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已知:矩形ABCD 内接于⊙O ,连接 BD ,点E 在⊙O 上,连接 BE 交 AD 于点F ,∠BDC+45°=∠BFD ,连接ED .(1)如图 1,求证:∠EBD=∠EDB ;(2)如图2,点G 是 AB 上一点,过点G 作 AB 的垂线分别交BE 和 BD 于点H 和点K ,若HK=BG+AF ,求证:AB=KG ;(3)如图 3,在(2)的条件下,⊙O 上有一点N ,连接 CN 分别交BD 和 AD 于10点 M 和点 P ,连接 OP ,∠APO=∠CPO ,若 MD=8,MC= 3,求线段 GB 的长.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39334y x x =--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1)过点C 的直线5334y x =-x 轴于点H ,若点P 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对称轴的右侧,过点P 作//PQ y 轴交直线CH 于点Q ,作//PN x 轴交对称轴于点N ,以PQ PN 、为邻边作矩形PQMN ,当矩形PQMN 的周长最大时,在y 轴上有一动点K ,x 轴上有一动点T ,一动点G 从线段CP 的中点R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R K T →→的路径运动到点T ,再沿线段T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B 点处停止运动,求动点G 运动时间的最小值:(2)如图2, 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至A BC ''∆的位置, 点A C 、的对应点分别为A C ''、,且点C '恰好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连接AC '.点E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 C E '、, 将AC E ∆'沿直线C E '翻折为A C E ∆'', 是否存在点E , 使得BAA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6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点C 在x 轴正半轴上,2ABC ACB ∠=∠.(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点D 是射线BC 上一点,连接AD ,设点D 的横坐标为t ,ACD ∆的面积为S ()0S ≠,求S 与t 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AD 与y 轴交于点E ,连接CE ,过点B 作AD 的垂线,垂足为点H ,直线BH 交x 轴于点F ,交线段CE 于点M ,直线DM 交x 轴于点N ,当:7:12NF FC =时,求直线DM 的解析式.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中,4,BC 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A 作射线AM AC ⊥,点E 是射线AM 上一动点,连接OE 交AB 于点F ,以OE 为一边,作正方形OEGH ,且点A 在正方形OEGH 的内部,连接DH .(1)求证:EDO EAO ∆≅∆;(2)设BF x =,正方形OEGH 的边长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3)连接AG ,当AEG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F 的长.5.问题提出(1)如图①,在ABC 中,4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问题探究(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6.问题背景:如图(1),ABC 内接于O ,过点A 作O 的切线l ,在l 上任取一个不同于点A 的点P ,连接PB PC 、,比较BPC ∠与BAC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问题解决:如图(2),A (0,2)、B (0,4),在x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cos APB ∠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拓展应用:如图(3),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CD ⊥于D ,E 是AB 上一点,AE AD =,P 是DE 右侧四边形ABCD 内一点,若8AB =,11CD =,tan 2C =,9DEP S =,求sin APB ∠的最大值.7.附加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1y ax a =-与y 轴交于点A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点B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求点B 坐标(用含a 的式子表示);(3)已知点11,P a ⎛⎫ ⎪⎝⎭,(3,0)Q ,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像,求a 的取值范围.8.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B ∠=︒,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60ECF ∠=︒.(1)如图1,若AB BC =,求证:AE AF BC +=;(2)如图2,若4AB BC ==,且点E 为AB 的中点,连接BF 交CE 于点M ,求FM ;(3)如图3,若AB kBC =,探究线段BE 、DF 、BC 三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9.如图,直线y =﹣x+4与抛物线y =﹣12x 2+bx+c 交于A ,B 两点,点A 在y 轴上,点B 在x 轴上.