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习题【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含答案)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的工业全部转移到西部D.加强东、西部地区之间文化交流(2018·福建省宁德市期末)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
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
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
4.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应防止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酸雨D.水资源短缺
5.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完成6~7题。
6. 下列因素中,主干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D.人口
7. 中宁—郑州段发生明显弯曲,原因是()
A.为更多的城市供气B.补充气源
C.地形障碍D.绕过自然保护区
(2018·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
读图完成8~10题。
8.“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①减少工程量②运水比较节约③调节沿途气候④减少水污染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9.“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资金相对欠缺B.技术水平较低
C.地质环境复杂D.气候条件恶劣
10.“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D.运营成本高导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较高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2018·山东省临沂市期末)下图示意“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
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A.保障城乡用水B.开发水能,提供电力
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D.提高通航能力
4.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占用耕地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D.减轻土壤盐碱化
5.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水位显著提高
6.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B1、B2、B3)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______工程。
(2)图中B3调运的能源主要是水电,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3)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我国能源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且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实现区域发展与能源资源的供给平衡,就必须进行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陆上天然气集中分布在()
A.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B.内蒙古、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C.新疆、青海、川渝、吉林D.山东、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2.下列地区中,能源资源最为短缺的是()
A.华北地区、东北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华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D.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
3.关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本区能源尚能满足其经济发展需要
B.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地区
C.西部地区因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D.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一
4.我国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严重②给交通运输造成很大的压力③煤炭燃烧效率低④煤炭开采成本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根据《新疆哈密地区煤炭工业“十二五”——2020年区域发展规划》,哈密地区将围绕“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规划到2015年末煤炭产能超过1.5亿吨,到2020年煤炭产能超过3亿吨。
据此回答5~6题。
5.哈密地区提出“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交通条件B.接近消费市场
C.丰富的煤炭资源D.国家政策扶持
6.目前,制约该战略实施的条件有()
①交通运力不足,且运输距离远②输电线路少,电网建设滞后③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需求量急剧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 700千米。
“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
据下图回答7~8题。
7.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8.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9~10题。
9.“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
12.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