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艳萍季恒铃六、七岁儿童掌握词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2第4期1、儿童掌握的词类从数量上分析了6、7岁儿童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语气词、代词、介词、连词以及拟声词等各类词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从音节数看儿童掌握词汇的情况发现这一年龄段儿童掌握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数量一次递减,但是正处于由单音节词占优势向双音节词占优势发展的时期。
3、从词频看儿童掌握词汇的情况(所谓词频就是一个词在材料中出现的次数。
)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词是:我(673次)、的(437次)、一(数词,394次)、小(352次)、了(292次)。
对比了儿童与成人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词,并按词类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李行德语言发展理论和汉语儿童语言对儿童母语习得中文研究成果从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作一理论性和技术性的评述。
在语义和语用部分,讨论了儿童对指示语(包括人称代词、空间指示语)、数量副词、量词、语气助词、照应词(如反身代词)等的掌握情况。
原文摘抄:Hsu (1987)指出,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我0大约一岁十个月左右出现;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你0大约两岁左右出现,大约两岁零一个月出现了单数第三人称代词。
Tseng ( 1987 )也证实了这一点,单数第一人称代词在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之前或者同时出现,单数第二人称代词在单数第三人称代词之前或者同时出现。
Hsu (1987)另外还揭示了复数代词的发展次序,小孩两岁四个月左右开始使用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0,两岁八个月使用复数第二人称代词/你们0,大约三岁左右使用复数第三人称代词/他们0。
Hsu.Joseph.H.1987.A Study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by Children in Chinese Milieu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search Report,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Tseng, Chiu-yu.1987.You Er Xide Muyu Guocheng Zhong de Yixie Xianxiang Chutan (Pre liminary observations of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1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LV.III Part 4,719-7411versity1一般来说有两种量词,一种是根据个体的种类来计量个体的人或事物的类别(或个体)量词,另一种是根据数量来作计量的度量量词( Lyons,1977: 463 )。
所以,在普通话里,/张0或/条0是类别量词。
前者修饰表平面或有平面的物体的名词,如纸张;后者修饰表长条形物体的名词,如鱼。
有些类别量词,尤其是形状量词,要求其所计量的名词有某种属性。
还有一些类别量词,有些语言学家称之为/特定专用量词0(Erbaugh, 1986),只限于计量表某些特定物体的名词。
例如,/本0只修饰表书籍类的个体。
普通话里,还有使用范围最大的通用量词/个0,它可以用来代替大多数类别量词。
第二种量词,即度量量词,包括/碗0、/杯0等量词,如/一碗饭0,/两杯牛奶0。
Lyons, John.1977.Semantics.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Erbaugh, Mary.1986.Taking stock: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oun classifiers historically and in young children. In 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ed.C.Craig.Amsterdam:John Benjamins.好几项研究都表明四到六岁儿童所掌握的量词词汇量极小。
Ying et al.(1983)的调查显示,四岁儿童只用了通用量词/个0和适用于动物的量词/只0。
五岁儿童增加了计量书籍的量词/本0以及计量可伸展物体的/条0。
六岁和七岁儿童所用到的量词分别为十个和十三个。
Fang (1985)指出,他所调查的四岁儿童掌握了两个量词,通用量词/个0以及/双0;五岁的儿童又多掌握了另外三个量词:/本0、/只0、/条0。
六岁儿童又知道了/匹0、/件0、/棵0、/辆0。
这些实验调查表明六岁儿童所掌握的量词也就十来个。
这与成人丰富的量词词汇(其中包括22个核心量词)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Ying, Houchang, Chen G., Song Z, Shao W.& Guo Y.1983.4-7 Sui Ertong Zhangwo Liangci de Tedian.(Characteristics of 4-to-7-year-olds in mastering classifiers)1Information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s 26: 24-321Fang, Fuxi.1985.4-6 Sui Ertong Zhangwo Hanyu Liangci Shuiping de Shiyan Yanjiu (An experiment on the use of classifiers by 4-to-6-year-olds)1Acta Psychological Sinica.17(4): 384-3921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领域的发展还有不足之处。
