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脑损伤 ppt课件

颅脑损伤 ppt课件


ppt课件
10
二、CT表现
(一)直接征象:骨折线缝分离
CT对骨折中较深的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及穿通性骨折 都能清晰显示,还可较有把握地测量骨碎片的深度,(即碎 骨片的最深点至骨内板或假想骨内板连线的最小直线距离)、 数量、位置及有无异物,还可帮助外科准确定位。但显示骨 折仅占50%。
颅部软组织 :共五层 皮肤
皮下组织(浅筋膜) 帽状腱膜
帽状腱膜下松疏结缔Tiss 骨外膜
脑膜:分三层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ppt课件
6
第一节 头皮损伤
(一)浅筋膜血肿:
浅筋膜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纤维 束把脂肪分隔成无数小格。除脂肪外还含有神经、 血管、纤维束,紧密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浅筋膜 血肿闭合损伤很局限,不易扩散。
1、x线:血肿常在头的顶部、额部或枕部呈D增高 半园形阳影,切线位上显示最佳,其范围及大小, 常呈鸡旦大或乒乓球大小,不受颅缝限制。
2、CT表现:头皮局限性巨状外突,中心部位为新 鲜血液D,CT值60—80Hn,外缘光整,此属血运丰 富,血肿吸收相对较快,一般不需外科处理。
ppt课件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帽状腱膜下血肿
(2)如两侧顶部同时发生呈“蜻蜓眼”征。
3、CT:骨膜下血肿较少见
(1)形态与帽状腱膜下血肿相仿,也呈新月形,但范 围小;
(2)近骨缝处逐渐变细、变尖,从不跨越骨缝。(与 帽状腱膜下血肿鉴别的重要依据)
(3)然而与少量帽状腱膜下血肿鉴别也较困难,需手
术病理证实。
ppt课件
9
第二节 颅骨损伤
一、CT较平片有如下优点
颅底骨折因沟、裂较多,有时显示有一定困难,但比较起 来,CT还是最为优越的,诊断颅底骨折要点:1)扫描时要 摆正位置;(2)在熟悉解剖的基础上 双侧对比:(3)在未 发现骨折线的情况下,要注意 寻找骨折的间接征象。
缝分离:双侧对比 一般标准为:
(1)颅缝双侧相差1mm以上。
(2)单侧缝间距大于1~2mm,成人大于1.5mm即可诊断,儿 童不应>2mm。 以人字缝为多见。
2、颅骨损伤:
(1)骨折;
(2)颅缝分离。
3、颅内损伤:
(1)脑膜损伤:①硬膜外血肿;②硬膜下血肿;③硬膜 下水瘤;④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损伤:①脑内血肿(常见部位:脑叶周边部位血
肿,特殊部位,脑干、胼胝体及丘脑出血);②脑室内出
血;③脑挫裂伤;④脑水肿(低)、肿胀(等D);⑤脑
1、概念:帽状腱位于浅筋膜深层,很厚实、坚韧,
与浅筋膜皮肤连接紧密,而与颅骨借腱膜下薄层疏松结 缔组织连接,这种连接很不紧密,因此帽状腱膜下血肿 导致这一层严重的弥漫血肿,可以蔓延至整个颅部。这 层内还有导血管将头皮和板障的静脉血引流至颅内的硬 脑膜上穹,如合并感染则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内感染;
ppt课件
11
(二)间接征象
1、颅内积气:气体可进入蛛网膜下腔,脑池或脑室内。 2、窦腔积液:额、筛窦积液:常见于前颅窝骨折蝶窦积液: 常见于中颅窝骨折乳突气房积液——常见于后颅窝骨折
ppt课件
12
颅 底 骨 折 合 并 颅 内 积 气
ppt课件
13
第三节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一、病理:
ppt课件
1
前言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 其发生率占全身损伤的10%—15%, 仅次于四肢损伤,占第二位,而死 亡率却居首位。
ppt课件
2
一、机理
多数由暴力直接作用头部引起,也可是头部在运动
中撞击于外物的结果。另还可见间接暴力损伤。如自 高处坠地、臀或足先着地,外力由脊柱传至头而损伤。
二、分类:
2、CT:
(1)头皮新月形异常增厚,范围大而弥漫,可累及整个 颅外帽状腱膜下,跨越骨缝到颅顶近似环形,CT值高 于灰质(80—120Hn),边缘光滑、锐利。
(2)如是开放性损伤有帽状腱膜的断裂则可由于减压, 血肿范围相对小些,但可合并帽状腱膜下积气,CT值 低于皮下脂肪即可确定诊断。
(3)头盖部的头皮呈广泛均匀地缝起,头皮厚度增厚,
全貌如毡帽状,套在颅盖上,隆起部分不受颅缝限制。
ppt课件
8
(三)骨膜下血肿
1、概念:颅骨外膜薄而致密与颅骨借少量结缔Tiss 相连,故易剥落。但在骨缝处骨膜与骨缝连接很紧
密,故骨膜下血肿仅限于一块颅骨的骨膜下,不向 四周扩散。
2、X-ray:(1)早期:血肿中呈D增高突出形,隆 起范围常为一块骨的大小,不越过骨缝;
1、轻型:单纯脑震荡,无颅骨骨折,表现为昏迷在
半小时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症状,NS检查(一
),腰穿 csf(一)。
2、中型:轻度脑挫裂伤或伴有局限性颅骨骨折,有
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在12hr以内,有轻度NS(+)征
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轻度改变。
3、重型:有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或
疝。
ppt课件
4
4、血管神经损伤 5、多发性复合损伤:
(1)混合性血肿; (二种以上的血肿) (2)多发性血肿(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形成三个以上血 肿)
(3)复合性脑损伤(血肿挫伤、水肿、肿胀); 同一患者常存在多种、多部位损伤,仅以一种或两种为主 而己。
ppt课件
5
头皮和脑膜各层结构 在正常人CT图像上不易明确区分而 在颅脑损伤后的病理情况下却很有意义
有急性 颅内血肿。深昏迷或昏迷达12hr以上,或有再
度昏迷;有明显NS(+)体征,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有显著改变。
以上各型损伤可因血肿、水肿等继发性病变而加重
或变型,常能互相转化。ppt课件
3
颅脑损伤按部位分类如下
1、头皮损伤:
(1)浅筋膜血肿;
(2)帽状腱膜下血肿;
(3)骨膜下血肿。
1、硬膜外血肿:指外伤血积聚在硬膜外腔的血肿,由于 颅骨内膜和硬脑膜融为一体,所以硬膜外血肿也即颅板下骨 内膜外血肿大多数属急性。肿将颅骨与硬脑膜分开。由于颅 骨内膜
与硬脑膜融为一体,而因这层膜与颅骨连接紧密,故血肿范 围局限,易形成双凸透镜形。
(1)可更加精确地测量出凹陷性骨折的深度,帮助 外科确定是否手术。
(2)准确发现粉碎性骨折,描述碎骨片范围、数目、 大小及位置情况。(碎骨片最远点至颅骨内板间距 >1cm,应考虑手术)
(3)发现并发颅骨内、外的血肿。
(4)更易发现颅底骨折
但有些颅底骨折及顶部的线状骨折,CT仍难发现, 需x线平片参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