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厌学现象成因与对策

学生厌学现象成因与对策

学生厌学现象成因探究与对策
从事教育教学多年,或多或少总会碰到学生迟到、早退、上课走神开小差、无故旷课、弃学等问题,这些都是厌学造成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及早发现并认真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原因所在,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其发展。

这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产生厌学问题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有教育内部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生本身的原因等等,而且这几方面的原因是相互作用的。

一、教育内部因素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

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也是主要依据成绩,并以此来影响教师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待遇,因此使得学校把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势集中在层层拔尖上,甚至有的学校分快慢班,抓快班、保尖子,这样就使多数学生的心理产生包袱,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眼看升学无望,便自暴自弃。

2、课程和教材的设置不合理。

现行课程是以学生升学为主要任务而设置的,还没有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框架。

科目设置过多,分得过细;教材内容过多,授课时间过长,这样使学生复习、消化、思考问题、完成作业、预习课程内容的时间相对减少,而且多数学科要求过高,超过大多数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学生容易畏难而退,对学习失去兴趣。

3、考试制度不合理。

学生在学校的各级各类考试,名目繁多,学生的考试压力沉重。

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机械性操作练习,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呆读死记,才能竞争取胜。

学生或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或对考试失去兴趣。

与之相反,德育、体育、劳动教育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学校把它们看作“副科”,造成学生片面发展,学习生活单调,使学生容易形成厌倦情绪和疲惫心理,从而产生厌学行为。

4、教师素质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不少教师对所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缺乏系统学习,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和灵活应用。

教学不能按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法单调,多采用“填鸭式”,把握不了重点,学生只好苦学、蛮学,整日堆在书堆里,没有思考时间和闲暇时间,从而造成一批学生厌学。

二、社会因素
1、知识贬值。

社会存在“一切向钱看”、“金钱是万能的”、“知识无用论”等错误倾向,扰乱了学生的视线,使少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啃书都是傻瓜”,看到一些文盲、半文盲发财,逐渐产生了物质上的拜金心理,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2、青少年处在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自身识别能力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文化融合,西方的道德伦理观念使一些青少年的世界观变得模糊不清。

学生在思想上的困惑,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社会投入少。

在教育投入方面,虽然国家拨给的教育经费年年增长,但仍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人均教育经费还处在较低水平。

三、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

有的家庭中父母经常拌嘴、打架,态度粗暴,常为小事拿孩子出气,甚至离婚,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家长行为不端、生活作风不检,使孩子产生灰色心理并效仿;有的家长小市民习气重,极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品德变化,甚至目光短浅,让孩子弃学赚钱。

这些现象让孩子智力发展受到压抑,逐渐缺乏学习的兴趣,因而导致厌学。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无论是教育内部因素、社会因素、还是家庭因素,都是学生产生厌学的外在因素。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相信自己,坚定信念,不要受社会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刻苦学习,健康发展,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五、相应的对策
厌学现象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要得到根治,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全力配合,大力支持。

由于厌学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产生的原因复杂,所以要想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就需要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入手。

原因找到了,只需对症下药,对出现厌学行为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矫正,针对个体差别,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流失生做细致的争取工作……就能从根本
上改变学生厌学问题。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家庭、学校对待学生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家长和学校应该联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并不是
一件轻松的事情。

家长和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家长、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从事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

家长应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思想及学习情况。

加强家校合作是防止和纠正学生厌学的有效手段,家长应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

其次,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学生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时时都在观察着教师的言行,热切期盼着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赏。

如果学生尊敬某一教师,真心喜爱某一教师,就会对该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好感,既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因此,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第三,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注意的事物,往往体现出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被学生关注、希望接近、了解这些未知事物,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因此,教学时,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
新奇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从而改变学生厌学情绪,为进一步学习打好良好基础。

总之,小学生厌学的成因是复杂的,但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甘肃金昌市金川区第一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