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厌学现象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
以致不少人由于生活过于紧张而精神崩溃,还有一些人因为不堪忍受生活和工作压力而自我结束宝贵的生命。
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
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悠闲的双休日,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
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
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脆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反叛?如今的孩子吃穿不愁、生活优裕,却为什么总是喊苦、喊累?为什么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如此困难?孩子应该有怎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孩子应该过怎样的学习和娱乐生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百分之八点四、初中生仅有百分之十点七,而高中生仅有百分之四点三;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的即适合应考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恰恰是造成他们厌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厌学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
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概念界定“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
在当前的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
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
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关于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效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课题。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认知水平、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心理辅导和矫正,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力量,使厌学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圆满完成小学六年教育,为他们中学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分析厌学原因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还有因自身的认知条件造成学习困难的等等,这么多的原因中,一定存在着主导原因。
而造成厌学的主导原因也因人而异。
因此,要解决厌学问题,就必须找到起根本性作用的主导原因,对症下药。
以下是我们课题组在分析原因时所做的工作:△我们的统计在我们做了详实的准备工作,确定了这13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之后,我们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查阅了他们近几个学期的学习成绩。
在此将张强(二年级学生)和王刚(五年级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注:①为保护被研究者,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本课题所用的均为化名。
②本课题中学生成绩在班级中的名次不对外公开,只作为研究的一个数据.表1:学生张强语文、数学期末检测成绩统计表语文数学班级中名次(共48人)一年级上册 80 82 48一年级下册 82 80 47二年级上册 78 75 48不难发现,该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平时的单元检测也都差不多,名次都在班级的最后三名,属于班级中的学困生。
像他这样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厌学学生还有3位,他们是谢飞、陈滔和周茜。
表2:学生王刚语文、数学期末检测成绩统计表语文数学班级中名次(共52人)三年级上册 90 98 8三年级下册 80 90 26四年级上册 72 83 35四年级下册 70 80 47五年级上册 63 75 51从王刚的学业成绩中,我们发现他的成绩一直在走下坡路,成绩越来越不理想。
像他这样成绩明显下滑的厌学学生还有8位,他们是李英、李胜、郑军、黄伟、姜磊、陈碧、林明和温洋。
△我们的调查这一次的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学生厌学原因而设计的,共设计了21道题目,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分析,初步确定13位学生中有4位(张强、谢飞、陈滔和周茜)主要是由于自身因素造成学习困难而导致厌学的。
其中张强、谢飞是因为注意力分散、好动贪玩,致使学习成绩跟不上,从一入学开始,成绩一直不理想;周茜是由于阅读方面存在不足(学习能力的不足),再加上学习方法的不适当而成为学困生;陈滔是由于自己曾有不良行为而造成心理压力,导致厌学。
有5位学生(李英、王刚、李胜、温洋和林明)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家庭因素。
其中李英是由于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过高,自己为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林明和王刚是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而产生厌学;而李胜和郑军则是由于家长对他们的学习丝毫不关心,听之任之,再加上“学习无用论”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厌倦了学习。
还有1位学生(姜磊)是由于学校因素(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态度、同学的歧视等方面)使他对学习没有了兴趣。
