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ERP计划层次
22
ERP 以“制造业方程式”为依据来圆满地表达生产运作,使之 第一次成为制造业公认的管理工具集合和标准的知识体系。
由于制造业方程式的普适性,所以 ERP 对于制造业是普遍适用 的。不同企业类型应用 ERP 的计划控制方法,如下表所示。
23
计划与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ERP 为管理人 员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计划和控制的工具,使用这样的工 具可以很好地应付生产制造环境中永恒的变化。 总之, ERP 系统的实施,除考虑企业的生产类型外 ,还应注意企业的销售环境。从表中可以看出,尽管以 ERP 为核心的计划与控制方法因企业的生产类型和销售环
和决策。
12
–(4)数据的及时查询和控制难题。生产管理人员希望可 以随时查阅生产车间的数据、库存数据、采购计划数据 等,会计人员和管理者希望随时查阅成本数据、资金使 用数据等,如果在企业中采用手工数据管理或只有分散 于各职能部门的一些零散的信息系统,则上述目的是不 可能达到的。 由此可见,制造业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对生产计划和控制不
–制订各层次的生产计划(包括中长期规划和短 期执行计划);
–在生产中执行计划,控制车间作业进度和质量 等。
3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现代生产管理理念的
不断更新,一个制造型企业能否良性运营,
关键是使“计划”与“生产”密切配合,企 业和车间管理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 生产现场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快速的 应对措施,保证生产计划得到合理而快速地
人员规范作业,能正确迅速地将生产状况反映给
设计部门,及时找出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
7
(2)少量多样生产形态。由于少量多样的生产形态,制造
现场随时充斥着众多不同的制造工单、在制品、零组件, 生产单位必须具备混合生产能力,弹性而有效率地在一天
当中应付不同产品的生产所需。
(3)市场变化快速难以预测。生产现场也要能机动地应付 变化快速,难以预测的订单式生产形态。 (4)国际性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的发展日渐国际化,企业 所面临的不再仅是国内竞争而是面对全球各地一流产品的
境而异,但是所有的计划方法都是以 ERP 为基础的。
24
6.2 ERP 计划层次
ERP 的计划层次体系有5层,即经营规划(BP)、销售 与运作规划(SOP)、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 (MRP)、生产作业控制(PAC,或采购作业控制),如下表所 示。在5个层次中,经营规划和销售与运作规划带有宏观
21
在此之前的各种包括运筹学、工业工程在内的管理 技法均未能对此做全面的解答, ERP第一次完满地并循环 往复地回答了这个根本问题。 第1个问题, ERP 由主生产计划来同答。
第2个问题, ERP 用物料清单来回答。
第3个问题, ERP 由物料库存与可用量来回答。
。
第4个问题, ERP 则由反映物料期量特征的MRP来同答
计划大纲,以便均衡地利用资源,也作为编制主生产计划(MPS)的
依据。 在早期的ERP 流程中,分为销售规划与生产规划两个层次。由 于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特别在市场经济以销定产的环境 下,生产规划与销售规划常要保持一致,所以后来合并为一个层次 “销售与运作规划”,通常也叫生产规划或产品规划(Production Plan,PP)。但销售规划不一定和生产规划完全一致。例如,销售 规划要反映季节性需求,而生产规划要考虑均衡生产。
力、是否能够实时通信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引入新的 管理技术和工具来应对这些问题。
13
ERP中的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的进步是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互相促进的产物 。最初的物料需求规划(MRP)和制造资源规划(MRP II) 系统,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功效。发展到企业 资源规划(ERP),其基于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思想,有 助于实现供应链上信息的充分共享,带来了一系列的生产 管理创新和变革。
计划,只是对经营规划的进一步具体细化,而不允许偏离经营
规划。经营规划的制订要考虑企业现有的资源情况,及未来可 以获得的资源情况,具有较大的预测成分。
29
2. 第2层次——销售与运作规划(SOP) 销售与运作规划(Sales and Operation Panning ,SOP)的任务 是根据企业经营规划的目标,把经营规划中用货币表达的目标转换 为用产品系列的销售量和生产量来表达,制订一个均衡的年度运作
16
–解决生产和控制的难题。由于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及 时获知生产中的各种实时数据,实行有效控制,同时生 产计划的变动情况会及时反映在生产控制中。 –解决库存和资金周转期的难题。良好的计划保证库存
资金积压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上。
