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类药物
1.H1受体拮抗剂
(1)第一代(镇静型)H1受体拮抗剂:具有镇静、受体选择性差、半衰期短、易通过血脑屏障等特点。
1)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抗组胺作用强,可用于各种湿疹(尤其婴儿湿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及皮肤瘙痒症等的治疗。
成人剂量为75~150mg/d,分3~4次口服,儿童一般用糖浆,剂量10~15ml,分2~3口服。
它与氨茶碱所组成的盐称为晕海宁,有较强的抗晕动病作用,用于晕船、晕车。
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口干及胃肠道刺激症状,偶可发生皮疹及粒细胞减少。
2)氯苯那敏(chlorphenamine):适用于荨麻疹、湿疹、药疹、皮肤瘙痒症及普通感冒。
成人口服剂量为12~24mg/d,分3次口服;儿童为0.35mg /(kg•d),分次口服。
3)安泰乐(hydroxiyzine):对寒冷性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等均有较好疗效。
成人剂量为75~150mg/d,分3次口服;6岁以下儿童为25~50mg/d,分3~4次口服。
本品有嗜睡及致畸等不良反应,故孕妇忌用。
4)去氯羟嗪(decloxizine):除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外,尚有抗5-羟色胺(5-HT)及支气管扩张作用,且作用持久,镇静等不良反应较弱。
可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湿疹、皮肤划痕症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成人剂量75~150mg /d,分2~3次口服,儿童剂量不超过2 mg/(kg•d),3岁以下儿童慎用。
不良反应可有嗜睡、口干及致畸等。
5)脑嗌嗪(cinnarizine):具有抗组胺和钙通道阻滞作用,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脑循环,故尤其适用于老年人。
除可用于各种皮肤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外,尚可用于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等皮肤疾病如寒冷性多形红斑、雷诺氏征及冻疮等的治疗。
成人剂量75~150mg/d,分2~3次口服。
少数人有嗜睡,偶见胃肠道反应。
6)异丙嗪(promethazine):该药口服吸收较快,中枢安定作用较强,并有镇吐、抗晕动、抗胆碱及局麻作用。
成人剂量12.5~75mg/d,分2~3次口服或25~50mg/d肌注;儿童剂量每次0.5~1mg/(kg•d)。
本品不良反应较多,如口干、嗜睡、恶心、体位性低血压、光敏性皮炎等,偶见精神兴奋及肌注部位疼痛,因有刺激性,故不宜皮下注射。
禁用于肝、肾、肺功能减退者。
7)赛庚啶(cyproheptadine):抗组胺作用较氯苯那敏强5倍,并有明显的抗5-HT和抗胆碱作用,中枢镇静作用微弱,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色素性荨麻疹、寒冷性多形红斑。
成人剂量为4~12mg/d,分2~3次口服,6次以下儿童单次剂量不超过1mg。
常见不良反应以嗜睡为主,其他可有头晕、口干、食欲减退等,少数人会出现食欲增加。
8)多虑平(doxepin):本品属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强大的抗组胺作用并兼有抗胆碱及抗α受体效应,对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及老年性瘙痒症等有独特疗效。
成人剂量为50~75mg/d,分2~3次口服。
(2)第二代(非镇静型)H1受体拮抗剂:其共同特点是不易或很少透过血
脑屏障,基本无中枢镇静作用,作用时间较长而不良反应较少。
1)阿司咪唑(astemizole):抗组胺作用缓慢而持久,血浆半衰期可长达24小时以上,最大疗效出现于治疗后的3~4周,停药后临床疗效仍可持续数周,较适合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成人常用剂量为10mg/d口服,6~12岁儿童剂量减半,6岁以下儿童一般用混悬剂,剂量0.2mg/(kg•d)。
本品不良反应轻微,大剂量偶可致心律失常及思睡,不宜与酮康唑、红霉素等同时服用。
2)特非那定(terfenadine):口服吸收迅速,适用于急、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成人剂量为120mg/d,分2次口服,6~12岁儿童剂量30~60mg/d,分1~2次口服。
不良反应较少而轻,但大剂量可致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故美国FDA已决定禁用特非那定而用其活性代谢产物——丁羟酸特非那定代替之。
