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作文导写(一)

材料作文导写(一)

材料作文导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60分)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馆闲坐。

一位先生走进咖啡店,点了两咖啡,然后指一指店内的一面墙,对侍者说:“一杯贴墙上。

”侍者恭敬地为他上一杯咖啡。

客人结了两杯咖啡的账走后,侍者在墙上贴了一张写着“一杯咖啡”的纸条。

墙上有很多这样的纸条,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

这让我们感到惊奇和不解。

后来有天我们又在这个咖啡店里享受咖啡时,一位拾荒者从容地走进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

侍者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为他上了一杯咖啡,拾荒者用完后没结账就走了。

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

这时只见侍者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条,扔进了纸篓。

至此,我们才明白了墙上“一杯咖啡”的用意。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立意角度】(1)买咖啡的先生角度: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心存悲悯,关怀天下;施舍与尊重(2)侍者角度: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平等的眼光(3)拾荒者角度:有尊严地接受(4)咖啡馆:提供奉献爱心的平台(5)社会角度:举手之劳让世界更美;让社会传递正能量;关注弱势群体;公民素养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二、素材链接1、“我女儿学校校长每天都会接送孩子上下学,还给他们鞠躬。

”近日,居住重庆新牌坊的市民马先生告诉记者,这样的校长自己还是第一次遇见。

据记者了解,自从该校从2008年9月1日开始建校以来,瞿拥军校长除了外出开会学习,每天都会准时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们。

也有人质疑瞿校长的做法是不是作秀。

对此,不少家长反驳:“一个人坚持几年都这样做,这能是作秀吗?”(9月11日《重庆晚报》)一站就是6年,即使作秀,也是如此的令人感动。

何况这“秀”一作就是6年,坚持做一件事,能坚持6年,有几人能做到?最重要的是,瞿拥军校长6年如一日,每天清晨对每一个孩子的微笑、鞠躬甚至是轻抚面颊,让每一个孩子在此刻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了平等、尊重与喜悦,也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怀着最美好的心情,去开始新的一天的学习与生活。

有人说,“能不能悦纳来到你面前的每个孩子,这是我们衡量中小学校长教育家情怀的第一把标尺”。

在这微笑中,在一声声问好声中,在孩子与校长相互轻抚脸颊的互动中,我们感受到了“悦纳”,感受到了瞿拥军校长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人文情怀。

尊重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立人格和生命价值,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必然归宿。

这种尊重,有很多种方式,6年如一日地在校门口“悦纳”就是其中一种。

所谓的师道尊严,并不是正襟危坐、高高在上装出来的,而是体现在微笑、鞠躬,或者尝一口饼干、击掌告别和抚摸脸蛋的细枝末节之中。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看着迎送他们的校长和蔼可亲的面容,一定也会开心愉快,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为“中国好校长”瞿拥军点赞,也期待会有更多的校长们能多一些人文关怀,能平等、和善地尊重和爱每一个孩子,能像瞿拥军校长一样,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来“悦纳”每一个出现在你面前的孩子。

2、9月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

他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

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他们是北京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新生。

3、他编写的《X光线诊断》,被誉为放射诊断学圣经,培养了一代人。

他,就是我国放射学奠基人之一--------影像大师荣独山,他是30年代到80年代放射学的领军人物。

他培养科技人才,培养诊断人才,他跟孔夫子一样,弟子上千,遍布全国。

他像孔夫子一样,有教无类,有医无类。

作为医生,在他眼里,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只有两个字-“病人”。

陌生人找他看病,他从不拒绝。

他们都是直接在放射线的照射下工作的,近距离接触病人,荣老不允许学生戴手套,认为戴手套就会摸不准确,也让病人心里不舒服。

4、2011年3月16日中午,云南盈江县拉勐村,陈光标和灾民居手举捐款合影。

陈光标从日本飞回上海后转机到昆明,连夜坐车赶到盈江,带着15万元现金向每名灾民发放200元现金。

之后,他从一沓百元大钞中抽出两张并举起来,高声说:“请大家像我一样,将拿着钱的手举起来,我和大家合个影。

”灾民们纷纷将手中的百元大钞举过头顶与他合影。

5、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住在农村,对于在门口徘徊、逃难的人,他总是上前对那人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

”当落难的人帮他扛好了木头,便心情愉快地在厨房里与老人共进晚餐。

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个客人与老人共进晚餐。

而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动。

当一个人有能力帮助他人时,却小心的把自己的优越感掩藏起来,给受助者创造一个机会,从而使他觉得自己的受助是因自己的付出而得到的报偿,既受助又不失尊严,这是何等的仁慈啊!柏拉图曾对他的弟子说过:爱是天使行走在人的心灵最柔软、最柔弱的部分6、常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针对中小学生的关爱救助活动,一面是热情洋溢地提供帮助,一面则是羞羞答答地接受救助。

