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一个字(即一个音节)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就叫做这个字的声调。
这古今都一样。
如“竹”字,古代汉语语音读为“张六切,人声”,现代汉语普通话读为“zhu”,是阳平声,潮汕方言读为“多英(4)”,是上人声,这就是声调。
可是,古代汉语,普通语和潮汕方言的声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古代汉语语音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也是四个声调,但却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
而我们潮汕方言却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明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声调。
这8个声调是从哪里来的?原来,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每个声调的声母有清声和浊声之分,演变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主要是浊音清化,入声调消失,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了。
而在潮汕方言中则是根据古声母的清浊,每个声调都变成两个:清变为阴调(阴平、明上、阴去、阴入):浊变为阳调(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这样,古汉语四声,在潮汕话中就变为8声了。
其对应规律如下表:古代汉语四声古声母例字潮汕方言八声平声清崩东工冲1(阴平声)浊朋同红农5(阳平声)上声清巧取景纸2(阴上声)浊妇上市旱6(阳上声)去声清镜窍票记3(阴去声)浊侵漏示用7(阳去声)入声清八泣怯驳4(阴入声)浊日逆泽域 8(阳入声)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系,其鼻祖是汉唐时期的中原汉语,是汉语里语音元素最多、发音机理最复杂的语言。
潮汕方言保存着古汉语的许多特点与词汇,是研究史书典故不可缺少的工具。
潮汕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异,它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是研究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如潮人管冰棒叫做“雪条”,从这一词语可以窥见潮汕地区气候温润,终年不见冰雪,所以冰雪不分。
潮语称粮票为“米票”,说明潮人以大米为主食。
潮人见面相互问候,总喜欢说声“食阿未”,反映潮人“以食为天”的观点和相互间的关心、爱护,兀显潮人的团结合作。
潮人有“食糜”(吃稀饭)的习惯,反映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的生存状况。
“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普宁浮油(炸)豆干———热单畔”、“棉湖瓜丁———无粕(无渣)”等歇后语反映了潮汕的有名小吃。
“酥缶耐击”、“惨过撑竹排”等俗语反映了潮汕闻名的陶瓷业和竹木运输业。
“粜米换豆”(意思是两个贫穷的家庭交换婚姻,以使双方的子女得以婚配),反映了潮汕地区买卖婚姻的陋俗。
而“做梦斋”一词则反映了潮汕地区的丧葬情况。
字串8此外,“升理(生意)细细会发家”反映了潮人的商业意识;“从暹罗到猪槽”说明了潮汕与海外的关系……由此可见,潮汕方言反映了潮汕文化的方方面面。
潮汕方言的发音极为复杂,《潮州音字典》收录了8种发音,另有《潮州十五音字典》、《潮州十八音字典》,远远大于普通话的4种发音。