本品不宜与酮康唑、红霉素等同时服用。
3)氯雷他啶(loratadine):抗组胺作用强,并可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其脱颗粒反应,起效快,作用持久,血浆半衰期为24小时以上,无中枢镇静作用,也无抗胆碱及抗5-HT效应。
成人剂量10mg/d口服,6~12岁儿童剂量5 mg/d,6岁以下儿童剂量2.5~5 mg/d,研碎口服。
4)西替利嗪(cetirizine):能抑制过敏反应的早期阶段,还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趋化作用,对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及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也有疗效。
成人剂量为10~20mg/d口服,6~12岁儿童剂量5mg/d,6岁以下儿童剂量0.2 mg/(kg•d),研碎口服。
不良反应少见,可有轻度镇静、困倦及乏力等。
5)波丽玛朗(primalan):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以及调节迷走神经功能。
见效快、作用持久,血浆半衰期为18小时,且不易或极少透过血脑屏障、无蓄积毒性。
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湿疹及皮肤瘙痒症等。
成人剂量为5~10mg/d,分1~2次口服,儿童剂量0.25mg/(kg•d)。
不良反应较少,前列腺肥大及闭角型青光眼者慎用。
6)阿化斯丁(acrivastine):抗组胺作用强、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约12小时),故对于需要立即治疗或间歇发作的病人特别有帮助。
成人剂量24mg/d,分3次口服。
不良反应少,偶见嗜睡、皮疹等。
2.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cimetidine)能竞争性拮抗组胺H2受体,抑制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还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使受抑制的机体免疫恢复正常,并有止痒和止痛作用。
皮肤科主要用于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疱疹病毒感染等。
成人剂量为0.8~1.2/d,分4次口服,也可用0.4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
本品不良反应多轻微,且停药后即可消失,如腹胀、腹泻、口苦、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头晕、头痛、疲乏、嗜睡等,偶见造血系统反应,出现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故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
较大剂量(每日超过16g)长期应用则可发生男性乳房增大、阳萎、精子减少及女性溢乳等。
3.过敏介质阻释剂:如酮替芬(ketotifen)能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组胺等介质的释放反应,并有H1受体拮抗作用,兼有较弱的抗胆碱与抗5-HT作用,维持时间长(血浆半衰期约为22小时)。
可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及肥大细胞增多症等。
成人剂量为2mg/d,分2次口服,6~12岁儿童剂量1mg/d,3~6岁儿童剂量0.05mg/(kg•d),3岁
以下儿童免用。
4.抗组胺药应用时的注意事项①服药期间勿同时使用可引起组胺非特异性释放的药物(如鸦片类制剂、筒箭毒碱、右旋糖酐、多粘菌素、肼苯哒嗪等)或食物(水生贝壳类动物、酒饮料、含蛋白水解酶的食物等);②对慢性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可联合应用H1与H2受体拮抗剂,或H1受体拮抗剂与钙剂、维生素C合用等;③本类药物长期应用某一种制剂可产生耐受性,故各药之间应经常更换或交叉使用;④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机器操作工人等不宜使用镇静型抗组胺药,或者服药期间避免从事此类工作;⑤需长期用药者,见效后可逐渐减量维持,待病情完全控制后应再服一段时间,以减少复发;⑥某些药物对造血系统及肝脏功能有一定影响,长期应用时应注意查血象与肝功能;⑦局部外用制剂易引起接触性皮炎,一般不轻易采用;⑧老年人、青光眼者及孕妇、婴幼儿应慎用或禁用某些兼有抗胆碱效应或有致畸作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