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刊语法错误分析

报刊语法错误分析

重要报刊中出现的语法错误
一、主语残缺
1、当他第三次试跳时越过这个高度,动作干脆,腾跃时重心离横竿较高。

(《解放日报》2011年3月17日第3版)
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他”,但由于被置于介词结构“当……时”中,便造成了主语残缺。

2、《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

但后来知道狼贪得无厌,终于下决心想办法把狼打死了。

(《文汇报》2008年6月2日第4版)
“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

”,一句缺主语“他”。

二、宾语残缺
1、《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

但后来知道狼贪得无厌,终于下决心想办法把狼打死了。

(《文汇报》2008年6月2日第4版)
“《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缺少宾语“的故事”。

2、菊花牌38支〔TK〕精梳本色棉毛衫具有手感柔软,弹性好,布面清晰,缝制考究,坚牢耐穿。

(《解放日报》2000年2月10日第2版)
全句缺少宾语“等特点”。

三、搭配不当
1、山东聊城杨以增海源阁,为近代著名藏书家。

(《人民日报》2011年8月30日第8版)
主语为“……海源阁”,宾语中心语是“藏书家”,主宾不搭配。

2、标题“四川、福建、北京、天津女排四强出线在望天津队夺魁希望最浓”。

(《新民日报》2011年9月26日第4版)
“希望”和“浓”不搭配。

四、词序不当
1、一家农民开办的大旅店在杭州市郊开业(标题)。

(《光明日报》1981年3月5日第1版)
结合正文可知大旅店是公社办的,标题应改为“一家农民开办的大旅店在杭州市郊开业”。

2、蔡文治为什么说这气话呢?原来南京解放前的前半个月,也就是和谈刚刚破裂,黄绍肱从北京飞到香港去后,顾祝同主持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

(《解放日报》1984年第12期52页)
“南京解放的前半个月”一般会理解为在南京解放以后的半个月,可后面明明讲到“和谈刚刚破裂”,可知说的是南京解放以前。

应该把“的”与“前”的位置换一下。

五、重复累赘
1、但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职务犯罪主体身份的特殊性。

(《人民日报》2011年7月28日第1版《贪官不入监缘何增多》)
其中“首要”、“最重要”含义重复。

2、他经历惊涛骇浪,不仅亲眼目睹了沿途岛屿的奇风异俗,也发现了船上一连串的惊天阴谋。

(《光明日报》2010年7月26日第2版《瑞典王后从哥德堡
号带来童话》)
其中“亲眼”、“目睹”含义重复。

六、句式杂糅
1、为什么神七农架怎么会有这种燕子?而且在如此漆黑的山洞里,能像蝙蝠一样自如地飞行呢?(《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日第8版)
“为什么神农架会有……”,“神农架怎么会有……”两种句式混杂于一句中。

2、由于此书在青年读者中受到广泛喜爱,他曾于2008年被评选为最优秀畅销书获奖。

(《光明日报》2009年1月10日第2版)
此书“曾于2008年被评选为最优秀畅销书”,“他曾于2008年获最优秀畅销书奖”,两种句式杂糅。

七、关联不当
1、然而,(守岛战士)常年在礁上驻守,生活却十分艰苦。

(《人民日报》2011年8月30日第1版)
“常年在礁上驻守”跟“生活十分艰苦”不存在转折关系,误用关联词“却”。

2、他被人残害后弃尸池塘,但陷入沼泽而免于腐烂。

(《解放日报》2010年3月21日第5版)
“弃尸池塘”与“免于腐烂”虽有转折关系但也仅仅是轻微转折,而“陷入沼泽”与“免于腐烂”有密切的因果关系,故“但”字应换为“因”字。

八、不合事理
1、辽宁省第四次森林资源复查结果于近日揭晓:全省森林面积为4641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1.84%。

(《辽宁森林覆盖率达31.84%》,《人民日报》,2010年7月4日头版)
100公顷合1平方公里。

46410公顷即464.1平方公里。

辽宁有14万多平方公里,这点森林未免太少。

如果这点森林就达到覆盖率的31.84%,则辽宁全省面积只能有1457.6平方公里。

如果是46410万公顷,合464.1万平方公里,则几乎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也不太可能,比较合理的猜测是464.1万公顷。

2、池水清澈碧绿,荷花绿叶婷婷。

(《蛙声阵阵唱丰收》,《人民日报》,2003年6月18日第11版)
“清澈”表示清而透明。

“碧绿”则表示清绿色。

《现代汉语词典》说清绿色就是深绿。

荷花塘中的碧绿的水会是轻而透明的吗?反过来说,清而透明的水会是碧绿的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