另外,还有2位学生(陈碧和黄伟)则是由于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电视而荒废了学业。
当然,这些学生的厌学原因并不单纯是某一方面,往往是多方面并存、相互影响的。
如学生陈碧,他在问卷中写道:一开始,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后来因为有一次表哥带他到电子游戏室打游戏,从此就迷上了。
于是,他每天放学后都去打游戏,把作业扔在一边,上课时也想着游戏。
学习成绩明显退步。
老师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他,而家长却不当一回事。
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家长和老师的批评,电子游戏的诱惑,使他越来越不想学习。
越是不想学习,越是想打电子游戏,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他开始厌学了。
又如学生周茜,她在问卷中写道:“因为我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差,所以学习成绩总是跟不上。
由于我学习成绩不好,同学们都不愿意跟我玩,还经常嘲笑我。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不管我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我觉得学习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我真的不想再学习了。
”周茜的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因学习不好而被同学冷落、嘲笑、孤立的苦恼。
她在这样一个没有集体温暖的班级中,又怎么会对学习有信心呢?又怎能不产生厌学的情绪呢?△我们的观察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情况,课题组成员对厌学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观察他们在课堂上、课间、晨会上的表现,以下是10位学生在一节课内学习投入状态的统计:厌学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学生姓名扫视(4分钟1次,共40分钟)非投入学习百分比%1 2 3 4 5 6 7 8 9 10张强②② ③⑦ ② ③ ⑦ 70%李英②③④⑤ ② 50%王刚⑥⑦③② ② 50%谢飞④⑤②⑤ ④ ⑧ ③ 70%李胜④③③ ④ ⑧ 50%黄伟①⑥⑦② ⑧ ⑦ 60%郑军⑦③⑧③ ⑨ 50%姜磊②①⑤ ⑤④ ④ 60%周茜①⑥⑥① ⑥ 50%陈碧⑦⑧⑨ ⑦ 40%陈滔④③ ③ 30%温洋④② ⑧ 30%林明⑨①⑥⑥ ⑦ 50%注:与①—⑨编码相对应的非投入行为类别为:①打瞌睡;②与任务无关的闲聊;③做其他的事;④侵犹其他学生;⑤闲荡;⑥发呆、出神;⑦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⑧玩铅笔、橡皮等文具;⑨离开位置。
此表记录了厌学学生在一节课内非投入学习的时间比例,还记录了学生非投入学习的具体情况,如从李强的记录情况中,我们看到他在40分钟内,要么在打与任务无关的闲聊(编码②),要么在做其他的事(编码③),要么要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编码⑦)。
以上这些厌学学生绝大多数是上课好动、注意力分散、喜欢与同学讲话,偶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注意倾听并作出反应,其中只有一位(周茜)上课较安静,经常发呆、走神,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从来不举手,老师叫她回答,她总是默不作声。
从此表中,我们还发现,厌学学生前半节课比后半节课注意力稍集中,后半节课学生非投入学习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而投入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
除了课堂上的观察,我们还注意观察了学生课间、放学后的表现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课间较活跃、好动、贪玩,只有学生周茜课间不大愿意出去玩,经常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时画画,有时做手工,有时则靠在桌子上休息。
△我们的访谈1、访谈厌学学生我们设计好访谈的提纲,从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等)、学生历来的学习情况、学生所喜欢的老师和不喜欢的老师、学生喜欢上的课与不喜欢上的课、学生所交往的同伴、学生所喜欢做的事等等几方面,阶段性地进行访谈。
以下是对厌学学生黄伟所作的访谈记录:受访者:黄伟性别:男年龄:8岁年级:二年级访谈者:王晓波(简称:W) 访谈时间:2003年3月17日访谈地点:办公室(下文括号中的楷体字部分为访谈者添加的说明)W:你好,黄伟,我可以跟你聊聊吗?H::(点点头)好呀。
W:我很喜欢看电视,你喜欢看吗?(知道他很喜欢看电视)H:(眼睛一亮)我也喜欢。
W: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两人有相同爱好,气氛轻松,谈话愉快地进行)H:动画片。
(不假思索地回答,声音特别响亮)W:你看电视的时间长吗?H:不知道。
爸爸都说我看迷住了。
W:你平时放学回家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看电视。
H:(有点不好意思,低声说)先看电视。
W:有时电视看迟了,会不完成作业吗?H:(声音更低了)是。
W:上课时会经常想起电视里的内容吗?H:会。
W:……(以下是访谈者教育H要合理安排时间的话)从以上这一段访谈内容中,我们分析黄伟很喜欢看电视,甚至有些迷恋,这种迷恋影响了他的学习。
不过从这孩子讲话时的表现,我们认为他还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
2、与同班同学谈话通过与厌学学生同班同学的谈话,我们了解了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包括课堂上的表现、课间表现、校外表现以及他们在同学中的受欢迎程度。
他们的谈话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材料。
我们除了知道这些学生在课堂、课间的表现与我们的调查问卷、观察记录都很相似之外,还发现大部分厌学学生都不太受同学欢迎,有几位甚至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挤。
与他们交往密切的基本上都是像他们一样学习成绩差、不太愿意学习的同学,他们感觉不到集体的温暖。
3、与家长、教师谈话家长与孩子朝夕相伴,关系十分密切。
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也是最清楚的。
因此,我们通过与家长电话交谈、请家长到校面谈、教师家访等形式跟家长取得联系,从家长那里了解了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