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红楼梦的高考试题汇总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和影响的古典名着。
清人得舆在《京都竹枝词》中曾写道:开口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
近代王国维评价《红楼梦》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
现代着名女作家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类似评价还有很多,不一而足。
江苏高考语文从2008年开始出现附加题,至今已有9年,其中有8年考了《红楼梦》的简答题。
简单梳理如下:通过对上述高考试题的分析,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注意:1.明确阅读范围。
《红楼梦》现在通行版本有两种,一是八十回的脂批本;一是高鹗续写的一百二十回本。
高考考查的虽然是一百二十回本,但是重点却在前八十回。
八年的高考题,只有2012年考点在第98回;其余七年都在前八十回:2008年在第1回、第8回,2009年在
第2回,2011年在第5回,2013年在第74回,2014年在第76回,2015年
在第40回,2016年在第17回和第33回。
所以,指导学生阅读原着,重点
应放在曹雪芹创作的前八十回上。
2.明确考查重点。
《红楼梦》已经成为一门学问,可供阅读、学习、研究和考查的东西很多、很丰富。
然而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高考把考查重点放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知识点上,是恰当的、科学的。
3.明确命题变化。
为了确保高考的公正、公平,高
考命题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之中。
首先是由单一的记忆型考查,发展为多元的理解型考查。
如2015年高考题,不仅要求熟悉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有关
情节,还要能对这些情节归纳刘姥姥的性格特征。
2014年高考题,除了要求
熟悉黛玉葬花、黛玉吟诗、黛玉与湘云联句等情节,还要能概括提炼不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