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药典凡例附录介绍(袁军)
中国药典凡例附录介绍(袁军)
42
溶出介质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聚山梨酯20-80(吐温20-80)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月桂基二甲基氧化铵
43
溶出度与崩解度
对于难溶药物而言,虽然崩解时限合格,却 并不一定能保证药物快速完全的溶解出来, 也不能保证具有可靠的疗效,因此难溶性药 物必须进行溶出度检查. 主药易溶于水的品种,如制剂过程不改变溶 解性能,溶出情况良好,溶出度检查项目可 不定入标准中,但新药研究时,在工艺研究 中仍应对溶出度进行考察.
4
药典基本内容
药典:凡例 品种正文 品种正文+附录 药典:凡例+品种正文 附录 附录:制剂通则+附录检测方法 附录:制剂通则 附录检测方法 制剂通则: 制剂通则: 原则性要求+必检项目【 原则性要求 必检项目【 】 必检项目
5
2010版药典修订内容
品种数 2005版 2010版 增加
一部 1164 二部 1967 三部 101 2165 2271 131
44
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能最真实地反应机体对药物的吸 收情况,但这种测定耗时长,费用大,操作 复杂,不可能直接作为制剂控制的常规检查 方法,所以通常采用溶出度或释放度试验替 代体内试验. 如果两个药品在不同溶出介质下溶出曲线相 似,则它们基本表现为生物等效.
45
(二)原料及注射剂: 杂质:外来的,合成副产物,降解物. 杂质的定义: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 为杂质. 药品标准中的杂质:在按照经国家药监部门 依法审查批准的规定工艺和规定原辅料生产 的药品中,由生产工艺或原辅料引入的杂质 或经稳定性试验确证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降 解产物.
33
溶出度测定法
溶出介质: 盐酸溶液, 缓冲液, 溶出介质:0.1mol/L盐酸溶液,水,pH6.8缓冲液, 盐酸溶液 缓冲液 必要时, 或吐温80,特殊情况可加乙醇, 必要时,加0.5%SDS或吐温 ,特殊情况可加乙醇, 或吐温 异丙醇适量,缓控释制剂不得加有机溶剂. 异丙醇适量,缓控释制剂不得加有机溶剂. 溶出标准: , %以上. 溶出标准:45',70%以上. 缓控释制剂释放度至少3个点 个点. 缓控释制剂释放度至少 个点. 溶出介质的量要符合漏槽条件,即释放介质的用量, 溶出介质的量要符合漏槽条件,即释放介质的用量, 应是形成药物饱和溶液所需量的3倍 应是形成药物饱和溶液所需量的 倍. 控释制剂要求研究水, 控释制剂要求研究水,pH1~3,pH4.5,pH6.8,pH7.4 缓冲液对释放速度的影响. 缓冲液对释放速度的影响.
3
中国药典发展简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卫生部 成立药典委员会,开始组织编写药典
1953年版《中国药典》-仅有一部 1963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一,二部 1977年版《中国药典》 1985,1990,1995,2000版《中国药典》 2005版《中国药典》-分为一,二,三部 2010版《中国药典》-分为一,二,三部 《中国药典》(增补本)-基本每年一部
39
影响溶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
胶囊壳干扰 溶出介质挥发 转篮篮体网孔改变 转篮干湿 多次取样介质体积变化
40
影响溶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
3,标准本身因素 药品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溶出数 据进行处理时存在不同的计算公式等
41
影响药物溶出的因素
药物颗粒的大小 药物的晶型 赋形剂的成分 制片的压力 生产环境的湿度(制剂吸潮)
稀释5~10倍)应显示清晰斑点 2,比移值 3,分离度 确定 主成分,杂质定位 待测物中难分离物质对应能清晰分离 杂质对照品与待测物主成分应分离
49
薄层色谱法
4,测定法 杂质对照品法,自身对照法,两者并用 杂质对照品 单一杂质与限度对照品溶液比较;多杂质与系 列杂质对照品溶液比较; 自身对照 单一杂质与限度对照溶液比较;多杂质与系列对 照溶液比较; 杂质斑点数,单个杂质量,杂质总量 5,检视 本色,显色,荧光,荧光猝灭等
25
ⅠN 颗粒剂 原则性性要求明确"颗粒均匀". ⅠQ 耳用制剂 删去滴耳剂中"也可将 药物以粉末,颗粒,块状或片状形式包 装,另备溶剂,在临用前配成澄明溶液 或混悬液.
26
IR鼻用制剂:删去滴鼻剂中"也可将药 物以粉末,颗粒,块状或片状形式包装, 另备溶剂,在临用前配成澄明溶液或混 悬液.
IT 搽剂 涂剂 涂膜剂 1,删去"所含药物有些为表皮吸收". 2,增加[无菌]检查: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 搽剂 涂剂 涂膜剂应进行无菌检查.
18
ⅠB 注射液 1,明确:注射液所用原辅料应从来源及工艺 等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并应符合注射用 的质量要求. 2,明确:注射液必要时应进行相应的安全性 检查.如异常毒性,过敏反应,溶血与凝聚, 降压物质,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等.
