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下《购物的学问》版教案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下《购物的学问》版教案

思品四年级(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常识。
2、形成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3、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了解商品价格的规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购买到实用又便宜的商品。
难点:学会比较(价格、质量),做聪明的消费者。
课前准备:分不同的时段,到不同的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二)帮助老师买书包。
1、出示四家不同商场同类商品的具体情况。
表格:
商场商品价格优惠措施
新玛特商场蓝猫书包200元八折
东飞米奇书包200元七折
大世界蓝猫书包150元九折
东市场顽皮狗书包150元特价100元
2、小组活动,帮老师选一选。学生小组商量购买哪个商场的书包最合适。(教师在小组活动时指导要及时、有效,为学生明确购买方向,先算出价钱再比较其他。)
环节三:自主探究,体验感知。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对两个具体购买事例进行探究,分别是购买饮料和帮助老师选购书包。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具体分析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选择最佳购买场所,懂得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及认知能力,从而使主题研究不断的深入化。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习方式体现活动性。如:课堂上购买表的填写过程中,学生小组交流、展示、亲自参与实践的活动,以活动做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附表:
购买量甲超市用的钱乙超市用的钱丙超市用的钱最优选择
同时因为这些活动全是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实践能力,真正体现到了以学生为本的特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哪些是需要我们学习的事情?怎样让我们的家庭生活更美好.更快乐?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我们确实应该关注这些问题。大家先讨论交流一下,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类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解主题
1、根据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确定研究的课题----购物中的学问。然后分解主题,确定研究小组。
五、研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物品出售价钱的影响。
表二:研究不同地点对物品出售价钱的影响
调查人员:
调查物品:
调查商店
地点
物品价格
表三:研究不同时间对物品出售价钱的影响
调查人员:
调查物品
时间
物品价格
六、记录购买时要注意的问题,整理设计购物心得。
创新活动:设计安排一次主题班会
要求学生设计一次主题班会,并为之购买所需的物品。(要求选择合理的购物场所,购买的东西应该物美价廉,经济实用。)
环节四、整理归纳,拓展延伸。学生谈体会、感受,老师启发性小结,为下一次活动埋下伏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商品的一些优惠措施,懂得把握购物时机。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切合实际、货比三家的购买学问。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认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分组、制定活动计划和分课题。为了了解购物的学问,请同学们自己确定一个购物场所,自由组合进行调查,确定小组的活动地点、时间、要研究的内容。
三、记录购物心得从购物场所中了解该商店所出售物品的种类和销售的特点。
表一:姓名
调查的商店
经营物品
经营特色
四、分门别类,形成概念。专业商店:专门经营某一类商品的商店,但是商品的品种多,式样多,大小规格齐全。如文具店、书店等。百货商店:门类比较齐全。如超市、购物中心等。小摊点:离居住地近,方便,营业时间长。如水果摊、香烟摊等。集贸市场:个体经营,可以还价,物品新鲜。如菜市场,早市等。
课前,让学生去商场体验,调查访问各种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
上课伊始让学生观看我摄制的一段新玛特商场的商品优惠信息,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知,熟悉生活场景的再现使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大社会氛围之中,学生顿时兴趣倍增。
再现两次购物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实践购物。
这些活动的设计,很自然的就与生活联系了起来。让学生亲自参与进去,亲自尝试,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随着经济的日趋进步,掌握购物的学问成了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活动中掌握一些技能,学会一些方法。所以本节课,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具有两方面特点:
一、突出现实性、实践性
我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此为基础努力构建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具体体现在以下环节:
物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家,一个多么温暖的字眼!家,是我们无拘无束的天地,自由自在的乐园。家庭给我们的,是一份无与伦比的财富。古人说,家和万事兴,拥有一个快乐温馨的家是人生幸福的源泉。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更美好呢?我们作为家庭的小成员,怎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家庭小主人的责任呢?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家家都离不开的。作为家庭的小主人,你能从这些看是平常的生活小事上为家庭做些什么呢?
三、把问题抛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时,我对每一步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设疑激趣。又引导学生多疑多问,当学生有困惑时,我不忙于给答案,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释疑,并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这样,学生既能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了商品价格的秘密,买东西不仅要看价格,而且要看质量;怎样识别假冒伪劣产品;还懂得了假如购买了“三无”产品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知识。
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购物的学问》
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购物应有的知识。
2.使学生体验购物乐趣。
活动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了到什么地方去买需要的东西,有了买东西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有的人不会挑选质量好的商品,不会还价,花了钱,生了气,买来的东西质量不好,价钱贵,不称心,这说明了买东西还真有学问。
基本活动:
一、讨论、提出总研究课题:请同学们在白纸条上写出想要买的一种东西,可以是吃的、用的、玩的、穿的。同桌互换纸条,并告诉对方,他要买的东西可以到什么地方买。买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同桌无法解答的问题,反馈给老师,由全班共同解答。讨论:(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所有哪些?(2)它们各自经营那些物品?有什么经营特色?(3)购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时间对购买东西是否有影响?
(2)买衣服不能只选名牌。
(3)看质地、材料,不能全看广告。
(4)填写P45的“友情提醒”
(根据学生的讨论再补充)
四、如果购买了伪劣商品怎么办?
(学生讨论)(投诉12315、凭票证早找商家索赔)
老师告诉学生:买商品要有票证(特别是大样的商品),有了票证,我们才能享受商家提供的售后服务,才有投诉、索赔的依据。
这节课主要围绕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一主线,分四个环节展开研究。
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通过“购物的学问”主题的提出,明确活动内容及研究性学习这一目标指向。
环节二:汇报分析,知识积累。教师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录像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学生汇报自己调查、收集的信息,了解商品有哪些优惠措施,分析理解这些优惠措施的含义,懂得把握购物时机,为下一步的购物环节创设情境,留下隐线。这一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能力的关键一步。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认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掌握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学问。
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整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酸奶买四赠一;(赠送)
满18元加1元换三元钱香皂。(换购)
3、议一议。
学生与同桌小伙伴探讨这些优惠措施的含义,不能理解的小组合作分析解决。
4、交流信息的含义,了解商家推出优惠活动主要有以上(括号中)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作为消费者可以把握商家的优惠策略选择最佳购物时机,买到所需商品。
三、自主探究,体验感知。
生动活泼的课内教学形式使同学们从不自觉到自觉经历了购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社会体验,学习认识、参于理解的这一过程,学生自觉地探索、领悟,创新地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相关的参与适应、改善社会生活的能力。达到综合实践课实践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了解商品的一些优惠措施,懂得把握购物时机。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切合实际、货比三家的购买学问。
收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标本或图片,在课堂上展示。
课前准备:分不同的时段,到不同的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收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标本或图片,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会买东西吗?你都买过什么东西呀?
二、知道价格的秘密
(学生出示自己调查了解的商场物品价格表)
1、老师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为什么同一样的商品价格会不同?
(2)为什么同一样的商品在不同时段价格会不同?
(3)引起价格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汇报
3、老师小结:
价格变化的原因很多。如果你了解了其中的秘密,就能买到比较实惠的商品,体会到购物的快乐。
4、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1)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2)价廉物美,便宜也有好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