(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 ,使得∠ABP =90°,求出点P 坐标;(3)点E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点F 是抛物线上一点,是否存在点E 和点F 使得以点E ,F ,B ,O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1)如图1,A 是⊙O 上一动点,P 是⊙O 外一点,在图中作出PA 最小时的点A . (2)如图2,Rt △ABC 中,∠C =90°,AC =8,BC =6,以点C 为圆心的⊙C 的半径是3.6,Q 是⊙C 上一动点,在线段AB 上确定点P 的位置,使PQ 的长最小,并求出其最小值. (3)如图3,矩形ABCD 中,AB =6,BC =9,以D 为圆心,3为半径作⊙D ,E 为⊙D 上一动点,连接AE ,以AE 为直角边作Rt △AEF ,∠EAF =90°,tan ∠AEF =13,试探究四边形ADCF 的面积是否有最大或最小值,如果有,请求出最大或最小值,否则,请说明理由.11.AB 是O 直径,,C D 分别是上下半圆上一点,且弧BC =弧BD ,连接,AC BC ,连接CD 交AB 于E ,(1)如图(1)求证:90AEC ∠=︒;(2)如图(2)F 是弧AD 一点,点,M N 分别是弧AC 和弧FD 的中点,连接FD ,连接MN 分别交AC ,FD 于,P Q 两点,求证:MPC NQD ∠=∠(3)如图(3)在(2)问条件下,MN 交AB 于G ,交BF 于L ,过点G 作GH MN ⊥交AF 于H ,连接BH ,若,6,BG HF AG ABH ==∆的面积等于8,求线段MN 的长度12.如图1,已知抛物线21833y x x c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B 点在A 点的左侧),与y 轴相交于C 点,且10AB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D 点在x 轴上,且在A 点的右侧,E 点为抛物线上第二象限内的点,连接ED 交抛物线于第二象限内的另外一点F ,点E 到y 轴的距离与点F 到y 轴的距离之比为3:1,已知4tan 3BDE ∠=,求点E 的坐标;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G 由B 出发,沿x 轴负方向运动,连接EG ,点H 在线段EG 上,连接DH ,EDH EGB ∠=∠,过点E 作EK DH ⊥,与抛物线相交于点K ,若EK EG =,求点K 的坐标.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顶点,A D 在坐标轴上,两点的坐标分别是点()0,,A m 点(),0,D m 且m 322m m -62=AB 与x 轴交于点,E 点F 是边AD 上一动点,连接FB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P 点,H 且FD BE =.(1)求m 的值;(2)若45,APF ∠=︒求证:AHF HFA ∠=∠;(3)若点F 的纵坐标为,n 则线段HF 的长为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14.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 ∥DC ,点E 在BC 延长线上,连接DE ,∠A +∠E =180°.(1)如图1,求证:CD=DE ;(2)如图2,过点C 作BE 的垂线,交AD 于点F ,请直接写出BE 、A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3,在(2)的条件下,∠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G ,交CF 于H ,连接FG ,若∠FGH=45°,DF=8,CH=9,求BE 的长.1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y =﹣x+4与x 轴交于点A ,过点A 的抛物线y =ax 2+bx 与直线y =﹣x+4交于另一点B ,且点B 的横坐标为1.(1)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如图1,Q 为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B 上方的一动点(不与B 、A 重合),过Q 作QP ⊥x轴,交x 轴于P ,连接AQ ,M 为AQ 中点,连接PM ,过M 作MN ⊥PM 交直线AB 于N ,若点P 的横坐标为t ,点N 的横坐标为n ,求n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在此条件下,如图2,连接QN 并延长,交y 轴于E ,连接AE ,求t 为何值时,MN ∥AE .(3)如图3,将直线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5度交抛物线对称轴于点C ,点T 为线段OA 上的一动点(不与O 、A 重合),以点O 为圆心、以OT 为半径的圆弧与线段OC 交于点D ,以点A 为圆心、以AT 为半径的圆弧与线段AC 交于点F ,连接DF .在点T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ODFA 的面积有最大值还是有最小值?请求出该值.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8y ax ax a =--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B 在点C 右侧),与y 轴交于点A ,连接AB ,25A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在第二象限的抛物线上,连接PB 交y 轴于D ,取PB 的中点E ,过点E 作EH x ⊥轴于点H ,连接DH ,设点P 的横坐标为t .ODH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作PF y ⊥轴于F ,连接CP 、CD ,CP CD =,点S 为PF 上一点,连接BS 交y 轴于点T ,连接BF 并延长交抛物线于点R .SBC FBO 45∠+∠=︒,在射线CS 上取点Q.连接QF ,QF RF =,求直线TQ 的解析式.17.