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水堆核电厂

压水堆核电厂


33
堆芯组件小结(1)
核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堆芯相关组件
核燃料组件:燃料元件棒+骨架结构
燃料元件棒:燃料芯块,包壳,端塞,压紧弹簧
骨架:上下管座,定位格架,控制棒导管,中子测量
控制棒组件:吸收剂棒+星形架
吸收剂棒:黑棒,灰棒,结构材料
星形架:中心毂环,翼片,夹持指状物
34
堆芯组件小结(2)
堆芯相关组件:
如此循环动作,直到达到提升位置为止。 48
控制棒下降动作:
初始状态为传递钩爪啮合,夹持钩爪脱开。
1:夹持线圈通电,夹持钩爪夹持驱动轴
2:传递线圈断电,传递钩爪脱开 3:提升线圈通电,仅传递钩爪提升一个步阶 4:传递线圈通电,传递钩爪啮合驱动轴 5:夹持线圈断电,夹持钩爪夹脱开,为轴下降做让步 6:提升线圈断电,传递钩爪驱动轴下降一个步阶 7:夹持线圈通电,夹持钩爪夹持驱动轴
25
控制棒组件
26
星形架
结构特点:
毂环, 翼片,
指形连接柄
27
吸收剂棒
黑棒
材料 银-铟-镉 结构: 二者相似 黑棒束控制组件:24根黑棒 灰棒束控制组件:8根黑棒+16根灰棒
灰棒
不锈钢
28
堆芯相关组件
可燃毒物组件,初级中子源组件,次级中子源组件, 阻力塞组件
结构上的共同点: 支承结构:一个压紧组件形成的支承结构 24 根棒束
12
压水堆堆芯组件
核燃料组件
棒束控制棒组件 可燃毒物组件 中子源组件 阻力塞组件
13
核燃料组件
采用无盒、带指形控制组件的 棒束型燃料组件。
主要结构:燃料棒+骨架 骨架(书):上下管座,8
层定位格架,导向管
采用17×17=289=264+24+1 正 方形排列: 264 24 1 燃料棒 导向管 中子测量管 14
3
压水堆主要运行参数
4
教学内容
本章将以大亚湾核电厂为例,详细介绍
压水反应堆本体结构:
堆芯组件:核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堆芯功能组件; 堆内构件及其作用:上下支承组件,压紧弹簧组件,导向管 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结构、选材和运行特点 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堆内测量支承结构 安全壳结构及系统功能
大亚湾核电厂采用 三线圈电磁步进式驱动机构 优点: 提棒精度高,提升力大,不宜失步,结构简单, 加工容易,拆装和维修方便等优点。 需要紧急停堆时,只需要切断电源,控制棒便可自由落体。
45
结构
外部线圈装置
棒位置指示部件
承压套 驱动轴
内部部件:
提升装置 传递装置
夹持装置
46
47
控制棒提升动作:
若要保持控制棒在某一位置时,仅 传递线圈通电,传递钩爪承载。
31
中子源组件
作用: 1 提高中子通量 2 点火 初级中子源 2个组件:1+1+16+6 材料:锎 结构与位置 1.06×17.7,堆芯下部 初装料情况 次级中子源 2个组件:4+20 材料:锑、铍 作用,二次启动
32
阻力塞组件
作用: 结构与材料: 304不锈钢,短棒
前述各种堆芯相关组件都含有 中子源组件,只有阻力塞 组件全部是阻力塞组件
控制棒驱动机构要求:在正常运行工况下要求棒的移动速度
缓慢,每秒钟行程约10mm;在快速停堆或事故工况时要求 驱动机构在得到事故停堆信号后,即能自动脱开,控制棒 组件靠自重快速插入堆芯,从得到信号到控制棒完全插入 堆芯的紧急停堆时间一般2秒钟左右,以保证反应堆安全。
44
控制棒驱动机构
常用的驱动机构:电磁步进式,齿轮齿条式,水力驱动式
第三章
压水堆核电厂
1
2
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除秦山三期)全部为压水堆堆型, 作为一种技术相当成熟的堆型,具有以下特点: 1.压水堆以轻水作慢化剂及冷却剂,反应堆体积小,建设 周期短.造价较低。 2.压水堆采用低富集度铀作燃料,铀的浓缩技术已经过关。 3.压水堆核电厂有放射性的一回路系统与二回路系统相分 开,放射性冷却剂不会进入回路而污染汽轮机,运行、 维护方便,需要处理的放射惮废气、废水、废物量较少。
21
定位格架
8 层定位格架的作用 材料及结构特点 混流翼
22
控制棒导向管
材料:锆-4合金
作用:为控制棒插入抽出提供导向通道 结构特点: 锥形缓冲段, 流水孔
中子通量测量管
材料:锆-4合金 作用:
23
下管座
上管座
24
控制棒组件
结构组成:24跟吸收剂棒+星形架 组件数目保证: 卡棒准则,功率 分布,弹棒事故
5 堆芯结构紧凑,换料要简易方便。
8
典型压水堆压力容器与堆芯结构原理图
9
堆芯横截面图
10
压 水 堆 纵 剖 面 图
11
压水堆燃料管理
