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学》题库答案

《行政管理学》题库答案

《行政管理学》练习题库一、单项选择1.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是()。

A 法约尔B 西蒙C 泰罗D 古德诺2.根据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

A 集权制和分权制B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C 层级制和职能制D 完整制和分离制3.狭义行政管理是指()。

A 企业管理B 政府管理C 执政党管理D 事业和其他单位管理4.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时期是指()。

A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B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C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至今5.韦伯所提出的行政组织理论是()。

A 科学管理B 人际关系C 系统理论D 官僚制6.行政乃至所有管理机构的首要职能是()。

A 组织职能B 协调职能C 计划职能D 控制职能7.用选举来确定任用对象的方式称为()。

A 考任制B 选任制C 聘任制D 委任制8.泰罗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是()。

A 行为科学理论B 现代行政理论C 人际关系组织理论D 古典组织理论9.“学习型组织”是由()提出的。

A 巴纳德B 卡斯特C 彼得﹒圣吉D 奥斯本10.行政职能的特点不包括()。

A 执行性B 单一性C 强制性D 动态性11.行政领导者要在一定的职权范围内运用自己的权力,尽到自己的职责,权力的行使不能与法律相违背,这是行政领导者的()特征。

A 政治性B 权威性C 综合性D 合法性12.领导工作是一种“统领各方”的工作,因此行政领导者应该具有()。

A 综合能力B 创新能力C 预见力D 推动力13.我国政府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

A 重要前提和基础B 必然要求C 必然结果D 根本原因14. 行政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

A 个人决策B 风险型决策C 集体决策D 程序性决15. 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多的产品,表明行政执行要()。

A 运用思想教育手段B 密切联系群众C 注重成本效益D 运用法律职能16.在行政机关内部专门设立机构对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进行监督的制度是()。

A 立法行政监督B 行政监察C 司法行政监督D 舆论监督17.人事管理机构设在行政系统之外,独立执掌人事大权的制度称为()。

A 部内制B 折中制C 选任制D 部外制18.财务行政最主要的内容是()。

A 计划B 决策C 指导D 调控19.()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也是预算管理的最后环节。

A 预算编制B 预算监督C 决算D 审计20.行政组织法定的最高和最后的决策权和责任由领导集体行使,这种领导体制称为()。

A 委员会制B 首长制C 混合制D 独任制21.创新能力属于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构中的()。

A 政治素质B 能力素质C 道德素质D 知识素质22.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

A 文化环境B 经济环境C 地理环境D 社会环境23.环境与事物之间也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这说明行政环境具有()。

A 变异性B 同质性C 统一性D 约束性24.()主要是指行政对社会有益影响的大小,给社会带来福利的多少。

A 行政效率B 行政效能C 行政效益D 行政方法25.为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提供相关参考意见的系统是()。

A 情报信息系统B 审批控制系统C 参谋咨询系统D 执行系统26.()思想解决了人民如何监督政府的问题。

A “公平正义”B 行政“经纪人”C “君权神授”D “分权制衡”27.()就是要把机关各项工作妥善安排,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权,收到应有的效果。

A 业务管理B 文书管理C 档案管理D 会议管理28.档案管理要(),这是它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检查档案管理优劣的主要标志。

A 安全B 保证数量C 节约人力、物力D 方便利用29.政府利用各种财政政策和手段维持自身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管理过程叫()。

A 行政决策B 行政监督C 财务行政D 机关管理30.从形式方面看,预算分为()。

A 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B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C 总预算和地方预算D 经常预算和临时预算31.雷格斯在《行政生态学》中将社会分为三种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

A 古代社会B 过渡型社会C 发达社会D 官僚社会32.中国历史演变连续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系统称为()。

A社会主义文化 B 大众文化 C 传统文化 D 政治文化33.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是指()。

A 法律B 地方性法规C 行政法规D 地方规章34.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布坎南B 洛克C 西蒙D 登哈特35.()是指行政组织实现预期目的的适应性和能力,是对行政组织功能的评价。

A 行政速度B 行政效能C 行政效益D 行政环境二、多项选择题1.行政与一般管理的区别在于()。

A 活动性质不同B 活动空间不同C 活动范围不同D 活动时限不同2.层级制的优点包括()。

A 便于沟通领导B 有主意统一指挥C 工作弹性小D 上级任务繁杂3.行政管理学的特点包括()。

A 阶级性与社会性B 客观性与实践性C 民族性和地域性D 综合性和交叉性4.首长制的优点包括()。

A 权力集中,权责明确B 指挥灵敏有力C 可减少不必要的摩擦D 有利于监督5.从政府运作的过程和履行职能的方式来看,行政职能可分为()。

A 计划职能B 组织职能C 协调职能D 控制职能6.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中的激励制度,需要完善()。

A 公务员考核B 公务员晋升C 公务员福利D 公务员培训7.按照权利控制程度,行政领导的领导方式有()。

A 集权型领导B 分权型领导C 严厉型领导D 均权型领导8.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

