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束支阻滞

束支阻滞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谢 谢!!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右束支+左前分支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其余部分传 导正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心室除极化障碍
心电图特征 1. QRS电轴在-45°- -90°范围内; 2. V1QRS波与单纯RBBB相似; 3. I 、aVF导联呈QR型;II 、Ⅲ和V6导联 呈RS型。
左前分支阻滞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左前分支阻滞*
左后分支阻滞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其余部分传 导正常
右束支传导正常
左后分支粗,向下向后散开分布于左室的 隔面,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故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比 较少见。
左后分支阻滞
心电图特征 1. 临床上 右室肥大而心电轴明显右偏 达90°- 120°,尤以超过110°为最可 靠; 2. QRS波在aVL导联呈RS型;aVF导联呈QR 型;RⅢ特别高; 3. QRS波的时限正常或稍增宽(<0.12sec)。
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正常 左心室除极化正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心室除极化障碍
右束支细而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 血,其不应期比左束支长,故传导阻滞多见。
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1. QRS波群时限增宽; 2. QRS波的前半部接近正常,后半部在多数导联如 Ⅰ、Ⅱ、aVL、aVF、V4、V5、V6等表现为具有宽 而有切迹的S波,其时限≥0.04sec; 3. V1导联的综合波呈RSR'型的m形波,其VAT时限 ≥0.06sec;aVR导联则常呈QR型,其R波宽而有 切迹; 4. 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臵; 5. 单纯右束支阻滞时,QRS电轴在+110°至 -30°范围内。
左前分支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其余部分传 导正常 右束支传导正常
左前分支细长,支配左心室左前上方,易 发生传导障碍。
左前分支阻滞
心电图特征 1. 心电轴明显左偏,可达-30°- -90°, 超过-45°者更具诊断价值; 2. II、Ⅲ、aVF导联QRS波呈RS型;I、aVL 导联呈QR型,RaVL>RI; 3. QRS波时限无明显增宽。
右束支传导阻滞
Ⅰ aVF V1 V4

aVL
V2
V5

aVR
V3
V6
QRS<0.12sec
QRS≥0.12sec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右束 支传导阻滞两者QRS波群的形态相似,但前者QRS 波时限<0.12sec。
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 1.正常人群 无器质性心脏病人群右束支阻滞发生率 0.2-0.7%。 • 2.急性心肌梗死 大部分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存在器 质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右束支阻滞患者预 后不良。 • 3.外科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儿童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于 心外科术后。 • 4.肺栓塞 肺栓塞时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6-67%。 • 5.高血压 年龄大于60岁,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基础心脏 病、高血压、心脏扩大和血糖增高有关。
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 滞,左心室除 极化障碍
右束支传导正常
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 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有发生,多为器质性病变所 致。
心电图特征 1. QRS时限增宽; 2. Ⅰ、V5、V6导联Q波减少或消失,S波常消 失,V5、V6导联的VAT时限≥0.06; V1≥0.06sec;V1、V2导联常呈QS形,或有一 极小R波,主波(R或S波)增宽,其顶峰粗 钝或有切迹,后支较前支为迟缓; 3. 心电轴有不同程度的左偏; 4. 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其余部分传 导正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心室除极化障碍
心电图特征 1. QRS电轴在+110°至+180°范围内; 2. V1 QRS波与单纯RBBB相似; 3. aVF导联呈RS型; 4. II 、Ⅲ导联呈QR型或出现高大的R波。
左束支传导阻滞

V1
V4

V3
V5
V2

V6
QRS<0.12sec
QRS≥0.12sec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左束 支传导阻滞两者QRS波的形态相似,但前者QRS波 时限≥0.12sec,后者<0.12sec。
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 左束支受双重供血,不易阻滞。左束支 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 左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的疾病是冠心病、 高血压心脏病和心肌病。 • 急性心肌梗死与左束支传导阻滞:左束 支传导阻滞是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且 心梗出现lbbb,提示预后不良。 • 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年死亡增加36%
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
H
• 窦房结 SA node •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 房室结 • 希氏束 • 右束支 • 左束支 AV node AV bundle right bundle branches left bundle branches 纤维网 Purkinje
• Purkinje system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 房结,并从此发出冲 动,循此特殊传导系 统的通道下传,先后 兴奋心房和心室,使 心脏收缩,执行泵血 功能。这种先后有序 的电兴奋的传播,将 引起一系列的电位改 变,形成心电图上相 应的波形。
希氏束的解剖 •
1希氏束穿过间隔分为左、右 束支。 • 2右束支在膜部室间隔后下方 发出后,沿室间隔后缘行走, 穿过隔缘柱到达右室前乳头肌 底部时分支,然后继续行走至 右室游离壁和间隔部。 • 3左束支在主动脉环下穿过室 间隔膜部,然后呈扇形分支: 左前分支通过左室流出道,抵 达前乳头肌底部,支配左室前 侧壁,左后分支到达后乳头肌 底部,支配下壁及后壁心肌
相关主题