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一轮)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一轮)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 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对寄生生物有受益,对寄主有受害
讨论:1.捕食与寄生的区别是什么? 2.互利共生与寄生的区别是什么?
拓展内容:种内关系
㈠.种内互助
“群聚”互助
“社会性”群聚 蜜蜂群、蚂蚁群等
“生活性”群聚
“报警”互助
发声报警 释放化学物质报警 蜂、蚂蚁等 危险时鹿闪动尾巴 形态动作报警
生态位
种群数量 增长规律 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个体
同种
种群
种群特征
不同
生物群落
群落的演替
个体特征
群落的结构
范围与边界
基础课时案34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演替
2017备考·最新考纲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Ⅱ)。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下列叙述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D )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一定区域 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 。 各种生物种群 种间关系 、空间 2.群落特征:物种的丰富度、____________ 群落的演替 等。 结构、____________
裸岩上的演替
B、次生演替
1.定义: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 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 2.实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过程 ⑴一年生杂草 ⑵多年生杂草 ⑶小灌木 ⑷灌木丛 ⑸乔木(森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1)定义: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上 进行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乔木阶段) ▲在以上演替的各阶 段中,所需时间最长 的是地衣到苔藓阶段, 所需时间最短的是草 本植物到灌木阶段。
(1)捕食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讨论:大鱼吃小鱼是捕食关系吗?
特点:数量上 呈现出“先增 加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 少”的非同步 性变化
(2)竞争
大 象 和 狮 子 抢 夺 水 源
竞争的结果
相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一 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 优势 ,另一方____________ 劣势甚至灭亡 。 方占______
时间 速度 影响因 素 实例
群落演替的原因 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
㈡.外界环境条件变化; ㈢.动物的活动性;
㈣.种内、种间关系; ㈤.人类活动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 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羊群、鱼群等 狼、乌鸦等
同类相食
㈡.种内斗争
争夺配偶
争直结构
(具有明显的 分层现象—— 即不同生物占 据不同高度。)
问:一片水稻田中的水稻高矮是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1)引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
(3)引起水域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阳光、含氧量、食物等
特点: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两种生物生存能 生物B 力不同
时间
生 物 数 量
生物B 生物A
两种生物生存能 力相当
时间
(3)互利共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特点:“同生共死”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4)寄生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
1、回答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 度研究的有关问题 (1)调查方法:土壤动 物 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且身体 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 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是 采用 取样器取样法 。 (2)土壤动物习性: 趋湿趋暗、避光避热 ,应用这 些习性设计诱虫器(如右 图)
(3)种群丰富度的统计有两种方法:
演替过程:
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
(速度慢)
(速度快)
(速度慢)
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终稳定状态。
演替特点:
群落的演替是有一定规律、有一定的方 向性的,而且是可以预测的。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盖的地面,或原来存 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 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消灭了的地方 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裸岩、沙丘、火山岩 和冰川泥土上的演替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 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一是 记名计算法 (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 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一般用于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 群落; 二是 目测估计法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 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 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 很少),适用于 个体较小、数量较多 的群落。
三、种间关系 不同的生物种群聚集在同一空间,它们之间的 联系十分密切,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复杂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按性质可以分为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类型。
2.水平结构
(1)水平结构的特点:主要特征是常呈镶嵌性分布。 (2)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 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3)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四、群落的演替
1、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2、类型 A、初生演替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的组成 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规律技巧】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1定义: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1 .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越 丰富,反之越少。 2.特点:不同群落其优势种不同,丰富度不同。 2 .丰富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从热带到两极随纬 度增加,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3.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4.丰富度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