孩子尚小,他们的心里还不够成熟,所以社会上在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的同时,一定要顾及他们的心里想法。

深圳罗湖区曾组织了“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志愿活动”,他们为114名困境儿童找到了他们的“爱心父母”,很多记者等待拍下那令人激动的一幕幕,可整个活动过程,没有安排让孩子上台这一环节。

面对记者的询问,本次活动的组织者道出了他们的初衷:这些被帮助的对象多为心智未完全成熟的小学生,他们大部分不愿公开身份,披露自己的经历。

我们感到需要对他们的个人隐私给予保护,需要对他们给予尊重。

我很赞同他们的看法,对孩子的关爱不仅应体现在物质层面上,而且应该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关爱有很多方式,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让受助者有尊严地接受。

助人可以给人以温暖,但如不顾及对方的心理感受,也可能会深深地伤害别人,在他们心上永远种下卑微的种子。

当我们向孩子们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莫忘记:让他们有尊严地接受吧。

7、在山西榆次车辋村,有一座中国民居“第一祠堂”之称的常家“北祠堂”。

这个三门四进、上下两院的祠堂中有一个相当精美的戏楼。

这个戏楼始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历时三年耗银三万两。

一向以诗书传家、勤俭持家为家风的常家,为什么要在这时建一个戏楼呢?原来,光绪三年,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北部省份遭受了三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田地颗粒无收,被称为“外贸世家”、主业对俄罗斯出口茶叶的常家也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冲击,其贸易量只相当于正常年份的百分之四,维持这个有近800口人的大家庭的正常生活也比较难。

但在这时,常家不仅捐出赈灾银3万两,而且还拿出了3万两银子盖戏楼。

常家盖这戏楼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作为救济乡里的一种方法。

因为同乡的许多人平时都过着小康生活,因而在这样的灾年,他们难于放下面子去粥棚领取施舍。

为了让这些人能有尊严的吃下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一粥一饭,常家规定,只要能搬一块砖就可以管一天的饭。

这次大灾持续了三年,常家的戏楼也修了三年。

从经济角度看,常家修这个戏楼是不合算的,但它体现出的那颗仁爱之心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尤其是常家能让受助者有尊严的得到帮助的“良苦用心”更是难能可贵,可歌可赞。

8、施善与尊严纽约位于寒带,所以冬天常有大风雪,扑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难以张开眼睛,甚至呼吸都会吞入冰冷的雪水。

有时前天晚上还是一片晴朗,第二天拉开窗帘,才发现已经积雪盈呎,连门都推不开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公司会停止上班,学校也通过广播宣布停课,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惟有公立小学,即使那雪已经积得难以举步,却仍然开放。

只见黄色校车,艰难地在路边接送小孩子,老师们则一大早就喷着白雾,铲开车子前后的积雪,小心翼翼地开车去学校。

据统计,十年来纽约的公立小学只因为超级暴风雪而停过七次课。

这是多么令人不解的事,犯得着在大人都无须上班的时候让孩子去学校吗?小学的老师也太倒霉了吧?于是每逢大雪而小学不停课时,都有家长打电话去骂,妙的是,每个打电话的,反应全一样──怒气冲冲地责问,再满口道歉、笑容满面地挂上。

原因是,学校告诉家长:在纽约充满着百万富豪,但也有不少赤贫的家庭,后者白天开不起暖气、供不起午饭,孩子的营养全靠学校的免费中饭,甚至多拿些回家当晚饭。

学校停一天课,穷孩子就受一天冻、挨一天饿,所以老师们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意停课。

有家长问:“何不让富裕的孩子留在家里,贫穷的孩子去学校享受暖气和营养午饭?”学校的答复是:“我们不愿让那些穷苦的孩子感觉他们在接受救济。

因为施善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

9、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

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

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

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

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

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10屠格涅夫:《乞丐》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档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

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

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

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

“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那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

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三、范文欣赏恰到好处的分享分享不是施舍,不是囚禁他人的枷锁,而是恰到好处的幸福。

-------题记分享是一树温暖的繁花开,是春光潋滟的四月天。

恰到好处的分享,给熙攘纷乱的世界点亮一盏灯,让陷于困境的人不再彷徨失意;而不恰当的,刻意为之的分享则让人觉得“风刀霜剑严相逼”。

所以,请学会分享,给需要帮助的人一些保存尊严的余地。

分享有时只是一杯咖啡,只要适时恰当的给与,定能温暖身心。

洛杉矶威尼斯海滩上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咖啡店,顾客可以多点一杯咖啡,留给需要的人品尝。

如此一来,那些生活窘迫,为饥寒所困之人便能得到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