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过点(6,0)A -,(2,0)B ,(0,3)C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H 是该抛物线第三象限的任意一点,求四边形OCHA 的最大面积;(3)若点Q 在y 轴上,点G 为该抛物线的顶点,且45GQA ∠=︒,求点Q 的坐标.18.在△ABC 中∠B=45°,∠C=30°,点D 为BC 边上任意一点,连接AD ,将线段AD 绕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 ,连接DE .(1)如图1,点E 落在BA 的延长线上时,∠EDC= (度)直接填空. (2)如图2,点D 在运动过程中,DE ⊥AC 时,AB=4 ,求DE 的值.(3)如图3,点F 为线段DE 中点,AB=2a ,求出动点D 从B 运动到C ,点F 经过的路径长度.19.如图1,Rt △ABC 中,点D ,E 分别为直角边AC ,BC 上的点,若满足AD 2+BE 2=DE 2,则称DE 为R △ABC 的“完美分割线”.显然,当DE 为△ABC 的中位线时,DE 是△ABC 的一条完美分割线.(1)如图1,AB =10,cos A =45,AD =3,若DE 为完美分割线,则BE 的长是 . (2)如图2,对AC 边上的点D ,在Rt △ABC 中的斜边AB 上取点P ,使得DP =DA ,过点P 画PE ⊥PD 交BC 于点E ,连结DE ,求证:DE 是直角△ABC 的完美分割线.(3)如图3,在Rt △ABC 中,AC =10,BC =5,DE 是其完美分割线,点P 是斜边AB 的中点,连结PD 、PE ,求cos ∠PDE 的值.20.(操作发现)如图1,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先将三角板的90︒角与ACB ∠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45︒),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 交于点D .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上取一点F ,使CF CD =,线段AB 上取点E ,使45DCE ∠=︒,连接AF ,EF .(1)请求出EAF ∠的度数?(2)DE 与EF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类比探究)如图2,ABC ∆为等边三角形,先将三角板中的60︒角与ACB ∠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30).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 交于点D .在三角板斜边上取一点F ,使CF CD =,线段AB 上取点E ,使30DCE ∠=︒,连接AF ,EF .(3)直接写出EAF ∠=_________度;(4)若1AE =,2BD =,求线段DE 的长度.2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AC ,AB =2,AC =4.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将直线A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α°(0°<α<180°),分别交直线BC 、AD 于点E 、F .(1)当α=_____°时,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2)在旋转的过程中,从A 、B 、C 、D 、E 、F 中任意4个点为顶点构造四边形, ①当α=_______°时,构造的四边形是菱形;②若构造的四边形是矩形,求该矩形的两边长.22.在△ABC 中,∠BAC =90°,点D 是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 ,边AE 交BC 于点F .(1)如图①,当AE ⊥BC 时,写出图中所有与∠B 相等的角: ;所有与∠C 相等的角: .(2)若∠C -∠B =50°,∠BAD =x °(0<x ≤45) .① 求∠B 的度数;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综合与探究:如图1,抛物线24832999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顶点为D ,P 为对称轴右侧抛物线的一个动点,直线AD 与y 轴于点C ,过点P 作//PF AD ,交x 轴于点F .(1)求直线AD 的函数表达式及点C 的坐标;(2)如图2,当//PC x 轴时,将AO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平移,当点C 与点P 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t 秒时,在平移过程中AOC ∆与四边形AFP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如图3,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D 于点E ,直线DF 与PE 交于点M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①当3DM MF =时,求m 的值;②试探究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值m ,使四边形AFPE 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如图,在ABC 中,35,7,tan 4AB BC B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5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过P 作PQ BC ,交AC 于点Q ,以PQ P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QDB ,同时以PQ 为边向下作正方形PQEF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t >.