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homework(1)一、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A.泰勒和法约尔B.怀特和威洛比C.威尔逊和古德诺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A.社会人B.经济人C.自动人D.复杂人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 C )A.威廉•配第B.马歇尔C.亚当•斯密D.洛克6.美国公共行政学创始人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C),通常被认为是进入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标志。
A.《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 B.《公共行政原理》C.《行政之研究》D.《行政行为》7. 孙中山先生在借鉴国外的“三权分立”之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B )思想。
A.四权分立B.五权分立C.六权分立D.议行合一8.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发展过程中有三种研究途径或三种研究范式,即公共行政途径、公共政策途径和(A)途径。
A.公共管理B.公共组织C.公共问题D.公共事务9.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通的公共管理途径,其中的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被成为( B )A. B途径B. P途径C. S途径D.T途径10.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放任时期认为国家充当的是一个(B )角色。
A.全知全能政府B.“守夜人”和“警察”C.服务型政府D.懒汉11.美国管理大师麦克尔·哈默博士在工程再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D )。
A.政府失灵B.市场转变C.政府改革D.政府再造12.按照责任的承担者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B)和个人责任。
A.领导责任 B.组织责任 C.行政责任D国家责任13.按照( B )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工作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
A.责任的承担者B.责任的性质C.责任的来源D.责任的归属三、多项选择1.福利国家兴起的原因(ABCD )。
A.社会出现了失业、贫困、环境、卫生等严重问题B.工人组织起来强烈要求政府实施保护工人利益的社会政策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D.福利经济学等理论的推动2.新自由主义阶段的主要政策是(ABC )。
A.调整经济职能目标,将重点由“充分就业”转向控制通货膨胀B.由经济“高速增长”转为稳定、适度增长C.收缩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增强市场机制D.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控制3.非营利组织在国外又称为(AB )。
A.第三部门B.公民社会C.非政府公共组织D.社会中介组织4.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可以分为(ABCD )。
A.公共企事业组织B.社会中介组织C.社会团体D.社会自治组织5.从我国实际出发,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主要是从(ABCD )方面判断。
A.非政府性B.合法性C.非营利性D志愿性四、简答题1.新公共管理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在政府职能定位上,主张将制定政策只能(“掌舵”)和具体管理职能(“划桨”)分开。
2在管理理念上,强调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建立“顾客驱动”机制,给公民以更多的选择权,让社会公众来评价政府工作效果。
3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主张摒弃传统的官僚制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4在管理实践中,主张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与成功经验,强调对效率、小郭和质量等结果的重视,强调授权和分权等。
2.简述政府再造的背景?答:政府再造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政府规模的膨胀导致“政府失灵”二、财政状况恶化三、公共选择理论的推动四、国际化、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革命五、官僚主义导致民众对政治的不满3.什么是政府失灵?答:“政府失灵”又称“政府失效”,一般式政府干预达不到弥补“市场失灵”的预期目标,或者是政府干预的代价超过了“市场失灵”所造成的缺损。
4.简述公共管理伦理与责任的控制机制答:公共管理伦理与责任的控制机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行政控制机制。
从某种程度来看,公共组织本身就是一个责任机制,这最典型地表现在科层制的设计原则之中,科层制本身便是一个层级节制的监督网络。
二、立法控制机制。
公共管理活动需要立法与行政组织等密切配合,公共管理责任的维护也有赖于立法的控制。
三、司法控制机制。
司法是监督行政活动等公共管理活动的一种重要力量。
四、社会控制机制。
公共管理的过程并非公共组织单方面行使权力的过程,而是政府与公民的互动过程。
五、案例分析请阅读书上第115页“孙志刚案件始末”,并回答思考题。
答:1.针对如何认识孙志刚事件的本质,我是这样理解的:一.缺乏权力制约机制。
政府权力缺乏制衡和官员权力缺乏制衡。
《收容法》是由政府制定的一步行政法规,它明显和宪法相抵触,因此在政府制定出这部法规之后就应该进行审查,能及时进行废除,然而人大这个工作也没有做,致使一部违反了宪法的行政法规存在长大十几年之久。
二.官员权力缺乏制约,老百姓没有投诉的渠道,因此侵犯老百姓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有法不依。
法律制定出来就应该百分之百的遵守,不论是民众还是官员,不论法律是对还是错。
四.官本位主义。
官本位主义是一种集体腐败的现象,这种现象普遍而且不容易受到处理,因为他可以借口说这不是为了他一个人的利益。
四.狭隘的地域主义。
2.我是这样理解公共管理主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3.这一事件对我国公共管理主体提出的警示有:5.我国整固有关部门对此事件的处理有:简述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P5--6答:1、目的不同。
公共管理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主要给特定社区的人们提供非营利性的产品或服务,其目的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以营利为目的。
(2)限制因素不同。
公共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则不同,法律在其活动中仅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它的原动力就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
(3)物质基础不同。
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发行债券,是公共的,必须公开化;而企业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投资的回报,来自于所获得的利润,不需要公开化。
(4)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
公共管理人员是选举或任命而产生的,主要依赖于政治才干和政治倾向性,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
(5)绩效评估不同。
公共管理评估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好坏、减少各种冲突的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其消耗程度等,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的评估指标主要是销售额、净收益率、资本的净收益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程度、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等,偏重于经济效益。
2、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P11-13答:(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举例说明)3、简述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
P39--40答:答:(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分配;(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4、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P43-45答: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政府失效论是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和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局限和失败问题。
政府失效的表现及原因:(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4)寻租及腐败;5、简述公共政策规划主体和基本原则。
P91-92答: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其他机构。
基本原则是: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
6、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
P96-98答:(1)政治因素:政策的特性(如:复杂性和合法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包括: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执行;(2)行政因素:政策执行机构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条件包括:职权明确、保证执行权威、有执行保护);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如: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等);政策执行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3)沟通因素: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了解某项政策的意图;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做好政策执行中的交流(内外横向交流、上下协调)。
四、论述题:1、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
P40-43参考观点: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特点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全能的政府”,实行一种“命令式经济”。
弊端:(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分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2、谈谈对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和主要障碍的认识和理解。
P100-102参考观点: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适当举例说明)五、案例分析:运用相关知识,依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理解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