19
3,明确:注射剂所用辅料在标签或说明书中 应标明其明称.
4,增加[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
34
溶出度测定法
判断标准:6片中有 片低于 判断标准 片中有1片低于 片中有 片低于Q-10% 但不低于Q-20%且平均溶出量不低于 Q才可复试 才可复试
空心胶囊干扰
空白读数>标示量 空白读数>标示量25% 空白读数<标示量2% 空白读数<标示量
方法无效 忽略不计
一些胶囊在溶出介质中溶胀而不崩解,可以考核加入酶的方法, 一些胶囊在溶出介质中溶胀而不崩解,可以考核加入酶的方法,本版药 典罗红霉素胶囊,加胃蛋白酶;阿奇霉素胶囊加胰酶的方法. 典罗红霉素胶囊,加胃蛋白酶;阿奇霉素胶囊加胰酶的方法.
27
凝胶剂 原则性要求下增加"一般应检查PH值".
28
四,药用辅料
1,定义: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的赋形剂 和附加剂. 2,功能: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增 溶,助溶,缓控释等. 3,分类:略 4,要求:略
29
5,质量标准制定: (1),与生产工艺及安全性相关的常 规试验. (2),影响制剂性能的功能性试验. (3),同一辅料不同给药途径质量要 求不同 6,包装上应注明"药用辅料"及适用 范围,包装规格及贮藏要求.
30
五,药品标准起草重点内容
(一)固体口服制剂
溶出度:(1)对难溶,微溶的药物必须考察 并收入质量标准. (2)主药易溶,但制剂工艺阻碍了其溶出, 必须考察. (3)经考察崩解时限与溶出速率完全相关的, 可不收入质量标准.
31
溶出度收载情况
1985年版开始收载,7个 1990年版 14个 1995年版 128个 2000年版 205个 2005年版 266个 2010年版
中国药典凡例附录介绍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袁军
1
药典的定义
药典系国家对所编纂制定的药品标准的 统一集成并对其中共性要求给予统一的 规定. 规定.药典已作为专有概念 (Pharmacopoeia)为世界各国沿用至 ) 今
2
中国药典发展简况
中国自古修编药典 《新修本草》-公元659年 唐朝 《太平惠民和制局方》-公元1078年 《中华药典》-1930年,国民党政府卫 生署参照英美药典编写
23
ⅠK 糖浆剂 1,明确"一般应检查相对密度,PH值 等". 2,装量检查中明确了单剂量糖浆剂的 检查方法: 多剂量照最低装量检查法.
24
ⅠL 气雾剂 1,原则性要求下增加:四,气雾剂容 器的要求.五,定量气雾剂释出的主药 含量,雾滴,每揿主药含量的要求.七, 贮藏条件要求. 2,删去[泄漏率]检查.
35
溶出度测定法
溶出度检测方法不要求一定与含量测定方法 一致. 一致. 例如:溶出度- 法 例如:溶出度-UV法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HPLC法 法
36
对照品的制备需注意之处, 难溶药物先用少量有机溶剂溶解, 再用溶出介质稀释. 复方缓释制剂:每个成分应进行 释放度检查.
37
影响溶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
1,溶出试验仪的物理参数 浆叶,网篮的高度及底端抖晃度 转杆与溶出杯的中心度,垂直度 转杆,浆叶,网篮对溶出的干扰 溶出杯的一致性及内壁质量 水浴温度,转杆转速 仪器的水平度
38
影响溶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
2,相关试验操作因素 仪器工作环境(如振动,环境温度变化,强 光照射等) 溶出介质的脱气程度 取样点高度不准确 过滤不清 滤膜吸附
修订
1019(饮片439 )634 330 (辅料60) 1500 37 94
6
附录 2005版 一部 98 二部 137 三部 134 指导原则 2005版 10 2010版 112 152 149 2010版 16 增加 14 15 18 增加 6 修订 47 69 39
7
一, 凡例
定义:略 内容: (一)增加内容:总则,正文,附录. 1,总则:明确了药典的组成,内容, 英文名;明确了凡例与附录的地位;明确中 国药典的各项规定仅针对符合GMP的产品而 言.
32
溶出度测定法
方法的选择:选择篮法或浆法,需根据药品的释放特性. 方法的选择:选择篮法或浆法,需根据药品的释放特性. 有的产品释放慢,采用篮法,不影响溶出度测定, 有的产品释放慢,采用篮法,不影响溶出度测定,而有的产 品释放快,产品迅速崩解并沉至溶出杯的底部,用篮法搅不 品释放快,产品迅速崩解并沉至溶出杯的底部, 到底部药物,会致使溶出度不符合规定. 到底部药物,会致使溶出度不符合规定. 转速:不提倡采用高速,转篮法: 转速:不提倡采用高速,转篮法:100r/min;浆法:50r/min; ;浆法: ; 小杯法: 小杯法:35r/min. .
8
2,正文:明确收载的标准为按批准的处方, 工艺,贮藏条件所制定的技术要求;规定了 正文的排序. 3,附录:明确附录的收载内容为制剂通则, 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