(1)点A 到直线EF 的距离___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D 落在落在PF 上时,求t 的值;(3)设平行四边形PQDB 与正方形PQ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0S 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4)设:PDE APE S S m =△△,当112m 时,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25.在菱形ABCD 中,P 为直线DA 上的点,Q 为直线CD 上的点,分别连接PC ,PQ ,且PC PQ =.(1)若60B ∠=︒,点P 在线段DA 上,点Q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如图①,易证:DQ PD AB +=(不需证明);(2)如图②,若∠B =120°,点P 在线段DA 上,点Q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如图③,猜想线段DQ ,PD 和A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对图②,图③的猜想,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况给予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G解析:(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GB1310 15.【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知∠BDC=∠DBA,∠A=90°,再结合已知条件∠BDC+45°=∠BFD,通过角的等量代换可得出∠EBD=45°,又因为∠BED=90°,即可得出结论;(2)过点K 作 KS⊥BE,垂足为 R,交 AB 于点 S.证明△SRB≌△HRK,得出SB=HK,再证明△ABF≌△GKS,即可得出结论;(3)过点 O 分别作AD 和 CN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Q 和 T,连接 OC.通过证明△OQD≌△OTC,得出AD=CN=BC,连接ON,证△NOC≌△BOC,得出∠BCO=∠NCO设∠OBC=∠OCB=∠NCO=α,由此得出∠MOC=2α,过点 M 作 MW⊥OC,垂足为 W在 OC 上取一点 L,使 WL=OW,连接 ML,设OM=ML=LC=a,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OM的值,继而求出MW=3,WC=9,∴OB=OC=OD=13,BD=26,再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解:(1)如图1,∵矩形 ABCD∴AB∥CD,∠A=90°∴∠BDC=∠DBA,BD是⊙O的直径∴∠BED=90°∵∠BFD=∠ABF+∠A,∠BFD=∠BDC+45°∴∠ABF+∠A=∠BDC+45°即∠ABF+90°=∠DBA+45°∴∠DBA-∠ABF=45°∴∠EBD=45°∴∠EBD=∠EDB(2)证明:如下图,在图2中,过点K 作 KS⊥BE,垂足为 R,交 AB 于点 S.∵KG⊥AB∴∠BGH=∠KRH=∠SRB=∠KGS=90°∴∠SBR=∠HKR∵∠RBK=∠RKB=45°∴BR=KR∵∠SRB=∠HRK=90°∴△SRB≌△HRK∴SB=HK∵SB=BG+SG,HK=BG+AF∴BG+SG=BG+AF∴SG=AF∵∠ABF=∠GKS,∠BAF=∠KGS=90°∴△ABF≌△GKS∴AB=KG(3)如下图,在图3中,过点 O 分别作AD 和 CN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Q 和 T,连接 OC.∵∠APO=∠CPO∴OQ=OT∵OD=OC,∠OQD=∠OTC=90°∴△OQD≌△OTC∴DQ=CT∴AD=CN=BC连接 ON∵OC=OC ,ON=OB∴△NOC ≌△BOC∴∠BCO=∠NCO设∠OBC=∠OCB=∠NCO=α∴∠MOC=2α过点 M 作 MW ⊥OC ,垂足为 W在 OC 上取一点 L ,使 WL=OW ,连接 ML∴MO=ML∴∠MOL=∠MLO=2α∴∠LCM=∠LM C=α∴ML=CL设OM=ML=LC=a则OD=a+8=OC ,∴OL=8,OW=WL=4∵OM 2-OW 2=MW 2=MC 2-CW 2∴ 24450a a +-=1a = -(9 舍去),2a = 5∴OM=5∴MW=3,WC=9,∴OB=OC=OD=13,BD=26∵∠GKB=∠CBD=∠ADB=∠BCO=∠MCW ,tan ∠MCW=13 ∴tan ∠GKB=tan ∠CBD=tan ∠ADB=tan ∠BCO=tan ∠MCW=13 ∴CD=GK=AB 13105= 在 Rt △GKB 中,tan ∠GKB=13GB GK = ∴GB 131015=【点睛】本题是一道关于圆的综合题目,难度很大,综合性很强,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多个知识点,和三角形,四边形相比,圆这部分知识综合性比较强,与各方面联系比较广,所以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原则是:一,运用基本图形的性质,补全基本图形,以利证明;二,运用图形转化的思想,将图形中的分散的条件相对集中,产生新的图形,运用基本图形的性质证明.2.A解析:(1)min 119342t R H '==+;(2)(0,3-3)或(0,6)或(0,3+3)或(0,1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设239(,33)4P m m m --,5(,33)4Q m m -,以及作R 关于y 轴对称3(3,33)2R '--,并过R '点作直线3:4x l y =-的垂线交于H 点R H '即为所求,从而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分四种情形即①当AA''=A''B 时;②当AA''=AB 时;③当AA''=A''B 时;④当A''B=AB 时分别画出图形并进行分析求解.