棋盘式布局 分区倒料
后备反应性及其控制:
调节硼浓度,慢速变化 控制棒 ,快速变化,停堆 可燃毒物棒,初装料 补偿初装料的过剩反应性, 使冷却剂中的含硼浓度减少 到使其温度系数为负值。保 证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
作用:
1 防止放射性外逸第二道屏障
2 压力边界 3 堆内构件的支承和固定作用 选材原则 1 高度的完整性 (杂质少,纯度高)2 适当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 3 低的辐照敏感性 4 导热性能好:热应力 5 便于加工制造,成本低 51
压力容器选材
当前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普遍选 用低合金钢,与冷却剂接触 表面堆焊一层5mm厚的不锈钢。
外径9.5 mm,壁厚0.57mm,芯块直径8.19mm
包壳内壁与燃料芯块的径向间隙 大小与间隙的导热系数 有密切关系,是影响芯块温度的重要因素,同时芯块的 各种特性如导热系数,裂变气体的释放,蠕变和塑性形 变等也都随温度变化。
19
“骨架”结构
定位格架 控制棒导管 中子通量测量导管
上管座
下管座
20
预冲压氦气技术作用
17
芯块的结构特点
结构尺寸:圆柱体形 何谓“环脊” 现象
为何采用碟形加倒角的结 构形式
如何防止辐照肿胀的破坏:
1碟形加倒角 2制孔剂
芯块密度的选择:
对导热系数有很大影响
18
燃料元件包壳
材料: 锆-4 合金 燃料元件包壳壁厚的选择 结构强度 周向变形不超过1% 化学 含氢量低压250ppm,不能高于600ppm 腐蚀 寿期内腐蚀深度应低于原壁厚的10%. 一定的安全裕度 水力振动,热应力
初始状态为传递钩爪啮合,夹持钩爪脱开。
1:提升线圈通电,传递钩爪驱动轴提升一个步阶; 2:夹持线圈通电,夹持钩爪夹持驱动轴; 3:传递线圈断电,传递钩爪脱开; 4:提升线圈断电,传递钩爪下降一个步阶; 5:传递线圈通电,传递钩爪啮合驱动轴; 6:夹持线圈断电,夹持钩爪夹脱开,为提升做准备;
7:提升线圈通电,传递钩爪驱动轴提升一个布阶;
可燃毒物棒组件,中子源组件,阻力塞组件
结构: 压紧组件+24根棒束 可燃毒物组件:作用, 材料 中子源组件: 初级中子源+次级中子源,作用,材料 阻力塞组件; 作用,材料
35
大亚湾核电厂首次装料堆芯相关组件种类以及数量
36
名词术语
reactor pressure vessel
core barrel
15
17×17结构
在每一组件的289 个可利用的空位 中 燃料棒占据264个 其余的空位装有 24根控制棒导向 管和1根堆内测 量导管
16
棒状燃料元件棒
结构组成: 选材原则:限制燃料和包壳
的使用温度
包壳的作用以及选材特点 机械强度;第一道屏障 锆氢反应?如何何防止?1 内 2 外 集气空腔盒充填气体作用: 轴向空腔和径向间隙作用,
57
58
总结
1 堆内构件
名称 作用
2 控制棒驱动机构 结构 工作原理 提升 下降 停堆 3 反应堆压力容器 结构 作用 选材 运行限制 4 堆内测量支承结构 温度测量 中子通量测量
5 安全壳
作用 三个系统 59
5
核电厂主回路系统简介
6
主、辅助系统
7
3.1 压水堆堆芯(reactor core)
堆芯设计满足的一般要求: 1 堆芯功率分布尽量均匀,以便堆芯有最大的功率输出
2 尽量减少堆芯内不必要的中子吸收材料,提高中子经济性
3 要有最佳的冷却剂流量分配和最小的流动阻力 4 有较长的堆芯寿命,适当的减少换料操作次数
24根棒可能全部是阻力塞,可能是可燃毒物棒与阻力塞
的组合,还可能包含所有四种棒.
29
压紧组件
轭板、 弹簧导向筒、 底板 内外两圈螺旋弹簧、 304 不锈钢材料
30
可燃毒物组件
作用:用于第一燃料循环, 降低硼浓度,保证慢化 剂的负温度系数
可燃毒物材料:硼玻璃管 (B2O3+SiO2) 初装料:48×12(棒)+ 18×16(棒)+2×16=896 第一次换料时全部卸出, 换阻力塞组件
fuel clad
fuel pin
38
反应堆堆内构件
堆内构件包括:堆芯下部支承结构,堆芯上部支承 结构,控制棒束导向管和压紧弹簧组成。
功能:
1 为冷却剂提供流道 2 为压力容器提供屏蔽 3 为燃料组件提供支承和压紧 4 固定监督用的辐照样品 5 为棒束控制组件和传动轴以及上下堆芯测量装置提供机械导向 6 平衡机械载荷和水力载荷 7 确保堆芯容器顶盖内的冷却水循环,以便顶盖保持一定的温度
目的:绘制堆芯温度分布图和确定 最热通道 布置:
堆芯中子通量分布测量装置
目的:建立中子通量分布图(三 维),确定热点 布置:
56
安全壳
作用:裂变产物与环境之 间的最后一道屏障 事故承压,外来撞击
40 60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