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划分。
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卫星,故选A。
答案:A2.太阳活动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的原因是( )A.太阳活动引起电离层的扰动B.太阳活动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C.太阳活动改变了气候D.太阳活动引起台风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进入大气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故选A。
答案:A3.春分日这一天,海南省某地(20°N,110°E)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90°B.70°C.20°D.0°解析: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相隔的纬度数)。
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即纬度为0°,所求地点的纬度为20°。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海南省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20°-0°)=70°。
答案:B4.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过度猎狼可能降低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②错误;不良消费观念与过度猎狼无关,③错误;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④正确。
答案:D5.读下图,若干年后河口处小岛最终与哪一岸相连( )A.①—甲,②—丙B.①—乙,②—丙C.①—乙,②—丁D.①—甲,②—丁解析:本题考查流水作用及其地貌。
①图河流位于北半球,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岸为堆积岸,小岛将与北岸相连;②图河流位于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丙岸为堆积岸,小岛将与西岸相连,故选B。
答案:B6.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下图),观察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解析:①为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②为水圈,③为岩石圈。
答案:D7.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下图),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原因是( )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C.风化作用D.板块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题干材料明确区域是某河流三角洲,即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图中信息显示颗粒沉积由粗向细,具有分选性,可以推断是流水堆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故选B。
答案:B8.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④表示的是( )A.搬运作用B.侵入作用C.重熔再生作用D.风化作用解析:④是形成岩浆的过程,所以应该是重熔再生作用。
答案:C9.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哪处开采最合适( )A.甲B.乙C.丙D.丁解析: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丙处为背斜构造。
答案:C读下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完成10~11题。
10.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大气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图中箭头④表示地面辐射。
答案:D11.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能量来源,箭头③表示大气逆辐射,起保温作用。
答案:C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有关该地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东南风解析:本题考查风带的风向。
从图中可看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西风带,盛行西南风,故选A。
答案:A13.在大陆西岸,长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温和多雨B.终年高温多雨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终年高温少雨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特征。
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多雨,故选A。
答案:A14.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哪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1月气温在0 ℃以上,7月均温不高,各月降水量比较平均,能体现此特点的是D选项。
答案:D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5~16题。
15.A、B两地的气压性质是( )A.A是高压,B是低压B.A是低压,B是高压C.A、B都是高压D.A、B都是低压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与气压高低的比较。
1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亚洲大陆由于低温形成高压,海洋由于高温形成低压,故选A。
答案:A16.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解析: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
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亚洲东部为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风,故选B。
答案:B17.下列各天气系统示意图中,能表示与寒潮的形成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考查寒潮的成因。
寒潮是由于强冷空气南下(冷锋),故选A。
答案:A读水循环示意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19题。
18.该示意图中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循环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分类。
据图示可看出该水循环跨越了海洋和陆地,属于海陆间循环,故选C。
答案:C19.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蒸发B.②水汽输送C.③降水D.④地表径流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就是地表径流环节,图中④为地表径流,故选D。
答案:D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大陆东岸为寒流D.大洋西岸为寒流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性质。
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故选B。
答案:B21.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降温减湿明显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影响。
洋流①为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洋流②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美国东部海域污染物会随着洋流向欧洲西岸海域扩散,故选D。
答案:D22.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故选A。
答案:A23.下列现象反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是( )A.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B.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C.塔里木盆地的绿洲D.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是指自然带沿纬度变化方向发生更替,A选项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是经度地带性,B选项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是垂直地带性,C选项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是非地带性,D选项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是纬度地带性,故选D。
答案:D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结合有关聚落的知识,完成24~25题。
24.我国北方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格局类型多呈( )A.分散型B.条带状C.团聚型D.放射状25.我国南方有一些村落规模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口也较小,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传统因素D.风俗习惯解析:第24题,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
第25题,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在我国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答案:24.C25.A26.下列哪些活动会加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A.大量的SO2气体被排入大气B.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C.为了开垦耕地,马来群岛和亚马孙平原上的居民不断砍伐森林D.大力发展水电事业解析:森林的破坏,会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从而加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答案:C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组,完成27~28题。
27.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28.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C.就业压力太大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解析:从台湾省1951、1991和2031年人口金字塔图对比,不难发现,该地20岁以下人口百分比明显减少,所以可以推断,该地人口出生率在不断下降。
到2031年,该地60岁以上人口明显超过10%,老龄化严重。
答案:27.A28.B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建设了新区、新城,但有些新城“白天鲜见人,晚上少亮灯”,被称为“鬼城”。
据此完成29~30题。
29.新城人口少的原因是( )A.交通拥堵严重B.人口迁往农村、小城镇C.相应产业不完善D.房地产供大于求30.新城的建设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有( )A.地表径流量增加B.下渗量增加C.蒸发量增加D.地下径流量增加解析:第29题,新城人口少,不会出现交通拥堵严重,A错。
城市化特征是人口从农村、小城镇迁往城市,B错。
新城的相应产业不完善,导致人口少,C对。
房地产供大于求不是白天鲜见人、城市人少的原因,D错。
第30题,新城的建设路面硬化,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有地表径流量增加,A对,地面硬化,导致下渗量,蒸发量、地下径流量减少,B、C、D错。
答案:29.C30.A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市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完成31~32题。
31.表中城镇等级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甲、丙、丁、乙D.乙、丁、丙、甲32.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31题,城镇等级越高,教育设施水平越高,星级酒店数量、汽车交易市场和大型综合超市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