【详解】解:(1)设239(,33)4P m m m --,5(,33)4Q m m -, 23932()2(3)22PQMN C QP NP m m ∴=+=-+-矩形, 30-<,开口向下, ∴当33m =时,(33,33)P -,最少时间12t RK RK TB =++, 3(3,33)2R -,作R 关于y 轴对称3(3,33)2R '--,过R '点作直线3:43x l y =-的垂线交于H 点R H '即为所求, 令y=0,解得5312x =, 12()530H ∴,, t R K K T TH =+''+'',∴过R ''作R H l ''⊥,22min 3119(33)(330)3242125t R H ∴==++'--=+. (2)①当AA''=A''B 时,如图2中,此时,A''在对称轴上对称性可知∠AC′E=∠A''C′E又∠HEC′=∠A''C′E∴∠AC′E=∠HEC′∴HE=HC'=5 3−2 3=3 3,∴OE=HE-HO=3 3−3,∴E(0,3−3 3),②当AA''=AB 时,如图3中,设A″C′交y 轴于J .此时AA''=AB=BC'=A''C',∴四边形A''ABC'为菱形,由对称性可知,∠AC'E=∠A''C'E=30°,∴3=32, ∴OE=OJ-JE=6∴E (0,6)③当AA''=A''B 时,如图4中,设AC′交y 轴于M .此时,A''在对称轴上∠MC'E=75°又∠AMO=∠EMC'=30°∴∠MEC'=75°∴ME=MC' ∴MC'=3 3,∴OE=3+3 3,∴E (0,3+3).④当A''B=AB 时,如图5中,此时AC'=A''C'=A''B=AB∴四边形AC'A''B 为菱形由对称性可知,C'',E ,B 共线 由抛物线2393344y x x =--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可知, 令x=0,解得y=−3x=0,解得:x 1=3,x 23 ∴A (−30),30),3∴3=12,∴E (0,12).综上满足条件的点E 坐标为(0,3)或(0,6)或(0,3)或(0,12).【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二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学会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最短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3.A解析:(1)6y x =-+;(2)636S t =-,()6t >;(3)5599y x =+ 【解析】【分析】 (1)求出点A 、B 的坐标,从而得出△AB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2ABC ACB ∠=∠可得△OCB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求得点C 的坐标,将点B 、C 代入可求得解析式;(2)存在2种情况,一种是点D 在线段BC 上,另一种是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分别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3)如下图,先证ACR CAD ∆≅∆,从而推导出//RD AC ,进而得到CF RG =,同理还可得NF DG =,RD CN =,然后利用:7:12NF FC =可得到N 、D 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详解】解:(1)直线6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6,0)A ∴-,(0,6)B .6OA OB ∴==.45BAO ∴∠=︒,180BAO ABC BCO ∠+∠+∠=︒,2ABC ACB ∠=∠,45BCO ∴∠=︒6OC OB ∴==,()6,0C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B 、C 两点坐标代得606k b b +=⎧⎨=⎩解得16k b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6y x =-+.(2)点D 是射线BC 上一点,点D 的横坐标为t ,(,6)D t t ∴-+,6(6)12AC =--=.如下图,过点D 作DK AC ⊥于点K ,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6DK t =-+,16362S AC DK t ∴=⋅=-+()06t ≤<; 如下图,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6DK t =-,636S t ∴=-()6t >.(3)如图,延长CE 交AB 于点R ,连接DR 交BF 于点G ,交y 轴于点P .45BAO BCO ∠=∠=︒,BA BC ∴=.AO CO =,BO AC ⊥EA EC ∴=,EAC ECA ∴∠=∠.ACR CAD ∴∆≅∆.BAD BCR ∴∠=∠.AR CD ∴=.BR BD ∴=.//RD AC ∴.BH AD ⊥,HBD BAD BCR ∴∠=∠=∠.MB MC ∴=,∠MRB MRB MBR ∠=∠MR MB ∴=.CM MR ∴=.//RD AC ,::1:1CF RG CM RM ∴==.CF RG ∴=.同理NF DG =.RD CN =.∵:7:12NF FC =.:7:12DG RG ∴=.RP PD BP ==,5tan 19PG OF OBF BP OB∴==∠= 6OB ∴=,3019OF ∴=,6OC =,8419CF ∴=. 7RD GN ∴==.1ON ∴=,72PD =.52OP OB BP ∴=-=. (1,0)N ∴-,75,22D ⎛⎫ ⎪⎝⎭. 设直线 DN 的解析式为y ax c =+,将N 、D 两点代入,07522a c a c -+=⎧⎪⎨+=⎪⎩解得5959a c ⎧=⎪⎪⎨⎪=⎪⎩∴直线DM 的解析式为5599y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图形的综合,需要用到全等、三角函数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解题关键是想办法确定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 4.A解析:(1)详见解析;(2)y =(04x <<);(3)当AEG ∆是等腰三角形时,2BF =或43【解析】【分析】 (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OD=90°,AO=OD ,∠EOH=90°,OE=OH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如图1,过O 