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100课程学分:6开设时间:第3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课程概述1. 课程定位《化工原理》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学习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典型设备及选用原则和方法、设备在生产中的操作控制方法。
课程所涉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产中具备很高的应用价值,是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工程课程。
《化工原理》要求综合运用基础化学、物理化学、力学及物理学、工程制图及CAD、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在培养化工技术人才中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过渡,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地位。
2. 设计思路1 .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培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采用引探法教学,通过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创造性充分地融合到一起。
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动态、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因此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的获得认知、参加活动、增加体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要依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认知心理顺序,建立实践一一理论再实践一一再理论的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工程素养,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整合课程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本课程以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基于工作过程序化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进程。
在各种典型单元操作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其共性规律和方法(如速率、推动力、阻力、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等),帮助同学们掌握化工单元操作中最基本的知识、规律、概念以及运用数、理、化等基础知识去研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 •设计依据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化工原理这一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该课程的内容选择作了模块化的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该课程。
以液体流动与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馏、吸收、干燥共6个化工生产的操作单元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且每一载体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
每一模块以化工过程单元操作为主线,结合化工生产常用设备的相关知识,包含每个化工单元操作的简介、技术应用、操作依据、设备构造、操作方法、常见故障分析处理等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单元操作的岗位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
在教学子情境的内容的选择中,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来培养和建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1)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当前化工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要求,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融合了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突出高职高专的特色,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和学生生产实际知识的获得,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4)依据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化工原理”课的教学要求与学时来设计。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造、性能和操作原理,并具有 方法;2•具有良好的二、课程培养目标表1课程任务和目标学习 流体流动与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馏、气体吸收、干燥、萃 任 取、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化工单元操作 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操作 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能力,并受到足够的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 质培养,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实施操作 控制、工艺调整、生产管理奠定知识、技能和态度基础。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学期安 3学建议学 时100 学时课 程 总 目 标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1.能正确理解各单元操1•能正确了解 课 程分 目 标作的基本原理; 常见化工单元操作 2.能正确理解本课程中的操作方法;基本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使 2能正确掌握 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3•能熟悉典型设备的主要单元操作过程 及设备的基本计算1•能理解本课 程与其它课程的联 系,初步具备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技能和 方法,分析和解决工 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表2 课程定位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3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4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六、教师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
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讨论、研讨等方式进行交流,鼓励开展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进行探讨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不合理或错误的结论,接受更为科学的解释。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
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鼓励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明确要求同学间的团结协作。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科学的作风和团队精神。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表5学习场地、设施要求八、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核评价的方式和要求理论知识考核采取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作业、研究性习题、学习态度考核、阶段性考核和期末综合性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评价要促进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也要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中。
性。
以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2 •考核评价的标准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69分为合格,70分-79分为中等,80分-89分为良好,90分-100分为优秀。
具体考核标准见表6。
表6考核方式与标准九、学习情境设计(一)学习情境划分表7 学习情境划分(二)学习情境描述表8 学习情境描述教学准备和教学建议学习内容任务1绪论任务2流体力学基础任务3管内流体流动时的阻力任务4简单管路的计算和管路的布置任务5流量测定任务6液体输送机械任务7气体输送机械任务1绪论1•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
2.教学建议: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任务2流体力学基础1•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三种压差计实物、任务单2•教学建议:讲授、多媒体教学、例题分析、工程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任务3管内流体流动时的阻力1•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三维动画教学视频、任务单、石油化工设计手册、摩擦因素图等工程图表。
2•教学建议:讲授、例题分析、工程案例分析、提问、分析归纳总结。
任务4简单管路计算和管路的布置1•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化工流程图、化工布置图、化工厂图片或视频、任务单。
2•教学建议:讲授、例题分析、工程案例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工作任务导向。
任务5流量测定1•教学准备:流体力学实训室或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各种流量计实物、教学视频。
任务8雷诺实验任务9柏努利方程实验任务10流体流动阻力测定任务11流量计校正任务12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2.教学建议:行动导向教学法、老师演示、学生实做任务6液体输送机械1.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离心泵往复泵旋涡泵等挂图、教学视频、多媒体教室或流体力学实训室、石油化工设计手册、任务单。
2.教学建议:讲授、例题分析、工程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任务7气体输送机械1.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多媒体教室、离心通风机罗茨鼓风机真空泵等挂图、石油化工设计手册、任务单。
2.教学建议:分组讨论、老师归纳总结。
任务8雷诺实验1.教学准备:计算机模拟实训室、教学课件、计算机仿真软件。
教学建议:老师讲解演示软件的使用、学生实做、老师使用软件系统就实验原理和操作等问题提问、同学回答。
任务9柏努利方程实验1.教学准备:计算机模拟实训室、教学课件、计算机仿真软件。
教学建议:老师讲解演示软件的使用、学生实做、老表9 学习情境描述表10学习情境描述表11学习情境描述原理任务3精馏塔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任务4双组分连续精馏过程的计算任务5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任务6简捷法计算理论塔板数任务7连续精馏的热量计算任务任务8特殊蒸馏任务9筛板精馏实验任务10填料塔精馏实验任务2简单蒸馏与精馏原理1•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教学视频2•教学建议: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任务3精馏塔的物料衡算一一操作线方程1•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工程案例2•教学建议:讲授、例题分析、案例分析任务4双组分连续精馏过程的计算1•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工程案例、石油化工设计手册、任务单2•教学建议:讲授、案例分析、对照任务单、分析讨论任务5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1•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工程案例2•教学建议:讲授、工程案例分析任务6简捷法计算理论塔板数1•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任务单2•教学建议:根据任务单、分析讨论、课堂练习任务7连续精馏的热量计算1•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2•教学建议:讲授任务8特殊蒸馏1•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工程案例表12 学习情境描述表13 学习情境描述表14 学习情境描述十、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教师和学生一起以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同时不断发展教师自身对学生和课程本身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1•注重工作任务导向教学和工程案例教学工作任务导向是学生在课程营造的真实的虚拟”职业情境中,以生产实际中的一个真实或虚拟的任务为载体,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合理的途径去探究、寻求与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经验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