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仅供参考)道路施工图说明

(仅供参考)道路施工图说明


瀑布大道全线共设 4 个坡段,道路最大纵坡为 3.55%,最小纵坡为 0.2%,
竖曲线最小半径为 1000m。
4.5 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在考虑道路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性质的基础上,根据以人
为本、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择合理的断面形式,并结合景观绿化
的要求进行设计。
瀑布大道为乡镇支路 I 级,采用双向两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 24m,
BZZ-100 型标准车 6 度构造设防
4.3 平面设计
双向两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 24m,设计车速 60km/h。全线平交口
1 处(起终点),设平曲线 3 处,最小平曲线半径 80m,按规范设置超高和加
宽。
4.4 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位于居住区范围内,纵断面设计除受周边已建或已设计道路控制
外,重点考虑与居住地块平场标高的结合,以利于居住地块的综合开发。
四、道路工程设计
4.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原则 4.1.1 平面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规划设计,满足道路红线的要求,保证道路实现其城市 交通、等功能,维护城市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
(2)遵从功能合理,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貌、工
程地质及地物等控制因素,尽量减少工程数量,以获取最大的工程经济效益
和最佳的运输经济。
处理。 填方路堤: 本着节约造价,考虑周边地块的开发,有放坡条件的填方地段一律采用
分级放坡形式,填方高度小于 10 m 按 1:1.5 放坡,填方高度大于 10m 采用 分级放坡,每级按 10 m 分级,第一级按 1:1.5 放坡,第二级按 1:1.75 放坡。 4.10 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考虑以下因素:交通量、交通组成和道路等级;道路使用性质 对路面温度以及面层的功能要求;重庆市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筑路材料的供应 状况;北部新区已建成路面的使用情况。
6.5%
10%
最小圆曲
5 线半径
80m
40m
最小竖曲 6 线半径
1000m(凸),1000m(凹)
250m(凸),250m(凹)
7 停车视距 8 荷载等级
路面结构 9 设计荷载 10 地震烈度
≥30m 公路—Ⅱ级;人群荷载:3.5kN/㎡
BZZ-100 型标准车 7 度构造设防
≥30m 公路—Ⅱ级;人群荷载:3.5kN/㎡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六枝特区落别乡新区建设 24 米宽瀑布大道
24 米宽瀑布大道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三、设计依据及规范
3.1 设计依据 3.1.1 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 3.1.3 建设方提供的 1/500 地形图(电子文档) 3.1.4 建设方提供的地质勘察资料(电子文档) 3.3 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 3.3.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3.3.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 50-064-2007) 3.3.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3.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3.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3.3.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3.3.7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3.8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3.9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BJ 50-078-2008)
具体路幅分配为:
B=4m(人行道) +16m(车行道)+ 4m(人行道)=24m。
4.6 设计标高
设计标高为行车道中线处路面标高。
4.7 路拱横坡
行车道横坡:1.5%,人行道横坡:2%。
4.8 超高加宽方式
超高方式为绕路中线旋转。以路中线为超高旋转轴,超高过渡在回旋线 全长范围内采用线性渐变。本次设计最大超高 2%。加宽过渡段长度采用与 回旋线或超高过渡段长度相同的数值。 4.9 路基设计 4.9.1 路基设计原则
4.2 设计标准
序 项目名称

采用直
规范值
1 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 I 级
城市支路 I 级
2
设计年限 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10 年;交 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10 年;交
通量饱和设计使用年限为 15 年。
通量饱和设计使用年限为 15 年。
设计行车 3 速度
30Km/h
30Km/h
4 最大纵坡
(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不能 处在潮湿状态。
(2)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 (3)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 (4)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 4.9.2 路基设计 (1)路基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须清除,路基不 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杂质。 (2)路基压实采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要求的击实标准。 4.9.3 路基边坡 考虑道路周边地块的开发,路基边坡为临时边坡,采用自然放坡。 挖方路堑: 挖方高度小于 8 米的按 1:1 放坡;挖方高度大于 8 米小于 16 米的采用 二级放坡,第一级边坡按 1:0.75 放坡,第二级按 1:1 放坡,每级高度按 8 米控制;挖方高度大于 16 米采用三级放坡,第一级边坡按 1:0.75 放坡, 第二级按 1:0.75 放坡,第三级按 1:1 放坡,每级高度按 8 米控制。两坡 段之间设 2 米宽向外倾斜 2~4%的平台。 道路里程 K0+270~K0+360 附近左侧边坡为现状边坡,对坡顶进行削平
(3)根据道路沿线地块功能、性质,结合地形地貌,合理进行道路平、
纵设计,为地块整治和开发利用创造条件,提高土地价值。
(4)引进交通设计的理念,通过对交叉口的渠化来布置道路平面交叉
口细部尺寸,使得交叉口设计更加合理,节约土地资源。
(5)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工程建设与城市
环境的和谐,确保美化城市艺术轴线。
4.1.2 纵断面设计原则
(1)纵断面设计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综合考虑与相交道路的衔接
关系,并有利于道路的排水设计;
(2)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顺;
(3)结合组团场地平场,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运营经济等长期效益;
(4)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
(5)道路平面、纵断面均衡,沿线环境、景观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