作ON ⊥AB 于N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2AN BN ON AB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OF ===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得到结论;(3)①当AE=EG 时,△AEG 是等腰三角形,②当AE=AG 时,△AEG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2,过A 作AP ⊥EG 于P ③当GE=AG 时,△AEG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过G 作GQ ⊥AE 于Q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或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健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OA OD AC BD ∴=⊥,90AOD ∴∠=︒,∵四边形OEGH 是正方形,,90OE OH EOH ∴=∠=︒,AOD EOH ∴∠=∠,AOD AOH EOH AOH ∴∠-∠=∠-∠,即HOD EOA ∠=∠,HDO EAO ∴∆≅∆.(2)如图1,过O 作ON⊥AB 于N ,则122AN BN ON AB ====, ∵BF=x,∴AF=4-x ,∴FN=2-x ,∴()222222248OF FN ON x x x =+=-+=-+,∴248EF y x x =--+,∵AM⊥AC,∴AE∥OB,∴BF OF AF EF=, ∴2248448x x x x y x x -+=---+, ∴()244804x x y x -+≤=<; (3)①当AE=EG 时,△A EG 是等腰三角形,则AE=OE ,∵∠EAO=90°,∴这种情况不存在;②当AE=AG 时,△AEG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2,过A 作AP⊥EG 于P ,则AP∥OE,∴∠PAE=∠AEO,∴△APE∽△EAO,∴PE AE OA OE=,∵AE=AG,∴24148 2x xPE y-+==,()22248xAE yx-=-=,∴()22222224448448xx xxx xx---+=+,解得:x=2,②当GE=AG时,△AEG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过G作GQ⊥AE于Q,∴∠GQE=∠EAO=90°,∴∠GEQ+∠EGQ=∠GEQ+∠AEO=90°,∴∠EGQ=∠AEO,∵GE=OE,∴△EGQ≌△OEA(AAS),∴22EQ AO==∴24242()xAE ExQ-===,∴43x=,∴BF=2或43.【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1)12;(2)533)202【解析】【分析】(1)如图1中,过点B 作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BD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如图示,作点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交AB 于点H ,连接CQ ,交AB 于点P ,连接PD 、OD 、OC ,过点Q 作QM CO ⊥,交CO 延长线于点M ,确定点P 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与矩形的性质求出CQ 的长度即为答案.(3)解图3所示,在AB 上这一点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作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连接OS ON OP EP FP 、、、、,通过轴对称性质的转化,最终确定最小值转化为SN 的长.【详解】(1)如解图1所示,过点B 作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135BAC ∠=,180********BAD BAC ∴∠=-∠=-=,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B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BDA ∠=,BD AD ∴=,在BAD 中,,90BD AD BDA =∠=,222BD AD AB ∴+=,即222BD AB =, 42AB =,2222(42)32BD AB ∴===,解得:4BD =,6AC =,11641222ABC S AC BD ∴=⋅=⨯⨯=.(2)如解图2所示,作点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交AB 于点H ,连接CQ ,交AB 于点P ,连接PD 、OD 、OC ,过点Q 作QM CO ⊥,交CO 延长线于点M , 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CQ 交AB 于点P ,PD PQ ∴=,PC PD PC PQ CQ ∴+=+=,点P 为AB 上的动点,PC PD CQ ∴+≥,∴当点P 处于解图2中的位置,PC PD +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CQ 的长度, 点C 为半圆AB 的中点,90COB ∴∠=,90BOD COD COB ∠+∠=∠=, 11903033BOD COB ∴∠=∠=⨯=, 10AB =,1110522OD AB ∴==⨯=, 在Rt ODH △中,由作图知,90OHD ∠=,且30HOD BOD ∠=∠=, 155,222DH OD QH DH ∴==∴==, 222255352OH OD DH ⎛⎫∴=-=-= ⎪⎝⎭, 由作图知,四边形OMQH 为矩形,553,2OM QH MQ OH ∴====, 515522CM OM OC ∴=+=+=, 222215535322CQ CM MQ ⎛⎫⎛⎫∴=+=+= ⎪ ⎪ ⎪⎝⎭⎝⎭, PC PD ∴+的最小值为53.