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施工测量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2017年5月27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 第五章测量准备...........................................................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第八章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第九章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第十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第十一章质量控制......................................................... 第十二章安全管理及安全保护措施...........................................第一章编制依据1、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蓝图、基坑支护设计图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5、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有关程序文件第二章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2、工程地点:西安市尚林路以南、草滩六路以西3、建设单位: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5、勘察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6、监理单位:陕西华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7、施工单位: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8、工程标高:本工程1#厂房、8#厂房、9#厂房、10#厂房、11#办公楼、12#厂房的±相当于绝对标高分别为、、、、、。
本工程所有相对标高均以8#厂房±标高为基准。
9、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约平方米。
其中地下一层(汽车库、设备用房):;1#厂房:;8#厂房:;9#楼:;10#楼:;11#楼:;12#楼:。
建筑楼层:1#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8#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9#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0#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1#办公楼地上6层、地下1层;12#厂房地上6层、地下1层。
建筑高度:1#厂房;8#厂房;9#厂房;10#厂房;11#办公楼;12#厂房。
建筑工程结构安全设计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屋面防水等级:Ⅱ级。
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建筑使用功能:1#、8#、9#、10#、12#楼为厂房、11#楼为办公用房,各主楼地下室为设备用房,中心区域为车库。
施工单位进场时,与建设单位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已办理交接手续,共二个坐标和黄海高程控制点。
位于场地东侧的草滩六路旁,1#点(BM1坐标:X=、Y=;高程:);2#点(BM2坐标:X=、Y=;高程:);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2、测量管理人员组成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工程测量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并收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工程进行中,必须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
工程收尾时,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
对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工程测量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根据总平面图设计坐标,为确保控制网的正确,必须由道路上的城市坐标系统结合建筑物规划红线引入定位。
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检测。
第五章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控制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2、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3、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4、复印测量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技术负责进行技术交底。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一、平面控制点布设原则及要求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原则埋设控制点、组成一个完全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首级控制点,然后利用首级控制点,按照施工流水段在实地放出二级施工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又可用作对工程上的各个节点的复合检测。
控制点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以使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
1、测量依据(首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由业主提供的BM1、BM2两个控制点组成,具体坐标参数详见下表。
控制点的位置详见下图。
2、二级控制网的布设业主提供的控制点BM1、BM2均在施工场地外,不便于现场的测量的工作,需要根据现场的需要和施工条件布设场地内的二级控制点X1、X2、X3、X4、X5形成一个二级控制网。
二级控制点X1、X2、X3、X4、X5的施工坐标如下表X4、X5X2、X3都在施工现场外的范围,受施工影响产生位移的可能较小,故须以BM1和BM2作为复核其他控制点的依据。
3、测量施工控制网(三级控制网)的布设测量施工控制网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轴线结合测量方法进行设置。
根据业主移交给我司的城市控制网基准点的坐标、高程及设计图纸提供的建筑物坐标,±高程取值,换算后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由场外首级控制基准点直接引测至现场。
(1)结合图纸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土方开挖前场地内无充足距离布设轴线控制网,故结合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只能使用全站仪结合AUTOCAD利用极坐标法测出地下室各轴线交点坐标,放出基坑开挖线。
(测站点X5,后视点X4)(2)根据测绘院提供的草滩路旁BM2(黄海高程点高程控制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工地现场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四面各一个,标志在围墙上。
(3)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4)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设三等水准网,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5)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全站仪FTS532N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一、基础地下室测量1、平面放线(1)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X4、X5为基准点,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建立地下结构测量控制网,如下图所示:以上所示坐标均为轴线交点坐标(2)验线首先用全站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然后再实测四大控制轴线及其它轴线的相对位置,防止整个基础在基槽内移动错位。
同时验线时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地下各施工层的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基坑内预留高程点或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保证基础埋深。
(3)地下楼层施工阶段测量从地下底板施工开始采用外控法进行施测。
在地下底板开始施工后每半月将控制点复测一次,以防土建施工过程中轴线控制点移位或碰动,避免外部因素影响测量的精度和正常施工。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写明层数、部位、保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报监理单位复核认可,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2、地下楼层高程控制(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引测所需的标高。
(2)标高向下传递采用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由四个水准点分别引测高程点,然后相互校核,校核后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基准点。
(3)基础地下室施工(即±以下)采用水准仪引测将标高导入塔吊标准节上,且基坑四周东西向各二点、南北向各一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4)根据基坑开挖图撒出条基、基础梁、电梯井、筏板、集水井等开挖线,在开挖过程中首先投测出每次挖掘深度标高,以此标高为依据展开。
最后一次土的开挖必须随时检测基底标高,防止超挖,确保基底标高。
检查基槽截面,保证基槽截面符合规范要求。
(5)在混凝土垫层浇注以前,对底板、筏板等部分按照不大于3m2测设一个混凝土浇注高度的控制桩,可采用小竹片做标高设计,确保混凝土底板面标高位置正确。
(6)地下室柱、剪力墙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墙、柱竖向主筋上标测出混凝土面结构500mm控制线,并用红漆标注,作为支模预留预埋与浇灌混凝土的依据。
(7)地下楼层顶板模板搭设之前,在墙柱竖向主筋上抄测结构1000mm线标高,作为顶板标高的依据。
二、±以上工程1、平面控制点的布置±及裙房平面控制点2、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的传递方法(1)竖向轴线控制使用激光垂准仪采用内控法施测。
当楼面混凝土浇注后,应将控制点引测至建筑内部,投点误差限制在以内。
内控点一般做法是:在主轴控制线交点位置预先埋置100mm×100mm厚8~10mm的钢板并与底板钢筋焊接,底板施工完成点位经复测确定后在预埋钢板上用钢针刻划十字,线宽,并在交点上打眼,以便长期保存钻孔(直径2mm)。
随楼层的施工,在施工层楼板与底层平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内控点竖向位置留置100mm×100mm孔洞,预留洞四周宜设50mm高的阻水圈,以防施工用水溅落至仪器上以及浸泡测量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