潮州话也叫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地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闽南方言泉州话漳州话有很多区别。
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州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
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
尤其在异域他乡。
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不同地方的潮州话也有分别,不同城市或地区语言各有自己特点。
有谚语说:“潮州九县,县县有语。
”闽南语和其分支都跟中古汉语相同,不存在撮口呼(没有前圆唇元音)、唇齿音及卷舌音。
例如:闭前圆唇元音[y]误读成闭前不圆唇元音;将普通话的清唇齿擦音[f]读成清喉擦音[h];将普通话声母zh[t?]、ch[t??]、sh[?]和r[?]分别读成[ts]、[ts?]、[s]和[z]。
人物,指代我(我)汝(你)伊(他/她)阮(我们)恁(你们)伊人(他们)老公(曾祖父)老嫲(曾祖母)阿公(爷爷)阿嫲(奶奶)外公(外公)外嫲(外婆)阿爸/老政府(爸爸)阿妈/阿姨/阿niea(妈妈)阿伯(伯伯)阿叔(叔叔)阿婶(婶婶)阿舅(舅舅)阿妗(舅妈)阿兄(哥哥)阿姐(姐姐)弟(弟弟)阿嫂(嫂嫂)阿孙(孙子)阿弟(儿子)阿妹/走仔(女儿)大dā倌(家父)大dā家(家婆)丈人(岳父)丈姆婆(岳母)xim妇(媳妇)新人(新娘)同门(连襟兄弟)同媳(兄弟的老婆)契父(干爹)契仔(干儿子)同年(契兄弟)老禾埠(老东西,老家伙)老查亩/老姿娘(老处女)禾dā埠(男人)姿娘(女人)后生仔(年轻小伙子)雅仔(漂亮的小伙子)雅姿娘(漂亮的姑娘)孥仔(小孩)马仔(打手,手下)头家(老板)人客(客人)单丁(独生男孩)乞食(乞丐)只块(这里)许块(那里)地块(哪里)做嘛(为什么/干什么)做尼(怎样)乜个(什么)善好(最好)硬水(高水准)翘楚(聪明,厉害,有派头)交际呾(说)诐三国(摆龙门阵)同暹罗诐到猪槽(扯得太远了)哗甫(吹牛)食诐唔落(道不同不相与谋)托浪脬(拍马屁)散嚷/吼/呾(胡说)人客(客人)齐谢(谢谢)对唔住(对不起)无相干(没关系)呾唔北块去(说不清)柴戆/戆过只水鸭(糊涂、不懂)晓理/晓理死(害羞)悦着伊(喜欢他/她)硬(厉害)白傻/白仁(白痴)搏命(拼命)青盲牛(文盲)dumb丁/柴戆(傻子)只撮话(这些话)我佮汝(我和你)相互(帮忙)猛(快)猛下(快点)霈pai长(有脸面)相辅(帮忙)生活、用品、动植物食(吃)糜(粥)糜籴(盛粥汤匙)调羹(汤匙)箸(筷子)鼎(锅【炒菜用的,并不是煮饭的】)食桌(赴宴)喉干(口渴)番枧/饼药(肥皂)饼药粉(洗衣粉)雨遮(雨伞)扫手(扫把)目涩(困了)洗浴(洗澡)褛(外套)衫(衣服)鞋拖(拖鞋)银(钱)个银(一块钱)四人头(一百元)一粒(一万元)电毛(烫发)洗面(洗脸)放屎/交税(大便)放尿(小便)东司(厕坑)关火(熄灯)起厝(建房)火油(煤烟)辇(车轮)暝仔(晚上)暝昏(黄昏)日斗(中午)纸鹞(风筝)朥(猪油)床墘(床边)腈tsia肉(瘦肉)肉脞tso(肉末儿)蔹hiam椒(辣椒)醪lo (液体混浊)滒ko(又粘又稠)铰刀(剪刀)蛓毛虫(毛毛虫)胡螓(苍蝇)香橼(佛手)檨(芒果)碓tui(舂米工具)龙(泠)人体、疾病目(眼睛)目汁(眼泪)毛(发)酒精窟(酒窝)尻川(屁股)腰龙骨(尾骨)浮火(上火)青昧(盲人)涝屎(拉肚子)腰痀(驼背)结疕pi(痂子)瘕痀抽(气喘病)“犭肖”狗(疯狗)垢gau圻goi(身上的污垢)动作、行为跍(半蹲)徛/企(站)行(走)走(跑)睇(看)擿(扔)泅(游)沕(潜)水沵了(水满了)夯(zhong)拍(打)税(租)掠(捉)晓/别(知)惜(亲昵)嚷(吼、喊)惊(害怕)拍赤脚(赤脚)刣(杀)颐(睡觉)睒iam(迅速的看)倳sai(放置,如个锅倳在风炉顶)dia揨(碰触,如我阿未揨着伊,伊哩呾我拍伊)搵ung(蘸,如搵蒜泥醋)沃ak(浇淋,如沃菜)潠suang(喷水,如潠尿)摵sek(掉落,如等摵跋死去)囥keng (藏,如条金项链囥在箱底)缒tui(下坠,如撮物件缚条索了缒落去)坫tiam(躲藏,如伊坫在楼顶)薅kao(拔草,如薅草)烊yang(融化)幔mua(披上去,如出门领衫介伊幔落去)沞tsap(湿,如通身沞沞)灱da(干,领衫灱了)奅pa(空心的大,如撮包炊到奅奅)侕dzu(杂乱,如间内侕过狗窦)鏖糟otso(肮脏,如免洗浴?