(3)如解图3所示,在AB 上这一点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作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连接OS ON OP EP FP 、、、、, 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PE SE ∴=,FP FN =,SOA POA ∠=∠,,NOB POB OS OP ON ∠=∠==,.PE EF FP SE EF FN SN ∴++=++=,SOA NOB POA POB ∠+∠=∠+∠, E 为OA 上的点,F 为OB 上的点PE EF FP SN ∴++≥,∴当点E F 、处于解图3的位置时,PE EF FP ++的长度取最小值,最小值为SN 的长度,45POA POB AOB ∠+∠=∠=,45SOA NOB ∴∠+∠=,454590SON SOA AOB NOB ∴∠=∠+∠+∠=+=.扇形AOB 的半径为20,20OS ON OP ∴===,在Rt SON 中,90SON ∠=,20,90OS ON SON ==∠=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为202.【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轴对称、勾股定理、圆、四边形等相关内容,理解题意,作出辅助线是做题的关键.6.B解析:(1)∠BPC <∠BAC ;(2)点P 坐标为(220);(3)sin ∠APB 的最大值为1.【解析】【分析】(1)如图,设PB与⊙O交于点D,连接CD,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BDC=∠BA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BDC>∠BPC,进而可得答案;(2)如图,作过A、B两点的⊙C,与x轴相切于点P,连接AC、BC、PC,可知x轴正半轴上的点除P点外都在⊙C外,由(1)可得∠APB的度数最大,根据锐角的度数越大,余弦值越小可得点P即为所求,由AC=BC可得点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A、B坐标可得点C纵坐标为3,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PC⊥x轴,可得PC=BC=3,设P(x,0),则P (x,3),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答案;(3)如图,过点B作BH⊥CD于H,过点A作AM⊥DE于M,延长AM至N,使MN= AM,过N作DE的平行线l,作FG⊥l于G,交DE于Q,以AB为直径作⊙F,交直线l于C 可得BH的长,可得AD的长,可求出P,由AB、CD的长可求出CH点长,根据tan2△ADE点面积,根据S△DEP=9可得△ADE与△DEP对应高的比为2:1,可得点P在直线l 上,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点性质可求出FG的长,可得FG<AB,可知⊙F与直线l有两个交点,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APB=90°,可得∠APB正弦的最大值.【详解】(1)如图,设PB与⊙O交于点D,连接CD,∵∠BAC和∠BDC是BC所对的圆周角,∴∠BAC=∠BDC,∵∠BDC是△PDC的外角,∴∠BDC>∠BPC,∴∠BPC<∠BAC.(2)如图,作过A、B两点的⊙C,与x轴相切于点P,连接AC、BC、PC,∵x轴正半轴上的点除P点外都在⊙C外,∴∠APB的度数最大,∵锐角的度数越大,余弦值越小,∴点P即为所求,∵AC=BC,∴点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A(0,2),B(0,4),∴点C点纵坐标为3,设点P 坐标为(x ,0),∵⊙C 与x 轴相切于点P ,∴PC ⊥x 轴,∴点C 坐标为(x ,3),BC=PC=3, ∴22(43)x +-=3,解得:x=22,∴点P 坐标为(22,0).(3)如图,过点B 作BH ⊥CD 于H ,过点A 作AM ⊥DE 于M ,延长AM 至N ,使MN=12AM ,过N 作DE 的平行线l ,作FG ⊥l 于G ,交DE 于Q ,以AB 为直径作⊙F ,交直线l 于P ,∵tan 2C =,AB=8,CD=11,∴BH 2CH=,CH=3, 解得:BH=6,∴AD=6,∵AD=AE ,∴S △ADE =18,∵S △DEP =9,AN ⊥DE ,DE//l ,MN=12AM , ∴点P 在直线l 上,∵△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MN=322, ∵BF=12AB=4,BE=AB-AE=2, ∴EF=2,∵∠FEQ=45°,∠FQE=90°,∴2,∴FG=FQ+QG=2+322=522<FB,∴⊙F与直线l有两个交点,∵AB是直径,∴∠APB=90°,∴sin∠APB的最大值为1.【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点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是角的对边比斜边;余弦是邻边比斜边;正切是对边比邻边;余切是邻边比对边.7.B解析:(1)直线x=0;(2)B(0,1a);(3)2-≤a≤13-或13≤a2【解析】【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表达式直接得出对称轴即可;(2)根据题意得出点A的坐标,再利用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得出点B坐标;(3)分a>0和a<0两种情况分别讨论,画图图像,求出a的范围.【详解】解:(1)在抛物线21y axa=-中,2a-=,∴对称轴为直线x=0,即y轴;(2)∵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A,∴A(0,1a -),∵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点B,∴B(0,1a);(3)当a>0时,点A(0,1a-)在y轴负半轴上,当点P恰好在抛物线上时,代入得:11aa a -=,解得:2a=或2-(舍),当点Q恰好在抛物线上时,代入得:190 aa-=,解得:13a=或13-(舍),∴当13≤a≤2时,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当a<0时,点A(0,1a-)在y轴正半轴上,同理可知:当点P恰好在抛物线上时,代入得:11aa a -=,解得:2a=2-,当点Q恰好在抛物线上时,代入得:190 aa-=,解得:13a=(舍)或13-,∴当2-a≤13-时,抛物线与线段PQ只有一个公共点;综上: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a 的取值范围是2-≤a ≤13-或13≤a 2. 