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年等值线高考试题分类汇总

历年等值线高考试题分类汇总

历年等值线高考试题分类汇总[等高线]一、(2009天津)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3-4题。

3. 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A. 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B. 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C. 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D. 背靠丘陵缓坡。

滑坡很少考点:聚落的区位分析解析: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地形平坦开阔。

参考答案:C4. 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A. aB. bC. cD.d 考点:等高线图的判读解析:河流一般形成在山谷(等高线特征为由低处向高处弯曲),abcd 四地均可能有河流发育,但能与乙地相通的只有d处的河流,且d处位于该河流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沙金可大量沉积。

参考答案:D二、(2009四川)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A.瀑布飞流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峡谷【解析】图中的河流②、④在200米等高线处注入湖泊,湖泊周围是山脉。

【答案】B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A.甲——育用材林B.乙——培育橡胶C.丙——种植棉花D.丁——发展茶园【解析】橡胶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它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喜高温、高湿、静风、沃土。

目前,主要的橡胶产地是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

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不能种植棉花,应当种植林木。

甲处地势相对平坦,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D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解析】①地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同。

深秋的清晨甲地临近湖泊,更容易出现雾。

【答案】C三、(2009上海)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10.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一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一东南向D.南北向11.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 B. 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 上、下部均平缓D. 上部较缓,下部较陡四、(2009全国卷二)图2中。

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6~8题。

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 800米B.1500米C. 1800米D.2100米【解析】该题目考察考生的基本学科素养----等高线的判读。

H的海拔高度在2000---2200米之间,甲聚落的海拔高度在400—600之间,两地高差在1400---1800之间,故选1500米,也可借助计算公式:(8-1)200<H<(8+1)200,进行两地相对高度的取值界定。

选B【区分度】:低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B.18℃C.2 1℃D.24℃【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对气温垂直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两地气温相差5度,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的规律,上午10时两地应相差9度左右,即甲地应为21度左右,显然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地势差异,下午15时的H地气温与10时时相差不大,而甲地在获取了做够的太阳辐射后的15时,其气温要比上午时的21度偏高,故可确定D选项。

【区分度】:高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天气、天气系统的掌握与理解,第二天,高压系统已经不在控制该区域,故可甄别四个选项(当然,这其中需要分析及简单计算该天气系统的移动)。

选C【区分度】:中五、(2010山东卷)图13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

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址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

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

(6分)(2)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4分)【答案】(1)海水浴场适宜建在A地;滨海地质公园适宜建在B地。

理由:A地:坡缓水浅、有沙(砾)滩;B地:岩石裸露,海蚀地貌发育(2)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陡崖设置护栏,对崖壁进行除险加固。

六、(2010江苏卷)图6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9~10题。

9.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KLOP线B.KMOP线C.KMNQ 线D.KRQ线10. 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KRQPT线B.KMNQPT线C.KLOPT线D.KST 线【答案】9B 10D 解析:等高线判读是等值线中最经常考的知识点。

第9题,分水(脊)线从大的方面来说往往是山脉或高低,从微地貌来说又是以山脊。

第10题,按照“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的要求选择等高线分布比较系数的线路。

七、(2010 海南卷)21.读图7,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10分)【解析】:考查区域等高线地图气温特点和成因判读.考虑到基多位于赤道高山(海拔接近3000米)位置,赤道地区海平面常年高温(大于25°以上),考虑到山地气温递减(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6°),基多大约常年温度在17°(25°-18°)左右,气温应该"终年温和",年温差较小,但由于山地影响昼夜温差较大(昼夜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答案要点及评分】: 特点:终年温和,(2分)年温差很小(2分),昼夜温差大(2分)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2分),海拔高(接近3000米)(2分)八、(2010 浙江卷)图4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

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7~8题。

7.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A.甲、乙;①B.乙、甲;②C.甲、乙;②D.乙、甲;①解析:主要对地形剖面与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考查。

读剖面图分析高低起伏,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判清河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征。

水库建设在“口小肚大”的区域,同时适当考虑河流等因素。

8.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A.③④B.④⑤C.⑤⑥D.③⑥解析:本小题涉及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等知识;温室大棚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与农民增收角度来命题的,大棚要建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方,且气候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山地上,种植反季节蔬菜,满足市场需求。

污水处理厂建在聚落河流的下游。

九、(2011天津卷)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5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答案】:B 点拨:图4的地质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必须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区9.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 B.b C.cD.d【答案】:B 点拨:华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阳光入射时间长必须位于山的南坡,受滑坡和泥石流威胁小,必须位于坡度小的山坡或山脊上。

十、(2011 江苏卷)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

图3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 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 ②低坡度最陡C. ③地分布有茶园D. 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答案】C【解析】①地附近的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②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④地位于瀑布上游地区,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是在瀑布的下游位置,③地位于低山南侧的缓坡处,根据图中30°N,可知该地有茶园。

8.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答案】A【解析】该考察线路起点海拔最低点,海拔为(100,200),最高点为④地附近,海拔为(500,600),即该该考察线路的高差范围是(300,500),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

十一、(2011 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图1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3—4题。

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答案】3D 4B【考查的知识点】等高线知识、地形对堆积物的影响【解题思路】3、“溪谷的变化情况”主要是通过地貌变化来体现,对比溪谷台风前后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可知侵蚀和堆积强度变化4、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海拔高低;或凸值法:凸大(凸向大值区)为小(值小),凸小(凸向小值区)为大(值大)。

找出山谷地形所在位置即可。

十二、(2010(新课标)全国卷)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十三、(2011新课标全国卷)读图1,完成6-8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B.55mC.60mD.65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m B.40m C.90m D.65m答案:1C 2C 3B解析:本组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地形与河流等地理事物联系能力。

第6题,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

C正确。

第7题,①②③④四处,③处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

C正确。

第8题,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大坝建在如下图示位置,设计坝高13米,大坝顶端最高与50米等高线持平,不能超过50米等高线,由图例可知坝顶长约为40米。

【命题立意】::本题只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题时要注意观察等高线的数值,间距以及比例尺等基础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