A 检察机关监督B 公民监督C 审判机关监督D 人大监督9.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行政管理的区别包括()。

A 管理观念不同B 管理侧重点不同C 管理模式不同D 管理方法不同10.预算的功能包括()。

A 财政保证B 调节控制C 修订政策D 反映监督11.雷格斯在《行政生态学》中将当今各国社会分为三种形态,即()。

A 农业社会B 工业社会C 过渡型社会D 信息社会12.我国行政领导活动的原则有()。

A 效率B 群众路线C 依法行政D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13.行政监督的作用包括()。

A 预防作用B 维护作用C 矫正作用D 评价作用14.机关管理的特征包括()。

A 固定性B 复杂性C 辅助性D 技术性15.财务行政运行的原则包括()。

A 为国民经济服务B 量入为出、讲求效率C 统筹兼顾D 依法行政16.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包括()。

A 单一性B 标准统一C 量与质统一D 全面性17.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

A 特殊程序B 简易程序C 一般程序D 听证程序18.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包括()。

A 关注民主价值,转变观念误区B 优化权力配置,重塑改革思路C 摆脱盲目移植,树立科学改革观D 实现行政效率最大化19.行政立法的原则包括()。

A 权限一致B 合法C 程序D 效力分级20.下面那些国家尝试了新公共管理改革实践()。

A 美国B 英国C 澳大利亚D 新西兰三、判断正误题1.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

()2.行政组织的中枢是职能机关。

()3.政府职能等同于政府能力。

()4.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品味分类是以“人”5.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多。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道德性和有限性。

7.时间运筹属于领导艺术中的一种。

()8.行政决策的审批控制系统的主体一般是科研院所和政策研究机构。

()9.按照领导的权力基础分类,可以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10.执行决定着决策的内容和方向。

11.预算管理的起点是预算的执行。

12.自然环境的多样化影响着公共行政的多元化。

13.分权制衡思想起源于洛克和孟德斯鸠。

()14.预算管理的最后环节是编制预算。

()15.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具有反作用。

()16.行政方式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7.行政机关是政治性、原则性、从属性很强的综合部门。

18行政效率测定要坚持单一性原则。

()19.行政法制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使行政管理走上科学化、民主化的道路。

20.行政体制改革是行政改革的关键环节。

四、名词解析题1.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2.首长制与委员会制3.行政基本职能与运行职能4.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5.政府职能和政府能力6.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7.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8.集权制与分权制9.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10.预算会计与政府审计五、论述题论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困难及发展趋势六、材料分析题1.“小政府典范”为何走上机构膨胀的老路石狮市是福建的综合改革实验区,建立县级市后的“小政府、大社会”作为全国地方机构改革的模式之一,在20实际90年代初曾是福建省的一面旗帜。

然而仅仅10年间,该市的党政机关人数却快速反弹,行政人员由1998年建市初的600人增长到1300人,事业单位人员(不含教师)由400人增长到1200人。

当年的“小政府典范”重新走上了机构膨胀的老路。

1998年,石狮市正式建市。

建市以来,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199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7.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1.2亿元,财政收入4.85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2倍、34倍和18.5倍。

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党政机关人员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一些部门和人员的设置无可厚非。

然而石狮市却呈现出“非常规”的机构膨胀,行政机构增加一倍多,行政人员翻了一番多,事业单位(不含教师)人员增加了两倍。

仅有29万人的石狮市,“小政府”已基本无“小”可言。

为何原本“轻装上阵”的党政机构却由小变大?石狮市许多部门的负责同志说,“上面”设置的部门,如果“下面”不对口设置,“上面”的任务如果没有相应的部门来承担,尽管工作都有人做,但上级部门总是认为我们没有充分重视。

在这种“压力”下,为了同“上面”对口设置,就“生出”了多个部门。

1990年市委设立了组织部和宣传部,1992年政府又设立了外经委、监察局、计生局、教育局,1994年税务分设机构……截至2000年,石狮市市直机关已达35个。

为了缓解行政机构急速膨胀的压力,石狮市采取了增加事业耽误和中介机构的做法。

如在经济局下设置了交通处、价格事务所、技术监督所等13个事业单位,但实际上,这些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大多有行政执法权,都是得罪不起的“大爷”。

一个交通处就有近50人,和其他县市的交通局没有什么区别。

名义下行政机构减少了,但“换汤不换药”,这些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行使的还是政府的权力,一些群众干脆形象的称之为“二政府”。

精简后的石狮市还面临着安置多余的行政人员的压力。

建市以来,石狮先后组织了4次公务员考试,每年还吸收一批大学毕业生和军转干部,年均100名以上。

由于沿袭原来的用人机制,“小政府”没有一个正常的“出口”,结果人员越来越多。

截至2000年,该市市委常委多达15人,正副市长9人;市级党政机关行政人员365人,副科级以上干部150多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石狮市只好用增加机构的办法来“分流”人员和“领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