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6陋室铭(共22张PPT)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6陋室铭(共22张PPT)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到扰乱。
使……劳累。
没有嘈杂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助词,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重点字词 可以调素琴:能够 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
知县见他仍读书阅经、写诗著文,悠然自得。就给他一 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
半年时光,三次搬家,越搬越差。刘禹锡想,这狗官实 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 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
美读美悟
细读,品人物形象
志当存高远,心当存澄洁。
美读美诵
背诵美文,做到个性化的演读式背诵
翻译: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 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 去住,就不简陋了。”
“一气之下”《陋室铭》
刘禹锡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和州知县便多方刁难。他 先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刘禹锡便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房屋缩小到一 间半,刘禹锡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 阳心在京。”
朗读美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响亮。
听读美文
要求:明确节奏
陋室铭
刘禹锡(yǔ xī)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wú)德馨(xīn)。苔痕(tái hén) 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hóng rú),往来无 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dú)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shǔ)落魄至此。却不知敛志收才,如今让你蜷缩于陋室一间, 看你还如何逞才! 刘禹锡: 县令:城中既无杨柳也无白帆,看你还能吟咏何物? 刘禹锡: 县令:诗人最好宴饮交友,现如今你已穷居陋室,看还有谁愿与你为伍? 刘禹锡: 县令:如今你是无权无钱,寂寞寥落,看你以和为乐? 刘禹锡: 县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枉你满腹经纶,劝蜷居于陋室。被贬19 年,未见起复,还有何前程可谈? 刘禹锡:
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 (倒装句)
有何陋? 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不译,助词,宾语 前置的标志
美读美析
慢读,品陋室形象 思考:陋室真的不陋吗?“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可以从写法、语言……品析)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 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云:何陋/之有?
美读美译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在于 出名,有名
神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
住)就显得神异。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 感到简陋了)。
读出音韵美
要求:多对偶句,读出节奏美 讲究押韵,读出音乐美 用词凝练,读出画面美
读出音韵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课后作业
1、仿写训练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仿照《陋室铭》的格式,
写一篇铭文表。
可参考的题目有:《教室铭》《吾家铭》《朋 友铭》《学习铭》《旅游铭》……
《教师铭》
教不在深,善导就行。师不在威,爱生则灵。 教书育人,惟吾钟情。板书传知识,讲台树精神。
谈笑有学子,举止讲文明。可以批作业、改作文。 有备课之用心,无上网之闲情。荆州余映潮,重庆 有王君。梅子云﹕教无止境!
蔓延到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 染上青色。
博学的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知的平民。
能够 弹琴
指佛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能够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刘 禹 锡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文体解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 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 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 家。有“诗豪”之称。他 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 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 忧国忧民。作品有《刘宾 客集》、《刘梦得文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