷却至室温。

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欲分离D 中的液态混合物,所采用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答案 干燥管 浓H 2SO 4 检查气密性 ②③① 分馏(或蒸馏)解析 注意审题,该反应是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备的;安装完装置,应首先检查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

根据反应条件,N 2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干燥管)。

然后通过N 2排除装置内的空气(O 2),点燃酒精灯,使反应发生。

为了防止倒吸,反应结束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冷却到室温,最后停止通N 2。

在D 中冷凝的液体有CCl 4和TiCl 4,根据沸点不同,可采用分馏的方法分离。

题组二 物质性质探究型2.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氨气还原Fe 2O 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时中A 有大量紫红色的烟气,则NH 4I 的分解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填三种),E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研究小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C 加热,反应(3)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组步骤3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装置C 中Fe 2O 3反应后的产物是两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为研究氧化物的组成,研究小组取样品7.84g 在加热条件下通入氨气,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反应管中得到铁粉,冷却后,称得质量为5.6g ,则混合物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NH 3、H 2、I 2(HI) 吸收多余的氨气 (2)Zn +I 2=====△ZnI 2 作安全瓶 (3)Fe 粉(4)Fe 3O 4+8H +===2Fe 3++Fe 2++4H 2O(5)Fe 2+被氧化成Fe 3+,Fe 3+遇SCN -显血红色 假设SCN -被Cl 2氧化,向溶液中再加入KSCN 溶液,若出现红色,则假设成立(其他合理答案均可)(6)Fe 2O 3和FeO(或Fe 2O 3和Fe 3O 4)解析 根据A 中的现象,有I 2生成,其原理为NH 4I=====△NH 3↑+HI↑,2HI△H 2+I 2。

后续反应及装置作用依次为B :Zn +I 2=====△ZnI 2,碱石灰可吸收NH 3中的HI ,在C 中发生NH 3还原Fe 2O 3的反应;由于NH 3污染空气,所以E 装置用来吸收NH 3,为了防止倒吸,D 起到安全瓶的作用。

根据甲组现象,C 中无Fe 生成,有+3价和+2价铁存在,根据乙组现象,C 中有Fe 生成,不存在Fe 3+,仅有Fe 2+,所以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为Fe 粉。

而甲组得到的黑色粉末为Fe 3O 4,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O 4+8H +===2Fe 3++Fe 2++4H 2O 。

(5)在乙组中,由于Fe 2+被氯水氧化成Fe 3+,Fe 3+与SCN -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红色再褪去的原因可能是SCN -被Cl 2氧化。

可利用再加入KSCN ,观察红色是否恢复来证明。

(6)n (Fe)=0.1mol ,n (O)=7.84-5.6g16g·mol-1=0.14mol n Fe n O =0.1mol 0.14mol =57因为23<57<1或23<57<34,所以两种铁的氧化物应该是Fe 2O 3和FeO 或Fe 2O 3和Fe 3O 4的混合物。

题组三 物质成分探究型3.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过程中试管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管D 的下端(虚线段)应位于________(填“液面上”或“液面下”),导管D 的作用有:①实验结束后排除装置中的SO 2,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有黑色固体甲生成,甲中可能含有CuO 、Cu 2O 、CuS 、Cu 2S 。

为探究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查阅资料可知:Cu 2O +2HCl===CuCl 2+Cu +H 2O,2Cu 2O +O 2=====煅烧4CuO,2CuS +3O 2=====煅烧2CuO +2SO 2,Cu 2S +2O 2=====煅烧2CuO +SO 2。

CuS 、Cu 2S 和稀盐酸不反应。

(3)固体乙在空气中煅烧时,使用的实验仪器除了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煅烧过程中,除上述反应外,还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甲中有CuO ,还肯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品红溶液褪色 吸收多余的SO 2,防止污染空气(2)液面下 防倒吸 (3)泥三角、坩埚(坩埚钳) (4)2Cu +O 2=====△2CuO (5)CuS解析 (1)Cu 在加热的条件下被浓H 2SO 4氧化,浓H 2SO 4被还原成SO 2,SO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多余的SO 2被NaOH 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2)为了防止SO 2从导管D 逸出,所以导管D 的下端应位于液面下,其作用一是为了防止倒吸,二是可以在实验结束后排除装置中的SO 2。

(3)煅烧固体应使用坩埚,还有泥三角、玻璃棒、酒精灯等仪器。

由方程式可推断,CuS ~CuO ,质量减小,Cu 2S ~2CuO 质量不变,所以根据m 2<m 1,甲中除CuO 外,还一定含有CuS 。

若黑色固体中还含有Cu 2O ,在酸性条件下生成Cu ,所以在煅烧过程中,还可能发生2Cu +O 2=====△2CuO 。

题组四 反应原理探究型4.某些资料认为NO 、NO 2不能与Na 2O 2反应。

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Ⅰ.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①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条复燃。

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余烬木条未复燃。

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

NO2和Na2O2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①2NO+Na2O2===2NaNO2②6NaNO2+3H2SO4===3Na2SO4+2HNO3+4NO↑+2H2O;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