–解决数据的及时查询和控制难题。生产管理人员可以 随时查阅生产车间的数据、库存数据、采购计划数据等 ,会计人员和管理者可以随时查阅成本数据、资金使用 数据等。
政策、企业资源能力和历史状况、同行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有关
信息,制定经营规划,即对策计划。 它包括,在未来2~7年的时间内: 本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及市场定位; 预期的市场占有率;
28
产品的年销售额; 年利润额; 生产率; 生产能力规划; 职工队伍建设等。 企业经营规划的目标,通常以货币或金额表达。这是企业 的总体目标,是 ERP 系统其他各层计划的依据。所有层次的
规划的性质;主生产计划是宏观向微观过渡的层次;物料
需求计划是微观计划的开始,是具体的详细计划;而车间 作业控制或采购作业控制是进入执行或控制计划的阶段。 通常把前3个层次称为主控计划(Master Planning),说明 它们是反映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层次。
25
26
27
1. 第1层次——企业经营规划(BP) 企业的计划是从长远规划开始的,这个战略规划层次在 ERP 系统中称为经营规划 (Business Plan,BP)。企业的经营 规划是计划的最高层次,经营规划是企业总目标的具体体现。 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国家有关
5
生产管理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计划管理。长期生产战略计划;中期生产规划;短 期生产计划。 –(2)各种生产主体的管理。设备管理;工厂布置;工具 管理。 –(3)物料管理。物料管理;采购管理;外协管理。 –(4)作业管理。作业控制;作业标准。
–(5)成本管理。成本计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
修正。
4
生产管理的职能
生产管理的实质是运用材料( Material)、机械设
备(Machine)、人(Man)、结合作业方法(Method)
,使用相关的检测手段(Measure),在适宜的环境
(Environment)下,达成质量( Quality)、成本 (Cost)、交货期(Delivery)的目标。
14
ERP系统中的先进生产管理方式 –价值分析/价值工程 –JIT(Just in Time) –精益生产 –全面质量管理 –流程再造
–六西格玛理论
15
ERP生产管理系统的优点 ERP中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集成的信息系统 制订生产计划并控制计划的执行。传统手工管理生产过程 存在着许多问题,ERP中的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利用先进的 信息技术和与其他子系统的信息集成,有效地解决了这些 问题。 –解决计划和管理的难题。利用ERP制订计划时可以全面 获得来自其他采购、库存和销售系统中的准确数据,可 以利用软件中提供的各种计划方法和模型,当有数据变 动时,计划可以及时调整,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7
ERP中的生产管理系统
第6章 ERP计划层次
第7章 主生产计划MPS
第8章 物料需求计划MRP
第9章 能力需求计划
第10章 生产作业控制源自18第6章 ERP计划层次
6.1 ERP对制造业的普适性
6.2 ERP 计划层次
6.3 销售与运营规划
6.4 生产规划
19
6.1 ERP对制造业的普适性
第二篇 生产管理系统
1
生产管理概述
企业中生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制造企业的
产品或服务,其最终目标就是要找出如何做好
且领先同业的管理方法,以建立企业特殊的竞 争优势。
ERP的雏形是生产管理中的物料计划,对很多
企业来说,生产管理系统都是整个ERP系统的
核心内容之一。
2
生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销售系统的市场需求 或生产计划,对生产进行合理安排,满足客户需 要。 生产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30
3. 第3层次——主生产计划(MPS)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以 生产计划大纲为依据,按时间段计划出企业应生产的最终 产品的数量,以及交货时间,并在生产需求与可用资源之
间做出平衡。
主生产计划是计划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承上启下,
连接了市场与生产。一个有效的主生产计划保证了生产对
11
–(2)生产和控制的难题。由于生产计划不稳定,造成生产进 度不均衡,各种原来需配套生产的零部件之间可能产生数量 上的不匹配,产生零部件的积压或不足,又会引起生产周期 变长。 –(3)库存和资金周转期的难题。为了保证尽量少的停产和应 付紧急订单,企业会采取加大库存的办法,这样库存水平过 高,库存资金积压严重,周转期过长,影响企业正常的管理
–(6)品质管理。品质标准;品质控制。 –(7)综合管理。其他总体性的管理。
6
生产管理的发展和变化 (1)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以旧换新加速迫使产
品设计、工程及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生产部门不断面临新的零组件、新的设备、新 的制造流程及经常性的工程变更,使得生产现场
需要一套实时生产指示系统,能够有效指导生产
制造业生产管理的本质规律可以概括为
·A——要生产什么? ·B——要用到什么?
·C——已经有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