汝够鏖糟恶汁)沕bi(潜水)刜huk(打,如汝等欠刜手底)椓dok(敲)"卑刂"poi(削)蠫loi(砍)搑len(推,如弟阿,相辅搑下车)掿nak(捉、握)揙bian(掴耳光)摝lok(摇)扱tsa(挽起裤子)擎kia(举)擘pe(掰开)揞a(捂住掩盖)戽hou(戽水上田)蹃nek(用脚蹬)婓hui(四处兜兜)蹘liao(溜)敨tao(解开)捼rue(搓)捘(拧)厨房用语汏tua(淘洗,如汏米)熻hip(蒸)烙luat(煎)焯cok(在开水里滚下,如打围炉焯飞薐)煠sat(煮,如汝暝仔是煠糜抑是煮饭)煏pet(烤,如煏鱿鱼)秫米(糯米)蕹菜(空心菜)飞薐(菠菜)思想、感情激血(生气)激心(焦虑、烦躁)专爱(故意)迫性(暴躁)厚划(难受)心胸(胸怀)靠(哭)变面(翻脸)逼过火(抓狂)蔬菜水果菜头(萝卜)蕹菜(空心菜)飞龙(菠菜)同窝(茼蒿)玻璃菜(生菜)钱葱(马蹄/荸荠)莶椒(辣椒)芥蓝花(菜花)芥蓝蕾(包心菜)蕃茨(地瓜/番薯)地豆(花生)幼米仁(玉米)角瓜(丝瓜)吊瓜(黄瓜)鸟梨(山楂)林檎(番荔枝)弓蕉(香蕉)米蕉(粉蕉)猴力(栗子)木仔(番石榴)菠萝(番梨帝的弟弟抵池的低地滴帝的碟分,粉,奋,忽,云,混,份, 佛潮州话有八个声调,四声都分阴、阳;有十八个声母,七十九个韵母;据统计,连同口语在内,潮州话有二千一百六十四个音节。
潮汕话拼音方案潮汕话拼音方案是中国大陆的广东省教育部门于1960年9月公布的广东拼音方案之一,以汕头市语音为基础,用来拼写潮州话的语音,以助语言学研究和字典出版。
方案以汕头市的潮州话语音为基础,以拉丁字母拼写语音,声调以上标数字显示。
由于潮州话属于闽南语的次方言,所以拼写闽南语的白话字也可以拼写潮州话。
方案又按潮州话读音称为Peng'im,也就是“拼音”。
方案内容字母拼音采用拉丁字母,其中f、j、q、v、w、x和y并不用来拼写潮州话,只用于汉语拼音。
ê是字母e的变体。
声母声母总数为十八个。
不以辅音为首的音节,称为零声母。
其余声母顺序如下:其中,b和g可用作韵尾。
韵母方案收录潮州话韵母共五十九个,列表如下:注释:•潮州话中没有齿龈鼻音[n]之韵尾(小部份地区有此韵母例外),故本方案以n附加于元音之后表示鼻化韵,读音与普通话的an、en等不同。
•潮州话有入声韵母以喉塞音[ʔ]为韵尾,本方案以-h表示。
•括号中之例字有辅音声母,在此只取其韵母。
•韵母表只收潮州话较常用的韵母,有音无字或例字甚少的韵母不例,如aon (好)、uên(横)、uin(畏)、oun(虎)、iun(幼)、uain(县)、aoh(乐)和eg(乞)等。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右上角,例如:•诗 - si1•死 - si2•世 - si3•薛 - sih4说明本方案基本上是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拟订,原则上不另制新字母,不随便改变原来的发音。
本方案以汕头音为依据,其他各县语音与汕头音有出入者,则根据本方案增删声韵母(及声调)。
如潮安县(现潮州市)音有iêng(焉)、uêng(冤)、iêg(噎)和uêg(越)等韵母;海丰和陆丰音有韵母ei,在拼注潮安、海丰和陆丰音时,可酌情增加;又如澄海县城音缺im、am、iam和uam等韵母,而潮阳、惠来、海丰和陆丰等县缺韵母e (e韵母并入u和i),拼注上述各地语音时可以删去。
一些声母发音有不同的,也可适当加以改动,如iou韵,除汕头、潮安和澄海外,其他各县都念成iao,拼注其他各县音时便可改iou为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