【点睛】本题是一道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目,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8.A解析:(1)证明见解析;(2)67FM =;(3)kBC DF kBE =+. 【解析】【分析】(1)连接AC ,根据题意判定平行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然后利用AAS 定理判定△BCE ≌△ACF ,从而得出BE=AF ,使问题得解;(2)连接AC ,过点M 作MN ⊥CF ,由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122BE BC ==,323CE CF BE ===CN=x ,则3MN x =,然后利用平行判定△FMN ∽△FB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126355MN FN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3)连接AC ,过点A 作AK ⊥BC ,在DA 上截取DH=CD ,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定△HCD 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根据AA 定理判定△BCE ∽△FCH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HF CM CD AB k BE BC BC BC ====,即HF=kBE ,从而使问题得解. 【详解】解:(1)连接AC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B ∠=︒,AB BC =∴平行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AC=BC ,∠B=∠BAC=∠DAC=∠ACB=60°,又∵60ECF ∠=︒∴∠ACE+∠BCE=∠ACE+∠ACF∴∠BCE=∠ACF∴△BCE ≌△ACF∴BE=AF∴AB=AE+BE=AE AF BC +=(2)连接AC ,过点M 作MN ⊥CF由(1)已证,△ABC 为等边三角形,△BCE ≌△ACF∵E 为AB 的中点∴CE ⊥AB∴在Rt △BCE 中,∠BCE=30° ∴122BE BC ==,323CE CF BE ===由题意60ECF ∠=︒,∴∠BCF=90°在Rt △AMCN 中,∠CMN=30° 设CN=x ,则3MN x =∵MN ⊥CF∴MN ∥BC∴△FMN ∽△FBC ∴MN FN BC FC =,323423x =解得:43x =∴12635MN FN ==, 在Rt △FMN 中,22126367()()55FM =+=(3)由题意可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D=60°,AB CD kBC==连接AC,过点A作AK⊥BC,在DA上截取DH=CD∵DH=CD,∠B=∠D=60°∴△HCD是等边三角形∴∠HCD=60°又∵∠ECF=60°∴∠BCE+∠ECH=∠FCH+∠ECH∴∠BCE =∠FCH∴△BCE ∽△FCH∴HF CM CD ABkBE BC BC BC====,即HF=kBE∴CD=DF+HF=DF+ kBE又∵AB CD kBC==∴kBC DF kBE=+【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有一定综合性,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9.F解析:(1)y=﹣12x2+x+4;(2)P(-4,-8);(3)存在,点F的坐标为(5,72-),(﹣3,72-),(3,52).【解析】【分析】(1)由直线表达式求出点A、B的坐标,把A、B点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即可求解;(2)OA=OB=4,则OB为AC的垂直平分线,则点C坐标为(0,-4),求出直线BC的表达式,即可求解;(3)存在;分OB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或一条对角线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在y=﹣x+4中,当x=0时, y=4,当y=0时,x=4,即点A、B的坐标分别为(0,4)、(4,0),将(0,4)、(4,0),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并解得:b=1,c=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2x2+x+4;(2)∵OA=OB=4,∴∠ABO=45°,∵∠ABP=90°,则∠PBO=45°,若直线PB交y轴于点M,则OM=OB=4,可得直线BP的解析式为:y=x-4,联立:y=x-4,y=﹣12x2+x+4,得:x=4,y=0(即B点);x=-4,y=-8,即P(-4,-8);(3)存在;由y=﹣12x2+x+4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设E(1,m),F(n,﹣12n2+n+4),O(0,0),B(4,0),①当四边形OBEF是平行四边形时,有:EF=4,∴n-1=-4,即n=-3,F点坐标为(-3,72 );②当四边形OBFE是平行四边形时,有:EF=4,n-1=4,即n=5,F点坐标为(5,7 2-);③当四边形OFBE是平行四边形时,有:41Fnm y=+⎧⎨=+⎩,即n=3,F点坐标为(3,52);综上所述:点F的坐标为(5,72-),(﹣3,72-),(3,5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基本知识、平行四边形、全等三角形等相关知识,难点在于(3)中分情况确定平行四边形所处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