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参考格式
①充分利用动力资源,节约燃料运输费用。
②减少线路损耗,降低线路投资。
2.电力系统的概念:电能基本由发电厂产生经升压后,通过输电线的输送,最后经区域变电所的降压分配给各电力用户,这样就构成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
电厂到用户的送电过程示意图
教学环节二: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1.电能的转换
变压器工作原理:利用线圈的绕制和互感破原理可做成升压和降压。(投影动画教学)
2.电能的分配
根据用户的需求,用变压器进行升压和降压供给用户。(投影图片教学)
3.电能的传输
①电能的输送是指从发电厂发出的电能,先经过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用高压输电线送到远方用户附近,再经过降压变压器降低电压,供给用户使用。
配电
配电指电力的分配,通常由配电网来实现。配电网一般由10K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组成。现有的配电电压等级为10KV、6 KV、3 KV、380/220V等多种,农村常采用的是10kV/0.4kV变配电站,380/220V配电线路。
【教学效果与反思】
1.通过结合多媒体的教学,生动的把发电站的发电过程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比传统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在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发扬传统教学板书的特点,因为通过黑板板书的形式,让学生系统的把所讲的内容有条理进行整理和记忆。
①发电厂是将自然界蕴藏的各种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二次能源)的工厂。
②发电厂的种类: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地热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等。
A、水力发电厂:水流位能→机械能→电能。(投影动画教学)
B、风力发电厂:风力的动能→机械能→电能。(投影动画教学)
③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静止电气设备,它能将某一电压值的交流电变换成同频率的所需电压值的交流电,以满足高压输电、低压供电及其他用途的需要。
提供者:湛江高级技工学校张用彪
【教学设计案例名称】
“电网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网的传输过程,了解各种电能转换过程。
2.教学重点:电力系统的组成。
3.教学难点:电力系统的传输过程。
【教学过程(方法)设计】
教学环节一:电力系统
1.电力系统的作用:
②电能的输送的变电、输电和配电3个环节的特点。
环节
说明
变电
变换电压等级。它可分为升压和降压两种,升压是将较低等级的电压升到较高等级的电压,反之即为降压。变压通常由变电站(所)来完成,相应地,变电站可分为升压变电站(所)和降压变电站(所)。
输电
电力的输送。一般由输电网来实现。输电网通常由35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及其连接的变电站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