在语义方面,虽然有一些词汇习得方面的研究,但他们都集中在指示词语上。
迄今为止,还没有针对名词和动词习得的研究。
梁卫兰,郝波,王爽,杨艳玲,张致祥,左启华,Tardif T ,Fletcher P. 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的再标准化.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1(5)原文摘抄:正常语言发展的标准。
MCDI(macArthur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1]是Fenson等人在1993年为美国说英语儿童制定的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
根据MCDI的基本格式,并根据对10名北京市20~22个月龄小儿6个月的跟踪观察[2],按照汉语语法规律,修改完成了/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0(Chinese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 mandarin version ,CCDI)。
经过对北京市1 600多名8~30个月龄儿童的早期语言发展进行了调查,对CCDI量表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并同时了解到一些中国早期儿童语言发展的资料。
[1] Fenson L,Dale PS,Reznick JS,et al.MacArthur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ies user’s guide and technical manual[M].San Diego,London,1993.[2]Fenson L,Pethick S,Renda C,et al.Short form of the macArthur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ies [J].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2000,21:95-116.马滢颖运用心理语言学来分析儿童语言的发展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原文摘抄:心理语言学可以理解为对语言存储、理解及习得过程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调查语言结构的心理现实。
[1]心理语言学既从语言学、又从心理学获取论据。
儿童语言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儿童语言的真正观察和研究,起源于德国学者蒂德曼(D. Tiedemann)。
儿童语言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量的不断增长;运用词汇描述事物的能力一步步提高;词汇的内容更加丰富;在语言表达中逐步掌握某些句法、语法结构;在语言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总之,儿童语言是认知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不断建构过程,通过心理学与儿童语言的联系说明语言交际在儿童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阶段:婴儿年龄在1 个月至1 岁,婴儿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他们喜欢和自己说话,但不能用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然而在这个时期,他们可以理解一些成人的表情及音调。
第二阶段:婴孩的年龄在1 岁至1 岁半这主要是理解的阶段。
在此阶段,婴孩可以说些非常简单的词汇或句子,而他们所说的句子通常由两、三个词汇构成,并没有任何语法规则,但是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却大大提高了第三阶段:婴孩在18 个月至2 岁双句词阶段这是儿童积极言语活动阶段,在儿童语言发展上是一个跃进的阶段。
第四阶段:小孩的年龄在2-4 岁此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快的阶段,儿童所说的句子不断加长,开始有了功能词。
这时儿童已经不是完全按照语义在组合句子,而是开始使用语法规则。
第五阶段:儿童的年龄在5-7 岁小孩的语言已变得成熟,完整,而且富有逻辑性。
d杜映儿童最初词汇的习得及其词义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原文摘抄:本文通过对一个8-18个月儿童词汇习得的观察、记录,初步分析、探讨了儿童词汇习得尤其是词义获得的有关规律。
儿童词义的习得过程是一个从指称具体对象到指称具有相同特征和同一属性对象,从把握对象的个别特征、表面特征到多个特征、基本特征的过程,儿童词义的心理表征从一个笼统的模糊的整体形象向分化的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征和属性的同类对象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在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积极支持下,在儿童的认知尤其是思维的积极参与下,在摆脱外延扩大、外延缩小等错误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邹立志儿童早期词汇-语义系统的形成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总第183期)原文摘抄:儿童的词汇-语义系统经历了分离语词单位、词语理解和使用的互动、选取语义特征、形成语义场等过程。
儿童词汇-语义习得研究是语言习得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语言教育、第二语言教学、语言疾病康复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近些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界、心理学界都作了一些探索,但是比较起语音习得、句法习得来,成果却相对较少。
因为词汇习得既牵涉语言系统内部,又牵涉到语言系统之外的认知发展,既牵涉到先天语言获得能力,又有后天语言学习的因素,习得过程也比较漫长,研究难度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